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討論會上,當問及對"財商"

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畫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少數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15.2%的同學在200元以下"有點痛苦"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28.3%的同學在250-350元之間"勉強過得去",有23.7%的同學在350-450元之間"稍為有點爽",有16.7%的同學在500元左右"可以瀟灑走一回";有6.9%的同學在600元左右"比較自由";有7.5%的同學月消費800元以上可以說是"跟著感覺走--無憂無慮"。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比較分明, 

3.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8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問題是對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夠。 

4.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

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5.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三、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畫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裡,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那么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什麼建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