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鄉鎮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工作調查報告

一、當前造成農村社會不穩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問題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問題作為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現形式,這就是“征地補償”。隨著道路建設的發展和工業開發、小城鎮建設的推進,建設性項目征地範圍逐漸擴大,但由於不同期項目的補償政策不統一,就容易引起農民的不滿情緒。征地補償問題牽扯到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民在這個問題上是空前團結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現為集體上訪或越級上訪,如果處理不妥,將可能會激化為群體性事件。從我鎮信訪形勢來看,反映土地方面問題的占相當一部分。村幹部在這個問題上基本上沒有發言權,因為民眾認為他們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講話,因此對他們不信任,有發言權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們在處理涉及征地事件時,一定要千萬謹慎。

2、農村村務公開問題

農村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是農民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一項重要舉措,大多數農民對於這項關係自身利益的事情相當關心。但是,在有些村組,村幹部卻對這項工作並不熱心,所以造成村務尤其是財務的公開不規範、不徹底,甚至是流於形式,引發民眾上訪造成農村社會不穩定。

3、農民法制意識問題

雖然法制建設在農村逐步加強,但受觀念影響,部分農民還不習慣用“法”來解決爭端,而依靠單純的“私力”解決,明明違了法,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4、農村幹部的工作問題

一方面有些鎮村幹部工作作風飄浮,民眾觀念淡薄,工作方法簡單,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幹群關係緊張;另一方面由於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么弄虛作假,要么侵犯農民的利益,把幹部直接推向農民的對立面。

5、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加上農村文化的相對缺乏,賭博迷信、賣淫嫖娼等違法犯罪活動在一些農村地區發展蔓延,已成為誘發多種犯罪的社會毒瘤。

6、勞資矛盾問題

我鎮屬於工業經濟發展鎮,基本上每家農戶都有人在企業工作,農民與企業主之間因工作、報酬引發的矛盾逐年增多。同時由於目前辦企業的門檻較底,“開關”廠比較多,勞動法律制度執行不徹底,企業職工(農民)的權益不能有效保障,導致了民眾性事件的加劇。

7、外來人員管理問題

近幾年,我鎮的外來人口逐漸增多,由於制度和力量的缺乏,我們明顯感覺到社會穩定工作的壓力,主要包括流氓惡勢力、衛生防疫和計畫生育等。

二、引發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

1、經濟上的因素

經濟的發展,拉大了貧富差距,加上外來人員大多從經濟欠發達地區而來,巨大的差異特別是暴富的榜樣激發了人們對財富的欲望,與此同時,人們的致富能力卻顯得不足。這種欲望與能力的不相稱,促使一些人鋌而走險,通過種種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這就導致不講信用、坑蒙拐騙和偷盜搶劫醜惡現象的增加,引民不穩定因素。

2、政治上的因素

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如果沒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來大民主。民眾有氣就要出,我們的辦法就是要使民眾有出氣的地方,有說話的地方,有申訴的地方。……總之,要讓民眾能經常表達自己的意見,使他們有意見就能提,有氣就能出。有小民主就不會來大民主。民眾把氣出了,問題儘可能解決了,怎么還會有在民主呢?”而從目前來看,鎮村幹部下組入戶少了,針對農民的會議也開得少了,與農民面對面的溝通少了,民眾直接向幹部和組織反映情況的機會也少了,農民參與政治的渠道相對變窄了。這就使得農民對政府的了解下降、信任下降,不尋求正規渠道、手段解決問題,造成群訪、圍堵公路等群體性事件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