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安全問題調查報告3000字

一、問題概況

(一)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多

全國婦聯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已達 XX 萬人,並呈繼續增長的趨勢。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占比例已高達 18 %至 22 %。據中央教科所 “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 研究 ” 小組抽樣顯示,甘肅、江蘇和陝西三省某 5 縣的留守兒童比例高達 47.7 %。勞務輸出大省四川在調查中發現,一般農村學校,農民工留守子女的比例達到 70 %,個別地方甚至達到了 85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力度必將進一步加大,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和比例還將增加和提高。如果不採取有效的解決措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必將更加突出。

(二)農村留守兒童的分布具有規律性

從時間上看,由於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依賴逐漸增強,留守兒童的比例與年齡成正比關係。調查顯示,國小留守兒童的比例要低於國中,國小低年級留守兒童比例要低於高年級。此外,從區域上看,由於受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分布具有從城市一集鎮一村莊遞增的規律。比如涪陵區江東片區農村學校留守兒童的比例就只有 18.7 %,作為集鎮的藺市鎮國小為 38 %,而在行政區域調整中被撤併的五馬鄉原所轄五馬國小為 44 %。

(三)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相關問題

一是親情缺乏,心理失衡。涪陵區調查顯示, 70 %的留守兒童 “ 十分想念父母 ” , 26 %的留守兒童 “ 偶爾想念父母 ” 。但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這些孩子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二是習慣不良,學習較差。調查中發現, 36.7 %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他們不聽祖輩教導,在校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和欺負同學等行為。

三是教育單一,安全難保。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臨時監護人重養輕教,教育的責任就落到了學校,而學校教育是需要家長配合、社會支持的。在調查中發現,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監護人的配合。如家長會無人參加,學生違紀或者受到侵害後無監護人配合處理。留守兒童是弱勢群體,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容易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

四是道德滑坡,價值扭曲。家長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條件,但部分家長容易忽視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別是部分父母長期在外,因無法照顧孩子產生負疚感,於是採取 “ 物質 + 放任 ” 的方式來進行補償,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擁有過多零花錢,極易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享樂主義人生觀和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甚至導致 “ 讀書無用論 ” 、 “ 拜金主義 ” 等錯誤思想抬頭。

五是留守兒童犯罪率逐漸上升。資料顯示,上海市少年管教所在押的未成年犯上海市籍與外省籍的比例: XX 年為 6 : 4 ; XX 年猛增至 3 : 7 。這七成少年犯大部分是農民工子女,且這個群體已占未成年犯罪的 50 %以上。

(四)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任重道遠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難問題,已經成為農村教育中的突出問題。雖然中央和一些地方出台了不少的規定和辦法,如: “ 一幫一 ” 、 “ 手拉手 ” 、 “ 特別關愛 ” 、 “ 結又才幫扶 ” 、 “ 共享藍天 ” 、 “ 關愛行動 ” 、 “ 寄宿制工程 ” 、 “ 心理陽光工程 ” , “ 代理家長制 ” 、 “ 留守兒童之家 ” 、 “ 愛心爸爸 ” 、 “ 愛心媽媽 ” 、 “ 四老 ” 家長培訓班等。但應該看到,由於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具有長期性、廣泛性的特點,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又必須依賴經濟社會發展和突破體制障礙,所以目前在關愛留守兒童方面所做的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上層關注多,基層措施少;專家呼籲多,部門落實少;局部活動多,整體受益少;短期工作開展多,長效機制跟進少。

二、問題成因分析

(一)社會整體發展中存在農村勞動力欠規模流動與城鄉壁壘之間的矛盾

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動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城鎮化,二是勞務輸出。城鎮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耕地面積僅 19 億畝,據測算,在農村現有生產力水平和生產規模條件下,僅需 1.5 億勞動力,而現實情況是農村人口近 8 億,農村勞動力 4.98 億,剩餘勞動力近 3.5 億。按照要用城鄉統籌解決中國 “ 三農 ” 問題的思路,必然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這就意味著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要進入城市。勞務輸出是發展不平衡的必然結果。巨大的收入差距導致大量農村勞動力由西部流向東部,由鄉村流向城市。很多地方政府將勞務經濟作為本地區 “ 第一經濟 ” 來發展,加劇了這一趨勢。

(二)留守孩子家庭多有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兩大頑症

教育意識薄弱,重養輕教。外出打工的部分農村家長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造成了在增加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農業部 XX 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勞動力不外出的原因中 “ 怕影響子女上學 ” 僅占第一、第二選擇的 6.7 %。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識淡薄。

(三)學校教育中有課程設定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

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展上比較其他學生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

三、對策及建議

建議要抓好以下幾點:

(一)抓好三大重點工程

一要在繼續實施 “ 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 ” 的基礎上積極推進 “ 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工程 ” 。農村寄宿制學校可以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有效途徑。但目前在實際工作中, “ 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 ” 還存在硬體建設不能滿足學生寄宿的需要,很多學校還沒有建成標準的寄宿制學校,即使具備寄宿條件的學校,接納能力也很有限。另外還有管理的人員和經費欠缺。針對這些問題,建議:第一,目前,要抓緊對 XX 年以來工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評估,並在第一輪工程結束後,國家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繼續實施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第二,加強寄宿制學校的管理。第三,寄宿學校要優先考慮留守兒童。第四,積極推進 “ 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工程 ” ,努力縮小城鄉間在教育資源、辦學條件上的差距。二要加速推進 “ 共享藍天 ” 工程。 “ 共享藍天 ” 工程啟動以來,在全國引起了一定的反響,但是各級地方政府跟進乏力,尤其是在機構的設定和經費保障方面進展緩慢。為此建議:第一,加強督查和落實工作。第二,敦促儘快:成立專門機構。建議各級地方政府儘快增加編制、配備人員成立一個專門的強有力的協調機構。第三,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和測評體系,落實工作經費。各級地方政府要建立相關的督查、激勵、信息反饋機制和測評體系,落實工作經費,為開展 “ 共享藍天 ” 大行動提供組織和財力保障。三要儘快完善 “ 綠色通道 ” 暢通工程。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除了在 “ 留得住 ” 上做文章外,還要在 “ 流得暢 ” 上想辦法。根據相關規定,農民工子女異地入學問題由接人地負責。

(二)完善推廣三種經驗

一要豐富和推進校園關愛活動。雖然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因社會和家庭而產生,但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在解決農村留守學生教育問題上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家長遠離孩子時,學校更應該扮演孩子第二個 “ 家 ” 的角色,主動承擔起更多的教育義務。二要完善和推廣 “ 代理家長制 ” 。 “ 代理家長制 ” 源於重慶市南川區鳴玉中學,其經驗經過多家媒體宣傳得以在重慶和全國推廣。這是目前被證明了的在關愛和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對策和措施中最充滿人性關懷、最因地制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被認為是最值得推廣的辦法。但是,此制度在推廣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比如,角色認定難,制度跟進難,責任落實難,長期堅持難。為此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 “ 代理家長制 ” :第一,建立準入機制。代理家長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本人願意,二是家長認同。第二,建立跟蹤評估機制。第三,建立退出、獎勵機制。第四,建立綜合代理模式。第五,嘗試建立補助機制。

(三)構建三大保障體系

一要發揮政府社會管理職能,進一步推行公共財政制度,完善經費保障體系。二要抓住統籌發展契機,逐步拆除體制屏障,完善制度保障體系。三要明確家長監護職責,幫助家長最佳化選擇,加固監護保障體系。

相關文章:
2017暑期關於留守兒童調查報告3000字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2000字
2024年關注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範文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3000字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報告2017範文
農村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2016範文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範例
2024年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範文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