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的調查報告

9.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很擔心、焦慮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占7.7%,有點擔心但覺得還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占72.3%,不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占20%。說明大部分學生雖然擔心畢業後就業問題,但是對就業還是抱積極態度。

10.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家庭因素的看法:認為就業因自己決定而不該由家庭因素決定的占18.5%,十分重視家庭因素及家裡人意見的占21.5%,視情況而定的占60%。說明大部分學生都在乎家裡人意見,但有時考慮到實際情況,還是不能完全聽從家裡人意見。顧家的思想在中國人心中依然根深蒂固。

11.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就業方式:選擇參加現場招聘會的占53.8%,選擇上網找工作的占12.3%,選擇親友介紹的占27.7%,選擇上門推銷自己的占6.2%。說明大部分學生選擇參加現場招聘會或親友介紹的就業方式。上網找工作同樣要面試,參加現場招聘會可以馬上把握機會;親友介紹的工作比較大可能會被錄用。

12.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缺乏的能力:認為自己缺乏創新能力的占36.9%,缺乏組織能力的占23.1%,缺乏交際能力的占24.6%,缺乏獨立能力的占15.4%。表明認為自己缺乏創新能力的學生居多,中國目前的教育方式主要還是以“填鴨式”為主,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較少。

13.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工作是否該與專業相關的看法:認為必須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的占24.6%,認為只要找到工作,不管是否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都可以的占29.2%,想找與自己專業相關,但找不到也不強求的占40%,本來對自己專業不感興趣,想從事其他工作的占6.2%。說明想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學生占多數,不管其立場是否堅定。但考慮到目前畢業找工作困難的情況,較多的學生還是會選擇先找到工作,再考慮是否與專業相關。

總結及建議:

v 調查結果總結:調查的男女比例相對均衡,其中本科生居多,大部分是大三的學生,多選擇畢業後就業,會擔心就業問題,但相信會找到工作,打算參加現場招聘會的人較多,在考慮家庭因素的同時,也會結合現實情況再決定工作問題,由於經驗不足等問題,對工資要求不會過高。

v 影響因素總結: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多,同樣學歷的人比比皆是,但崗位不足,導致競爭激烈;剛畢業,工作經驗不足,很多企業都招聘有工作經驗的人,機會相對較少;家庭壓力和感情壓力,各種抱負太多,心理壓力太大,往往影響在面試中、工作中的表現;初次步入社會,感覺彷徨無助,適應能力不強,面對社會複雜容易手足無措;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太難的崗位沒有能力勝任,太低的職位又不願意嘗試。

v 消極心理總結: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引起的鬱悶心情,對畢業找工作的焦慮心情,休息不好所引起的浮躁心情等。

v 建議確定方向:要確定好自己的目標,這樣可以避免方向不定所引起的彷徨和焦慮,還可以及時做好準備,有針對性的學習更多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大好基礎,積累經驗。

v 建議多做運動:多做運動不但有利身體健康,促進新陳代謝,同時提高學習效率,緩解疲勞。勞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

v 建議多交朋友:交際能力在以後的工作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多交朋友,不但可以提高對社會的認識度,在以後的工作中相互幫助,同樣會讓你事半功倍。

v 建議參加實習:多參加實習工作,不但可以讓你更快的熟悉專業工作,而且還可以積累社會經驗,這對畢業找工作起著重要作用,同樣的學歷,企業總會選擇有經驗的人。

v 建議多與人交流:與人交流不但可以傾訴心事、緩解疲勞,還可能會得到朋友的幫助,這樣又能減輕壓力與煩惱。

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業情況會有所改變,調查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收集到的建議也會更多更完善。以上的調查報告雖不能絕對表明目前大學生的畢業就業心理,但仍然反映出目前大部分大學生的畢業就業心理狀況。總結出的建議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但希望這些建議能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一點幫助。這次調查報告的完成,讓作為大三的我受益匪淺。

關於“大學生畢業走向”調查報告
有關大學生畢業就業意向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