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縣城鄉就業情況的調查

(五)統籌做好城鄉就業工作,大力促進勞務經濟發展。

我縣創新工作方法,狠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促進了勞務經濟的大發展。一是加強對外勞務合作,積極拓展縣外就業基地。加強駐外勞務辦事機構建設,增進與縣外勞務輸入地區的勞務協作,及時掌握輸入地區用工需求動態,促進農民工有序外出就業。做大做強季節務工。在搞好以赴新疆摘棉工為重點的季節性務工的同時,拓展季節性務工渠道。XX年以來,全縣 1.2萬人次農民工赴疆拾棉,掙回勞務收入近3500萬元,人均創收近 3000元。今年5月,我縣依託外派勞務輸出居全市第一的發展基礎,成功創建重慶市首個國家級外派勞務基地縣。以此平台,上下聯動,內外協調,成功引導近5000名務工人員赴新加坡、日本、安哥拉、利比亞等國出國務工,外派勞務輸出年增長30%,外派勞務遍及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多個行業(工種)。二是掛牌重慶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積極依託我縣金龍工業園區a區,首批掛牌成立了重慶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園。截止XX年11月止,我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入駐園區的企業累計達到了181戶,其中,入駐農民工返鄉創業企業數67戶,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17550人,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現已初具規模。我縣利用優惠政策,如將返鄉農民工納入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範圍,由縣級財政安排再就業基金予以80%的貸款貼息,給予農民工社會保險補貼、就業補貼等;對安置返鄉民工的企業實行崗位補貼和再就業稅費減免政策,吸納(安置)農民工在80人以上的重點企業提供再就業貸款,並予以貸款貼息支持;在創業用地、稅收優惠、金融信貸、就業扶持等方面鼓勵和扶持有創業願望和創業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今年,通過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化發展解決一批,發動46家骨幹企業提供就業崗位招聘一批,召開懇談會引導返鄉民工與園區企業對接吸納一批,通過“1258266”專用信息平台向民工發布用工信息引導一批,“四個一批工程”幫助7974名農民工實現再就業。

二、我縣城鄉就業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我縣就業工作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但受各種主客觀條件限制,當前在推進城鄉就業創業方面,還面臨著諸多具體困難和問題。

勞動力素質不夠高,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一是就業觀念滯後。城鎮不少求職者期望就業崗位體面輕鬆和待遇優厚;農村部分農民“小富即安”,僅滿足於農閒時做臨工、打短工,有的害怕外出務工上當受騙。二是文化素質偏低。目前,在城鎮登記的失業人員中,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40%;在未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70%。三是職業技能較弱。求職者接受職業技能培訓時間短、專業性不強,技能單一,不少求職者只能找體力崗位就業。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在我縣技能勞動者特別是高技能勞動者供不應求的問題十分突出,難以適應企業用工需求,出現了“有勞動力難就業,有空崗位難招工”的現象。另外,針對市場用工需求和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特色,打造勞務品牌不夠,致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競爭力較弱,勞務輸出的規模不夠大。

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就業需求空間有限。一是經濟總量不夠大、發展不夠快,吸納勞動力就業有限。我縣生產總值和增速、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速,雖在縣內縱比創造了歷史新高,但在重慶“1小時經濟圈”中橫比,其總量和增長速度仍然偏小偏慢,新增就業崗位不夠多,吸納勞動力就業有限。二是能帶動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欠發達。在現有規模以上的近200戶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企業,其從業人員也不足XX人;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吸納勞動力就業的空間不足。三是新增勞動力成上升趨勢,就業壓力加大。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雖逐年減少,但隱性失業而未登記人員遠高於登記失業數,加上逐年自然增長的勞動力人員,就業的壓力仍然較大。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在農村還將不斷產生富餘勞動力,需轉移進城務工的人員大量增長,可供就業的空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