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調研報告

(3)缺乏穩定高效的籌資渠道。儘管新農合強調農民參加要以自願為原則,但為了保證參合率,目前參合民眾個人籌資部分主要還是採取行政推動、層層包乾、實績考核的辦法,由基層幹部挨門逐戶收繳,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籌資成本較高。

(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議。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涉及千家萬戶、維繫農民健康的“民心工程”,在農村,村幹部要從執政為民、以人為本和建設 和諧社會 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新農合工作的重大意義,把這項造福廣大農民的大事抓緊、抓實、抓好。

(1)繼續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要結合本村實際,加大宣傳力度,改進宣傳方法,利用多種方式,幫助民眾算大帳、算細帳、算長遠帳,引導他們克服僥倖心理,轉變單純“受益”的觀念,強化健康投入和互助共濟意識,增強參合自覺性和主動性。要廣泛宣傳醫療服務機構不同的報銷比例和醫生用藥告知制度,切實保障農民權益。要強化和普及農村健康知識教育,建立農民健康檔案,切實提高農民的衛生意識和健康水平。

(2)  完善農村醫療服務監管機制。要建立合作醫療定點服務機構的準入和退出機制,採取有效措施減輕農民醫藥費用負擔。加強對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和醫務工作人員的教育,提高政策和業務水平,堅持實行用藥告知制度,進一步規範醫療行為,改善服務態度,保證廣大參合農民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堅持按期公布收支賬目,及時公示農民個人醫藥費用核銷情況,並擴大公示範圍,廣泛接受監督,提高農民對新農合的信任度。

(3)加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組織領導。要加強對有關部門的組織協調,做好新農合制度的實施、推進和監督工作。財政、宣傳、農業、民政、食品藥品監管、扶貧以及紀檢監察、物價、審計等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明確責任,密切配合,共同推動新農合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