農村少先隊工作專項調查報告

此次調研共走訪了4所學校,深入到村小,通過聽匯報、開座談、查資料等形式,對農村少先隊工作有了一次較全面的了解。

一、少先隊組織建設

1、組織建設:學校黨政領導重視少先隊工作,少先隊組織健全,有大隊、中隊、小隊組織;成立了大隊委員會。

2、陣地建設:全部建立了少先隊綜合活動室,沒有建立紅領巾廣播站;有自辦黑板報

3、輔導員隊伍建設:自身業務過硬,但從未接受過專門培訓,都是兼職。

4、工作經費:在調查的4所學校中,少先隊活動沒有專項經費,

5、活動時間:在活動開展的周期上,都是不定期開展,形勢不容樂觀,這也是經費限制帶來的必然。

6、少先隊組織普遍開展了常規活動,發揮了組織的作用。

進行一日常規檢查,舉行升旗儀式、入隊儀式,並能利用重大節日開展少先隊的傳統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慶“六一”文藝匯演、國慶歌詠賽或詩歌朗誦會等。少先隊的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大都舉辦過大中小型運動會,或開展跳繩、跳皮筋、踢鍵子的“三跳”活動;

二、現存在的問題

1、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素質不高,兼職任務重。

少先隊工作對輔導員要求非常高,除了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思想素質外,還要具有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開放的思維、飽滿的熱情、開朗的個性、見多識廣、年輕活潑也是其必備條件。如此條件,在師資力量本來就薄弱的農村國小是難以達到的,教師外出進行“主業”培訓機會都沒有,更何況是“從業”的少先隊工作學習,教師自我學習又缺少資料,加之,工作重、壓力大,學歷進修和業務學習還得搞。兼職輔導員往往還是學校的骨幹力量,身擔數職,簡直無法顧及少先隊工作。

2、少先隊工作開展的經費難以保證。

農村國小規模小,收費少,方方面面的開支不少,學校運轉困難大, 沒有資金投入到其中,最終使少先隊工作成了無組織、無場所、無資金。

3、輔導員兼課較多,少先隊的業務知識缺乏,信息閉塞。

輔導員都是自己摸著乾,或校長教怎么乾就怎么乾。農村青年教師缺乏,任課相對較多,最少也是14節,其中有1位輔導員還兼班主任工作,這與省里檔案規定“大隊輔導員每周課時6—8節”相差甚遠,而且主要精力都放在工作計畫' target='_blank'>教學上,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閱讀業務書籍或去開展隊活動。致使出現輔導員不知建隊節是哪一天,不知主題隊會程式、隊乾輪流制和選舉制度,不知“全童入隊”的思想,而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等等,大隊輔導員如此,中隊輔導員更是不知所云。

[nextpage]

4、少先隊的陣地建設薄弱,沒有更好地發揮作用。

少先隊大隊部是隊幹部開會議事、進行隊前教育的場所。農村學校教舍雖緊張,但校領導較重視少先隊工作,大都能騰出一間或大或小的隊室。但由於上述的原因,隊室缺乏管理,布置不規範,利用率較低。有的把中隊旗倒掛在大隊部的牆壁上,入隊誓詞想當然的亂編一個,張貼牆上;活動照片陳舊,隊史掛圖也沒有。鼓號亂扔地上,桌上、柜上一層灰,簡直成了儲藏室。

5、由於業務知識、信息的缺乏,少先隊活動內容缺乏新意。

傳統的少先隊活動沒有特色,新的少先隊思路和理念沒有滲透和反映出來,“手拉手”活動還停留在互相表演節目的層次上,“新世紀我能行”、體驗教育活動、“民族精神代代傳”、活動等近年來開展的少先隊活動,在農村根本沒有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