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政務公開調研匯報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工作進展不平衡。由於領導重視和思想認識的差異,市縣人事部門工作上存在不平衡。一些縣投入大,網路全、效果好;少數縣重視不夠,工作上沒有真正擺上位置,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公開內容不夠完善。有些部門和單位沒有將人民民眾普遍關心、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作為政務公開的重點。三是公開方式不夠規範。主要表現為政務公開的時間、方法、程式等方面存在隨意性。有的公開時限不明確,一些事項對外公布的時間未達到規定時間;有的被動應付,公開範圍未達要求。四是公開機制不夠健全。對政務公開工作只是形式上參與,沒有真正形成協調配合的機制;政務公開監督約束機制不夠健全;責任追究力度不大,難於落到實處。

三、對策與建議

一是進一步深化對政務公開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形成單位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專人負責具體工作的政務公開工作機制,為政務公開工作規範有序開展提供組織保證。深入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大力做好《條例》的各項實施工作,為政務公開工作的深入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進一步加強長效機制建設。制度建設是做好政務公開工作的保障。當前,重點應建立健全七項制度。建立完善政務公開責任制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領導責任體系;建立政務公開事前審議制度,嚴格審議公開內容,確保公開信息真實、準確;建立完善政務公開報備制度,建立政務公開工作檔案,將審議通過的公開內容統一歸檔,保存備查;建立完善政務公開評議制度,定期召開評議會議,對公開信息的真實性、全面性和有效性進行評議,聽取意見與建議;建立完善政務公開反饋制度,廣泛徵求服務對象對政務公開的意見與建議,糾正工作中的偏差;建立完善政務公開監督制度,充分利用社會各種力量、各種監督手段,實行全方位監督;建立完善政務公開責任追究制度,對工作不力、弄虛作假的,要嚴肅追究責任。通過建章立制,健全機制,進一步促進政務公開工作逐步走上規範化、科學化、法制化軌道。

三是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載體建設。載體建設是政務公開的基礎性工作。除發揮好傳統媒體的渠道作用外,特別要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發揮好網路媒體的作用,著力打造政務公開平台,並進一步拓展平台的服務功能,強化溝通反饋功能,實現公開與反饋的雙向互動。

四是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政務公開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於監督檢查,嚴格責任追究。各級人事部門除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紀檢監察等部門的監督外,還應通過設立監督電話、監督視窗、監督信箱和聘請特邀人事工作監督員等方式,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還可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民主評議活動,廣泛聽取民眾意見和要求,及時調查處理民眾舉報的問題。此外,還應實行嚴格的考核和獎懲制度,把推行政務公開工作納入單位及內設科室年度工作考核體系,將考核結果作為幹部任免和獎懲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