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業餘時間做什麼的調查報告

1、211高校、985高校還是和普通高校的區別

通過與康懷遠老師(康老師曾去過北大考察)交流,了解到北大的的學習氛圍是遠遠強於三峽學院的。在北大大部分的同學對未來的規劃都很清晰,更多的同學選擇公派出國,而不是在國內繼續讀研。蔣老師還說:在北大校園,同學們都很忙,忙著做自己的事情,路上很少有閒逛的,圖書館的人總是滿滿的。在談到對學術的研究時:老師說北大的同學都很喜歡聽講座,不僅僅聽自己院系、學校的講座,還會去關注兄弟院校的講座。而三峽學院很少有同學願意主動去聽講座。確實,普通高校與重點高校的差距不僅僅在稱呼上,在實質上也是有很大的差別。具體來說:重點高校的大部分同學在課餘時間會通過各種途徑來學習,而在普通高校這樣的同學僅僅只存在一部分。誠然重點大學的同學也會談戀愛、打遊戲,但是他們對時間的安排很合理,會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而普通高校的同學更多的是沒有自我管理能力,毅力不夠,經不住誘惑。

2、內陸高校和沿海高校的區別

筆者在大學期間曾去過石河子大學、新疆大學、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西南大學,小組調查者中間的一位同學也有去過廈門大學。在我們交流時,都不約而同的談到了內陸高校大學生狀態和沿海大學生的生活狀態也很不一樣。內陸大學生的生活狀態沒有沿海大學生的狀態好。

在與楊毅老師(老師曾去過浙江大學)交流時,老師也說到沿海高校的同學們更會抓住商機,而且生活節奏也很快,多數同學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規劃,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對業餘時間的安排合理度大大高於內陸在校大學生。通過資料分析,我們覺得這主要是沿海城市的生活壓力更大,競爭更強烈。而內陸的溫和的生活環境,有點像溫水煮蛙。很多大學生都習慣了這種安逸、悠閒的大學生,就三峽學院的而言,大部分同學是在虛度中走完大學四年的,通俗一點講就是混過去了,在學習方面完全是被動的,對自己的認識也不清晰,人云亦云。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環境可以影響人。

3、文科生和理科生對業餘時間的安排也不同

經過面對面採訪,我們發現文科生和理科生的課餘時間使用也有很大的區別。理科生在課餘時間多用於運動、聚會、玩電腦、兼職等,而文科生多將課餘時間用於看書、讀報、寫東西等。

4、男生和女生對課餘時間的安排也大不相同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課餘時間,男生偏愛於運動、玩遊戲卻較少有人愛看書的,女生卻相反,女生比較愛看書,也很少玩遊戲,只是女生都不太愛運動,還常以電腦為伴,不是聊天就是看電影電視或者是購物。

三、調查後的建議

將近一個月的調查,雖然在很多細節上都存在不足之處,但通過此次調查也學到不少知識。“教學”從教室搬到了室外甚至是社會,這讓我們更好地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社會相結合。通過此次調查,也讓我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初衷:學校,只為學習而來。

其實我們的調查歸根到底就是想探討一下當代大學生究竟該怎樣度過自己的大學時代,到底該怎樣來使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其實筆者經過與很多人面對面的採訪後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了一點:學校還是學習的地方,不管是對書本知識的學習還是對社交關係的學習。我們只有不斷的去嘗試新的事物,從中找到自己擅長的,自己喜歡的,然後一直堅持、執著下去,我們就一定能夠有所收穫。作為年輕人我們可以接受失敗,但是我們不能接受自己的妥協,一段一段的經歷會讓我們成長,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有限青春放到有意義的事情上去。不要人云亦云,要經常思考,時刻反思,不斷改進。對生活充滿積極的態度,只要我們努力過,我們就會無怨無悔。那么具體來說,我們總結了一下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