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媒介生態失衡與調適思考措施

“媒介生態”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傳播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邵培仁在其《媒介生態學研究的基本原則》中指出:所謂媒介生態學,是指用生態學的觀點和方法來探索和揭示人與媒介、社會、自然四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發展變化的本質和規律的科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獨立學科,媒介生態學是人類處理“人—媒介—社會—自然系統”相互關係

的生態智慧的結晶。①

唱歌類節目盛行的原因

雖然早在1984年央視就曾舉辦過《全國青年歌手大賽》,但是真正的全民唱歌類節目應該是剛剛興起的“平民螢屏唱歌”。

這種平民螢屏唱歌最初模仿的是英國itv的《誰敢來唱》,現在這種唱歌式的全民唱歌類節目已經在各大衛視上演,如,浙江衛視的《我愛記歌詞》、湖南衛視的《挑戰麥克風》、江蘇衛視的《誰敢來唱歌》、廣東衛視的《今夜唱不停》、山東衛視的《先聲奪人》、湖北衛視的《大家來唱歌》等。其盛行的原因如下:

1.是各選秀節目偃旗息鼓後的新興力量——對媒介生態的調適

媒介生態位指的是各種媒介在媒介群這個大環境中的地位和角色。②每個媒介都有著自己獨特而適宜的生態位,並需要積極利用這個生態位上的環境和資源。但是媒介中會出現媒介生態位重疊,而重疊度越大,越會導致媒介生態的失衡,使得媒介原有的相對平衡被打破。

由於《超級女聲》的成功,使得諸多電視台均掀起類似的全國選秀活動,這些擁有著相似生態位的娛樂節目不斷模仿和競爭、生態位高度重疊,最終導致了媒介失衡。

而螢屏唱歌節目正是在各種類似《超級女聲》的模仿過剩的情況下誕生的,它尋找到了自己獨特的生態位。所以唱歌節目作為一種娛樂節目,與前幾年的各種選秀節目其實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正是在其他娛樂節目被爭相模仿、惡性競爭偃旗息鼓後而產生出來的新興力量,是媒介生態失衡後自動調適的結果。

2.是對媒介生態位的巧妙運用——各唱歌節目有各自不同的創新點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螢屏唱歌類節目各自的獨特賣點:

這些節目要求不高,參與性強,重複性也很強。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各衛視也都能妙筆生花,做出各自特點,做到回歸大眾、低門檻、全民參與、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共同分享唱歌的樂趣,並掀起了全民唱歌運動熱潮。

問題分析及解決措施

1.節目形式來源於國外,缺乏足夠的獨創性

就節目形態本身而論,其實中國的娛樂節目,包括現在螢屏唱歌性質的節目大多是從國外引進,引進之後面臨著在國內被不斷複製的可能。

下面是筆者總結的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一個概況: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中國的娛樂節目很多都是通過模仿和引進外國的成熟節目而獲得成功的,謝耘耕和唐禾在《XX年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報告》中,也曾提出了中國娛樂節目傳統的模仿路徑是:北歐-美國-日本/韓國-台灣/香港-國內某台-國內遍地開花,而這的確是目前的普遍現象。③

尋找這背後的原因,可以發現:隨著電視媒介的急劇增多,媒介之間的競爭加劇,為了適應節目和資金的雙重匱乏,許多電視台不得不尋求既可以降低市場創作風險、又可以獲得豐厚回報的方法,而歐美日韓及港台地區成熟的娛樂節目樣式符合了它們的要求。

原創意識淡薄和產權意識淡薄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的產權意識剛剛起步,很多電視台都可以複製其他電視台的節目而不受到相應的懲罰,這導致許多電視台抱著“拿來用”的思想,而不注重自身的創新,這些問題使得中國電視節目質量沒有很大的提升。首先要做的是加強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同時鼓勵原創,對原創節目給予更多的獎勵,帶動更多原創節目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