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務會計人才培養現狀及方案研究

一、前言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中大慶聯誼、銀廣廈、紅光實業等重大財務舞弊事件的曝光,來自中小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民事訴求不斷增加。但是,如何認定上市公司和註冊會計師的過錯,能否確定上市公司和註冊會計師的過錯與投資者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假如存在因果關係,又如何確定損失賠償額等一系列具有會計屬性的法律問題,一度令律師和法官束手無策,也使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由此,法務會計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與國際領域法務會計發展相比,法務會計在我國尚屬於新生事物,無論是理論研究、實務開展,還是教育培訓方面都較為落後。回顧會計發展史不難發現:創新會計理論促進了會計實務的創新,創新會計實務又會激發理論的進一步創新,二者呈螺鏇式上升之勢,而理論和實務的創新都需要有創新型人才。可見,人才是理論創新和實務進步的源泉。因而,研究法務會計人才培養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我國高等院校法務會計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其成因分析

(一)學術界對法務會計的學科屬性爭議較大

法務會計作為為法律服務的會計,融會計學、審計學、法學、證據學、偵查學、鑑定學等多學科理論和方法於一身,屬於邊緣性學科,其學科屬性在法律界和會計界存在很大爭議。在我國,法學界較早介入法務會計研究,並已舉辦了兩屆法務會計專題研究會。他們認為,司法會計包含法務會計,司法會計是法學的一個分支,司法會計活動是一種訴訟活動;會計界吸收國外觀點認為,法務會計包含司法會計,司法會計是會計的一個分支(李若山、蓋地等),司法會計活動實質是會計在司法活動中的套用。激烈的門戶之爭成為制約法務會計人才培養的瓶頸。

(二)法務會計專業未被官方認可,教育模式散亂,開設院校少

根據我國現行教育管理體制的要求,高等院校各層次學歷教育的專業設定由國家教育部認可,並列入專業目錄,法務會計屬新生事物,未被正式列入國民教育專業目錄,尚處於高校自由開展時期。近來,筆者通過文獻搜尋、上網蒐集等方法得出如下結論:目前我國已有一批致力於法務會計教學的政法院校、綜合性大學和財經類院校在本科或碩士研究生教育中開展了法務會計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仍屬空白,開設方式基本可以分為以下七種類型:

1.在法學專業本科教育中開設法務會計課程。如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均將司法會計課程設為本科生教育的必修課。

2.在會計學專業或財務管理專業本科教育中設立“法務(司法)會計專業或方向”。如雲南財經大學、雲南財貿學院在會計學專業中增設司法會計專業方向,雲南財大將其改為法務會計方向;渤海大學開始在財務管理專業下設法務會計方向;9月,河北職業技術學院試辦了首屆會計學法務會計專業。

3.在法學專業本科教育中開設“司法(法務)會計方向”教育。如西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渤海大學等。

4.在法學專業開設法務會計專業碩士學歷教育。如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從起招收法務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

5.在法學專業或會計學專業開設法務會計方向的碩士研究生教育。如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管理學院、首都經貿大學會計學院、吉林大學、華東政法學院、復旦大學、渤海大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