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調查報告

2、高中階段學生的課業非常繁重,升學壓力非常大,學生生活只圍繞著高考的主題,這影響了學生對身心和諧的探知,如果出現了不和諧因素,也會對考試不利。但是,在教學只周鏇於高考應試的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並未正式地列入教師的教育日程。

3、和所有心理障礙一樣,隨著時間延續、病史增長、強迫內容積累,強迫症的複雜程度會越來越高,病症越來越嚴重,治療的難度就越來越大。

4、對於沒有強迫障礙的人來說,(嚴格的說,人人都有強迫的狀態)通過問卷向他們普及一下心理科學,也會增長他們的知識,減弱他們的偏見,這為患者營造了寬鬆的條件,也對未患者預防起一定的積極作用,為現在的未來的社會增添了一份和諧因素。

鑒於以上並列的或遞進的4點原因,我認為在高中實行一項問卷調查,具有一定意義。它可以發現群體中的障礙因素,為學生尤其是有強迫障礙的學生的個體發展提供了關注和建議,或多或少的為和諧教育環境提供了參考。

三、調查方式

1、選擇國際上鑑別強迫症使用的pauda inventory問題,問題為生活中心理狀態的描述,對每題作“0沒有1輕度2中度3較重4較重”的分值量化,要求被試根據自己與所述情況的符合程度定分。此外,還附有姓名、性別、來自城鎮或農村、是否做過同類測試,以及其他需要表達的問題。將其列印成a4紙問卷表。

2、此表共60題,但國內只選擇其中48題進行鑑定。48題分為四個考察方向:a思維失控與懷疑感(共22項)b受驅使與行為失控c污染反應d檢查行為

對被試的四個方面分別累分,然後累計總分

3、測試對象說明

貴池中學高三15班(理科復讀班),復讀班的特殊性可能對於此調查更能產生考察意義。樣本容量為75。

本班性別分布為男53 女22 ,性別分布差異為調查在性別探討上帶來障礙;

城鄉分布為城鎮學生 34 農村學生41,差別不很懸殊,探討城鄉有一定可行性。

4、測試時間:2010年8月23日晚

5、調查經過:由班主任帶領進入復讀班班級,先由老師引薦,再自我介紹,然後請大家配合做一個關於心理健康的調查,但不涉及強迫話題以免學生對號入座產生干擾;請班長幫助發放問卷;說明如何填寫;收回問卷整理,並請大家等候結果。此外還簡單的談到了復讀生應該珍惜與悅納這個特殊的學習階段,充實的過好學習生活,珍重複讀班老師的關愛,在此和大家建立了共識。

6、審閱問卷,錄入數據

先觀看學生“想說的問題”,與被試者在文字上作簡要接近,初看大家的問卷結果,重點看學生有否在哪一項上填了“4”這個反映感覺很深的題項。

對樣本編號,然後一一算出個學生四個方面的各個方面的得分,使用excel電子工具錄入,並讓計算機統計總分,按分數高低排序。按分數高低重新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