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火災有效預防工作調研報告

(三)村民報警意識差,易造成火災損失大。由於郊區通信條件相對較差、電話少,在家裡的多為老人,發現火情比較晚,一些村民遇有火災時,不及時報警,先自己撲救,等到火災無法控制時才想到報警,報警時心情過度緊張,由於方言等原因情況對起火地點、火災性質、消防車行進路線說不清楚,這樣延誤了消防部隊出動時間,造成火勢一時無法控制,導致火災損失大。

(四)農村消防組織少,易造成滅火力量弱。部分鄉村無義務消防組織,且大部分青壯年外出打工,家中只留老人和小孩,雖有人卻無力及時撲滅初起火災。等消防部隊趕到一般要一個小時左右,已經錯過了最佳撲救時間,大部分都是到場清理余火。

(五)村民消防常識少,易造成滅火速度慢。發生火災後,當地居民普遍缺乏消防知識,無救火經驗,手忙腳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初起火災,採用截然不同的方法滅火,往往不能將火災在初期階段撲滅。而等消防車到場後,由於居民不懂滅火的相關知識,又想儘快的配合消防隊開展滅火工作,會發生搶水帶和水槍的情況,造成滅火工作開展緩慢。

(六)農村消防水源少,易造成火場供水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民普遍用上了自來水,水池、水塘和水溝等由於年久失修,蓄水量日益減少,有的乾脆被填平為農田。雖然部分村鎮在安裝自來水時考慮了消防問題,安裝了消火栓,可供滅火用水很少,往往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只能望火興嘆。

(七)農村道路狀態差,易造成滅火救援遲。現在通往各鄉鎮的公路基本上都是水泥路,農村火災現場大多路途遠,道路狹窄,潛在危險多,民房一旦發生火災,消防部隊無法在短時間、近距離趕赴現場撲救,錯過了撲救初起火災的最佳時機,到達火災現場時往往火災已蔓延開來或者已發展至猛烈燃燒或熄滅階段。甚至個別村莊根本就沒有路,消防車都進不去,導致消防員無法順暢到達火場進行滅火。

三、預防農村火災的對策

當前,全國各地農村滯後的消防工作有著長期的歷史背景,要想一時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的現狀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加強和改進農村消防工作任務十分艱巨,任重而道遠。因此,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根據目前農村的實際生活小平和經濟發展條件,按照“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大力預防農村火災發生,逐步推進農村消防工作。

(一)以層層落實消防安全責任為核心,不斷構建農村群防群治網路。

農村消防工作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事關廣大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各鄉鎮黨委、政府要認真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從農村現行管理體制、生產生活現狀和發展要求出發,將農村消防建設納入政府消防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層層簽訂責任書,督促、統籌、指導農村消防建設發展,建立消防安全管理新機制,完善農村消防工作措施,積極構建新型的農村消防安全管理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的農村消防安全責任體系,嚴格實行火災事故倒查責任制,對於出現的火災責任事故,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從而構建農村群防群治的消防安全責任制網路。

(二)以大張旗鼓開展宣傳教育為載體,不斷增強農民消防安全意識。

“農村防火工作,宣傳教育繫於一半”。各鄉鎮要根據農村火災特點,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從普及消防常識、提高農村民眾的消防素質入手,要始終把加強農村消防安全教育、提升村民消防安全素質納入新農村消防工作建設的重要位置,結合送“消防知識下鄉”、“農村消防知識大講堂”、“村官進紅門”等活動,在各類新聞媒體開闢專欄、專版,進行長期、廣泛、深入的消防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學校和村委會兩個消防宣傳陣地,大力開展消防宣傳有宣傳欄、宣傳標語、宣傳漫畫、消防知識教育課等活動,確保消防宣傳不走形式、不留死角,形成“鋪天蓋地”之勢,從而真正把消防宣傳的觸角延伸到農村每個角落,形成鄉鄉講防火、村村抓消防、戶戶保全全的良好氛圍。

(三)以因地制宜發展消防組織為依託,不斷完善農村滅火救援體系。

各鄉要針對農村分布面積廣、區域跨度大、消防警力嚴重不足,發生火災很難撲救的實際,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充分整合社會資源,挖掘社會力量,進一步充實農村消防隊伍,以現役消防部隊為主,堅持走多種力量、多策並舉、綜合治理的路線,依託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及公安派出所、民兵應急分隊、治安聯防組織等力量,建立健全以鄉鎮專職消防隊為中心,以鄉鎮、村民眾義務消防隊或志願消防隊為補充的農村消防隊伍網路,逐步配備戰鬥服、手抬機動泵、消防水帶、水槍、滅火器以及經改裝的三輪車等消防裝備,在廣大農村普遍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志願(義務)消防隊,不斷加強農村鄉級、村級消防力量建設,不斷完善農村滅火救援體系,定期組織開展協同作戰演練、技能比武、檢查考評等工作,切實增強多種形式消防隊伍整體作戰能力,做到“日常防火工作有人抓,初起火災撲救不出村,一般火災撲救不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