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道德素質調查報告

結果顯示:在個人與集體利益相衝突的時候,有84%的同學可以以集體利益為重。在“你認為公共政治課的作用”這項調查中,有50%的人選擇“指導人生”,有12.5%的同學認為“可以更好的理解國家政策”,但有19%的同學認為“沒有什麼明顯作用”。在“你認為當代大學生的現狀”這項調查中,有43.75%的同學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先進,有知識,但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差”,有18.25%的同學認為“追求時尚,享受生活”,但是,有25%的同學認為是“混時間,混文憑”。

存在的問題:

一、人生觀、價值觀有些模糊。

大部分學生了解自己的任務,清楚現在的社會競爭情況,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學沒有明確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潛在的人生危機。

二、素質方面有所欠缺,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差。

在如此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我們當代大學生,雖然有文化,有知識,但是我們無法很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當今激烈的競爭,那就根本無法談及為社會做貢獻、無法達到社會以及老師家人對我們的期望。

三、對黨和國家的政策了解欠缺。

對黨和共青團沒有濃厚的興趣,就很難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不能很好的回響國家的號召,需要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讓當代大學生切身的參加和體驗政治活動,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

如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改變這些現狀呢?

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學生。作為成人教育學院這一特殊的學院,招收的學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對教師隊伍的要求就更嚴格,作為教師自己都忽視首先修養,又怎樣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呢?現在許多教師只管書本的教學任務,忽視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師上課時而有些學生卻在下面講話、看小說、零食等不文明行為是對教師的勞動成果不尊重的行為,應該受到嚴厲的譴責。但學生畢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師不說或懶得說,這是對教育的不負責任。教師不但承擔著教學任務的職責,而且也承擔著育人的義務,如果學生養成了這些壞習慣,走上工作崗位上如何能肩負四化建設的重任呢?

但是,作為我們學生更應當從自身來考慮和解決問題。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當明白我們肩負的重擔,應當明確我們的任務。我們象牙塔里的莘莘學子,走向社會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未來建設者。大學階段是我們這些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我們大學生教育者承擔著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由於我國經濟落後,教育投資相對於已開發國家如杯水車薪,教育體制畢竟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進入大學教育的學生畢竟是經過激烈競爭的優勝者,在中學階段的教育是以題海戰略為主,父母、老師一般都認為學生成績好就是好學生,而其他方面的缺點都被良好的成績所掩蓋,這叫“以優遮百醜”,這樣學生進入大學以後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沒有負擔放縱自己,長此以往就很危險,可見思想道德教育對大學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們的大學教育應當注重專業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我們大學生自身反省,自我認識。

我們應當努力學習的同時也要積極的關注社會,關注我們身邊的事。在許多的社會實踐中,我們應該更多的去掌握一些在社會競爭中生存的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