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才市場調查報告

報告統計分析表明,人才發展與經濟發展有著高度的相關性。從年均增長速度方面考察,1978年至XX年,人才總量的增長速度年均為7.34%,實際經濟總量gdp的增長速度年均為9.38%,經濟成長對人才總量增長的彈性係數為1.28,即人才總量每增長1%,拉動經濟成長1.28%。

特別在假日期間,人才網站的招聘活動卻熱火朝天。長假正好成為那些準備跳槽者的絕好機會,不僅可以事先在網上搜尋好“東家”,還能在網上學習應聘、面試的技巧,既省卻了奔波之苦,又能獲得許多免費學習的機會。八方人才等人才網站在假期中均安排了不同類型的網上招聘活動。

此次人才市場走勢有三個特點:

一、招聘單位和求職人數大幅增加。上周進場招聘單位是948個,進場求職人數達45868人,僅10月8日和9日平均進場人數就在萬人以上,招聘單位和進場人數分別比前周增長64·9%和40·2%。

二、招聘崗位超過1·8萬。上周到深圳人才大市場投放的招聘位崗位有18169個,比前周增加98·8%,是市場同期投放招聘崗位較多的一周。但招聘崗位需求有所側重,各崗位需求增加的幅度也不一樣。需求量比較大的崗位是計算機技術、電子、通信工程等崗位。

三、高科技和經濟類專業受青睞。在眾多的招聘專業中最受歡迎的專業是電子專業,占崗位需求的48%,比前一周增加22%。其次是經濟管理崗位,此崗位需求量也比較大,占崗位需求的20%。

在人才市場,你也許會聽到:“找工作,我痛苦!”的呻吟,但事事興衰沉浮,喜憂參半。作為我們大學生而言,也是如履薄冰啊,根據自己的親身社會實踐,也結合現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是經濟形勢,我們青年要把豐富的只是武裝自己,把自己融入於社會潮流,從而鍛鍊自己。

為了搞好人才隊伍建設,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開發人才資源。主要措施有:

一是制定了積極的人才政策。徐州根據不同時期的發展要求,先後出台了40多項人才政策,尤其是“xx”以來,分別制定了《徐州市“xx”期間人才工程規劃》、《徐州市1996-XX年人才資源開發規劃》和《關於進一步加強我市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指導性檔案及一系列相關的配套政策,並建立了人才發展資金。各項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指導和保證了人才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是積極搞好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建市以來,人事部門共引進各類高層歡和急需人才 5000多名,引進國外智力70餘項,通過各種形式培養高中等人才4000多名,並開展了委託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出國留學工作;近年開展的各類培訓達3萬人次。

三是加強了人才市場建設。 現初步形成了以市縣(區)人事部門為主,行業和社會中介機構為輔的人才市場體系.市場的服務功能和服

務水平不斷得到完善和提高,97年以來,到人才市場求職人數達 3.3萬人次;入場招聘單位2400家次,有5000多人通過人才市場實現了就業。

四是通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人才分類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並正在逐步完善。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已開始運行,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整個人才市場中,大概有一千餘人吧。應屆的占60%以上,企業以中小型為主,行業醫藥,保健類需求量較大,職位以銷售為主。上午9:00——11:30算是求職的高峰期,各個攤位面前都有人員的擁擠。11:00以後求職者陸續離開了現場。作為一個觀望者,詢問了幾家公司,多數對現場招聘不滿意,反映人雜,層次低,應屆畢業生較多。而問求職者呢,則說知名單位太少,公司的規模較小,高不成低不就。緣份就這樣的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