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自身建設問題調研對策

法院自身建設是司法建設的基礎,是實現“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的根本保證。法院自身建設的內容主要就是王勝俊院長概括的“六個建設”,即:思想政治建設、司法能力建設、司法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法院文化建設和制度建設。在進行這些方面的建設時,要以“三個至上”為指導思想,圍繞“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落實“從嚴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強院”的工作方針。

xx指出:“建設高素質的政法隊伍,是做好政法工作的組織保證”。在全部法院工作中,法官隊伍建設是根本,領導班子建設特別是選好配強法院到法庭的一把手是關鍵。司法制度再優越,沒有稱職的法官隊伍作保障,一切都無處談起。xx同志指出:“不抓法官隊伍的領導,是不稱職的領導;抓不好法官隊伍的領導,是無能的領導”。

我們要充分肯定人民法院隊伍的主流,充分肯定人民法院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法治建設中作出的突出貢獻。這支隊伍是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的隊伍。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隊伍中存在的問題。目前,法院隊伍的司法能力、整體素質與促進科學發展、維護公平正義、保障社會和諧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民眾對法院工作、對法官隊伍不滿意,雖然有各種原因但不能否認,我們的法官隊伍確實存在一定問題,有的甚至還很突出。實踐告訴我們,開創人民法院工作新局面,必須把法官隊伍建設作為一切工作的重點,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一、法官隊伍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政治建設薄弱

人民法院當前辦案任務繁重,案件數量增長快。在辦案任務壓力大、難度大的情況下,單純業務思想就占上風。只知低頭辦案,不知為誰執法、為誰服務。一些法官放鬆思想改造,不注意政治立場和政法方向問題,缺乏應有的政治鑑別力和政治敏銳性;一些法官孤芳自賞、孤立辦案、機械辦案、漠視民眾、脫離實際;一些法官缺乏鑽研法律業務精神,缺乏把握大局、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夜郎自大濫用自由裁量權,司法公信力受到當事人的質疑;一些法官淡化宗旨意識,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對當事人傲慢、粗暴、引起民眾的強烈不滿;一些法官對工作得過且過、辦案拖沓、結案率偏低;一些法官信念動搖、意志衰退、辦“關係案”、“人情案”、“金錢案”,甚至違法亂紀。這些現象的出現原因很多,但放鬆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法院自身評價與社會評價不同的差別所在。實踐證明,越是問題多,困難大,辦案忙,就越是要重視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二)業務素質不能適應新形勢、新要求

法官的司法能力不是簡單的司法技巧,而是一種綜合能力。突出表現為認識和把握大局的能力,認識和把握社會矛盾的能力,認識和把握社情民意能力,認識和把握法律精神的能力。在新形勢下,法官的任務越來越繁重、執法環境越來越複雜、對法官業務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提高這些能力的目的使人民法院工作更好地服務大局、更好地司法為民、更好地化解矛盾、更好地促進和諧。目前,法院對法官的業務能力培訓力度還不到位,臨時性、階段性培訓並非長效機制。個別法官滿足現狀,進一步學習、深造意識不強,特別是對調研工作重視不夠,不善於總結將實踐經驗變為指導性理論。

(三)審判人員嚴重不足

我院的年均業務量占全市八個基層法院業務量的近四分之一,而我院現有法官總人數僅為 69人,其年齡構成為30-35歲為3人,占法官總數的8.6%,36-45歲32人,占法官人數的39.1%,46-50歲11人,占法官人數的15.9%,51-55歲14人,56歲以上9人,51歲以上占法官人數的33.3%,30歲以下的法官沒有一人,年輕法官斷層問題較嚴重。現一線辦案法官共有50人,人均辦案逾100件。我院近幾年來,雖通過公務員考試招錄部分人員,但具有司法資格的人員比例不高,這次在區委、上級法院及有關部門支持下,我院在全區法院系統公開招錄審判員,但面對繁重審判任務,解決燃眉之急也只是杯水車薪。隨著科技強院及規範化進程的日益提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日顯缺乏,尤其是懂技術、懂管理、懂專業的複合型人才更是奇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