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調查報告

3、公車使用效率低下,浪費驚人。資料表明,社會其他運營車輛每萬公里運行成本為8215元左右,黨政機關則的公務用車運行成本高達數萬元,每輛計程車的使用效率至少為公車的5倍以上,而運營成本僅為公車的13%左右。效率的低下,造成自然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方面,由於現任領導都有相對固定用車,有的則成了專車。由於是領導的專車,其他需要用車的業務處室卻很難用到車,造成了公車的閒置浪費。

4、超編制超標準配備使用轎車問題屢禁不止。我市目前車輛配備的標準是根據市委發[1997]121號《關於市級黨政機關小汽車配備數量實行編制管理的規定》,鄉鎮參照實行。但是在現實中,超標準配備車輛仍然存在。據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調查:XX年,全市61個市級單位238輛(其中轎車204輛。麵包車34輛,不含特殊單位的專用車輛)的公務用車中按現有標準衡量,達標的單位19個,未達標的單位1個,超標的單位37個,超標率達61%。

三、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改革公務用車制度不僅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也是各級機關一直在努力解決的現實問題。從1998年起,我國公車改革進入“快車道”,許多城市都在積極探索改革現行公車制度弊端的有效方法。從先行改革的地方情況分析,改革的思路和舉措大體分為以下三種模式:

(一)公車服務市場化:一是實行“公車租用”,即部門、單位相對集中的區域將車輛集中管理,成立車輛管理服務中心,將黨政機關現有公車整建制轉為經營性實體,模擬市場經營實行有償服務。按市場租車計價方式,向部門、單位和個人提供有償用車服務。公務人員按照級別、崗位發放交通補貼或實行費用包乾,需用公車時按里程、車型交納費用。這種改革方式的最大好處是積極穩妥,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有公車制度的弊端,又照顧到目前駕駛、後勤人員無法安置的現狀。

山東省泰安市於XX年下半年成立了市直機關管理局車輛管理中心,規定各部門和單位除保留一輛工作用車外,其餘車輛和駕駛員全部由車輛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統一調度,計價使用。部門按每車每年8000元的標準領取用車代幣券,超支不補,節餘歸己。當年11月,泰安市53個黨政機關搬到新大樓,1700多名公務員從部門領導到一般幹部,上下班都持市財政局統一辦理的乘車證,搭乘由公交公司開通的專線公共汽車。同時,泰安市把gps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引入車輛管理,指揮中心根據每一輛車的行駛路線和所處位置,在全國範圍內及時就近調度用車,從要車、派車、行程、耗油、計費到問題處理等全過程實現了智慧型化管理。這種公務用車形式,改變了“家庭式”、“小而全”的公務資源配備方式,實行資源共享。

二是實行“私車公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私有車輛越來越多,其中不乏機關工作人員,私車公用就是指當公務需要時,由單位指派幹部駕駛自備車招待公務,補助標準以二人乘坐公車及三輪車計算。其優點就是能有效解決派車難、節約經費開支、提高工作效率等問題。也能達到減少公車數量、方便工作的要求,針對目前的公務用車制度也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樂清市教育局自從XX年3月試行私車公用制度以來,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據該局的資料顯示XX年3月、4月該局平均每次下鄉的費用分別是108。57元和133。54元,而試行私車公用後,XX年3月、4月的平均每次下鄉費用分別為80。74元和94.65元,同期相比,平均每次下鄉費用節約27.83元和38.89元;私車公用和乘坐公車下鄉進行比較,XX年3月、4月私車公用下鄉每次費用分別為64.33元和54.37元,乘公車下鄉費用分別為110.28元和123.95元,平均每次節約45.95元和69.58元,從數字上可以看出私車公用後,經費得到了很大的節約,同時,與同期相比,下鄉的次數明顯增加,幹部的下鄉積極性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