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國小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對於“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複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後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並持之以恆,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於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於很多家長不滿足於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裡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親職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蓮~山 課件>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就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