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形勢調查報告2篇

為了真實客觀地反映xx區就業、失業人員的現狀,掌握他們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工作提供決策依據,我局就此開展了相關的調查分析活動。現將調查分析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共覆蓋了7個辦事處40個社區、6個行政村、嘎查。此次調查共有城鎮居民48540戶,人口總數132835人,流動人口7462人,(居住一年以上的流動人口5116人);適齡勞動力人口89895人;就業人口71349人(其中:外出就業人口2390人),失業人口4805人,離退休人口 16093人,在校學生及學齡前人口27230人,喪失勞動力人口及其他人口13358人,殘疾人2711人。

⑴、調查的城鎮居民人口中,女性64757人,占人口總數的48.75%,男性68078人,占人口總數的51.25%;16周歲以下青少年兒童18922 人,占人口總數的14.25%,16--40周歲青壯年人口55968人,占人口總數的42.13%,41--60周歲中老年人口39229人,占人口總數的29.53%,60歲以上老齡人口18716人,占人口總數的14.09%。

⑵、就業人員71349人,占人口總數的53.71%,其中:行政事業單位就業6569人,占從業人數9.21%,國有企業就業15450人,占從業人數 21.65%,集體股份制企業就業13088人,占從業人數18.34%,個體私營企業就業6700人,占從業人數9.39%,外出就業2328人,占從業人數的3.26%,以靈活就業、從事公益崗位等就業方式實現就業27214人,占從業人數的38.15%。

⑶、失業人員4805人,占人口總數的3.62%。其中:女性3494人,占失業人員總數的72.72%;就業轉失業2976人,占失業人員總數的 61.94%,復轉軍人49人,占失業人員總數1.02%,新成長勞動力263人,占失業人員總數5.47%,失地農牧民人員46人,占失業人員總數 0.96%,其他失業人員1471人,占失業人員總數30.61%。

從文化結構上看,失業人員中國中及以下學歷3261人,占失業人員總數67.87%,高中、中專學歷1404人,占失業人員總數29.22%,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140人,占失業人員總數2.91%。

“4050”人員1564人,國中及以下學歷1275人,高中、中專學歷278人,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11人。

二、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

截至5月份,新增求職登記人員1505人及XX年求職登記人員未就業結轉900人,累計登記失業人員2405人,加之隱性就業人員也在等待新的就業崗位,失業人數大於就業崗位數量。

XX年1-5月份,xx區勞動力市場舉辦各類用工洽談會5期,提供就業崗位2200餘個,達成就業意向946人。累計完成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10人,累計完成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814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完成445人。

從就業崗位與求職登記情況看,我區就業崗位不能滿足失業人員求職需求。

三、創業促進就業工作進展情況

截至5月份,xx區創業培訓人數累計完成263人,成功創業105人。

據統計,xx區註冊個體工商戶總計4435戶,從業人員6003人,其中:XX年新增743戶,註冊私營企業330戶,從業人員6352人,其中:XX年新增39戶。

XX年9月,我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已取消登記費、手續費、工本費等費用,並對失業人員創業的給予減免工商行政管理的其他費用。但就個體工商戶及私營企業新增速度及開展創業培訓工作來看,失業人員創能力較差,發展速度較為緩慢。

四、就業形勢分析及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用人單位招聘意願明顯下降,使各類失業人員就業問題更加尖銳,直接影響就業局勢的穩定。同時,由於企業裁減人員的現象還在蔓延,就業轉失業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將進一步增加,長期失業者、各類困難人員和殘疾人就業將更加困難。

失業人員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一)個人方面原因:一是對就業和薪酬的期望值過高。對自己的定位不清,目標不明。對工作要求一步到位,理想化,導致部分失業人員就業難。薪酬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導致部分失業人員“有業不就”。二是部分失業人員的就業觀念陳舊。近幾年,我區第三產業發展較快,新增不少就業崗位。但餐飲、洗浴等服務性崗位及居民小區物業保潔、綠化、環衛保潔等崗位被認為是“不體面”崗位,當地人不願在當地做,而是去外地做。我區的這些崗位也大多是外地人、或離退休人員來做。特別是新生勞動力做事眼高手低,不願從事苦髒累的工作,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比較愛面子,怕從事底層的工作被朋友親戚看不起。三是缺乏專業技術成為就業最大的門檻。一些失業人員尤其是就業轉失業人員,過去在崗位的技能單一,轉崗後自身的技能得不到發揮,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制約了失業人員就業。四是缺乏自主創業的意識。失業人員對創業的認識不全面,甚至存在明顯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缺少管理經驗,對行業缺少深度認識,對市場和行銷缺少深入了解。還有部分失業人員總想到“正式”單位、大企業就業,即使已實現靈活就業也隱瞞不報,隱性就業現象普遍。

(二) 社會方面原因:一是失業人員就業渠道不暢。目前的就業渠道無非是職業介紹機構推薦、熟人介紹和社會的招聘等,並且一些特殊的崗位只適用於特定人群,對大多數失業人員來說,職業介紹機構推薦及招聘會才是最主要的就業渠道。目前企業崗位的缺乏,遠遠不能滿足失業人員的需求。二是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部分私營企業用工制度極不合理,拒簽勞動契約,不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現象屢屢發生,另外,目前企業招聘起薪較低,升幅不大,並伴有苛刻的罰款制度,同時,用人單位還設定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一些技能單一的失業人員。 三是失業人員就業就業成本較高。礦區居民由於居住地偏遠,如去工業園區或城區打工,其每日往返交通費、午餐費等構成了他們的就業成本,占去其收入的近一半。而礦區婦女就業成本更高,特別是30-45歲的婦女,除以上開支外,還要附加孩子的託管費等,收入基本所剩無幾。

(三)當前就業的主要關注點:從勞動力供給方面分析,就業壓力依然不容忽視。隨著城鎮化的穩步推進和農村勞動力的進一步轉移,及各級各類學校畢業生的增多,城鎮新增勞動力的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加上XX年未實現就業的人數及轉移勞動力,隱性就業人員對就業崗位的觀望,XX年城鎮勞動力供給總量將會有較大增長。但是,另一方面,又普遍缺乏有技術和專業知識的熟練操作工,造成了用工的結構性矛盾。

五、對策、措施及建議

一是依託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緊緊盯住市、區級政府的重大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完善崗位開發帶動機制。勞動部門與用人單位建立創造崗位聯盟,認真做好人力資源庫與崗位信息庫、企業招用工與勞動部門兌現優惠政策有效對接,實現在項目立項、開工、竣工的同時,簽訂用工協定、上崗培訓協定和勞動契約。

二是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制定政策,鼓勵和支持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村富餘勞動力、企業在職職工等各類人員創業,免費開展創業培訓,把小額貸款範圍擴展到所有創業者。提高創業培訓補貼標準,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建議對還款及時、信譽度高、經營好的創業者,加大扶持力度,給予年度一定額度的循環貸款支持。

三是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建議對招用女40歲、男50歲以上的就業困難人員的,給予一定的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

四是努力穩定就業崗位。建議發揮失業保險穩定和促進就業作用,對因金融危機導致生產經營不景氣,企業通過調整班次、縮短工時、降低工資不裁員的,給予穩定崗位補貼;對企業與大齡職工續簽長期勞動契約的,給予一定期限的社會保險補貼;對在企業停產和破產期間積極尋找工作的職工,給予求職補貼;對企業開展在職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培訓的,給予培訓補貼。

五是加大就業宣傳和引導力度。要讓失業人員、新增勞動力更多地了解社會、了解市場、了解需要怎樣的人才、了解就業崗位現狀。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機構及職業介紹機構要加強對就業方面的指導、培訓。鼓勵失業人員到社區公益性崗位、餐飲、娛樂、中小企業及非公企業就業。

六、加大技能培訓及創業培訓力度,提高失業人員市場競爭力和創業能力。

七、加大周邊地區勞務輸出力度。密切與阿盟烏素圖工業園區等周邊地區往來合作關係,為境外企業輸出我區富餘勞動力和農區富餘勞動力,減輕當前我區的就業壓力。

總之,xx年我區的就業形勢仍將繼續面臨較大壓力,巨觀經濟運行中也存在著一些可能對就業造成影響的不確定因素,但在積極就業政策強有力地推動下,只要我區經濟成長不出現異常現象,我區就業形勢可保持基本穩定。

新失業群體就業形勢調查報告
就業形勢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新失業群體”,主要是指每年社會新增加的失業人員,既包括下崗失業人員,也包括城鎮新加的失業人員,本文特指每年增加和歷年結轉的初、高中畢業生等沒有從業經歷的城鎮失業人員。隨著這部分人數日益增加,這部分人員就業問題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來自“新失業群體”方面的社會就業壓力也日益顯現出來。  一、基本形勢

近年來,社會上的“失業人員”往往是指國有或集體企業的下崗失業人員。而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日益壯大的失業群體,即新失業群體的存在。儘管這部分失業人員與下崗失業人員具有身體、年齡等方面的就業優勢,表面看來,他們的就業問題個對比下崗失業人員容易解決,但實際上,“新失業群體”就業問題存在著相當大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一是文化水平較低。新失業人員大都是國中或高中等較低學歷畢業甚至輟學。文化水平不高,又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生活在優越的環境當中,吃苦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差。二是職業素養不高。新失業人員在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中沒有學到多少專門的職業技能,很少有機會參加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更沒有國有或集體企業工作經歷,也就沒有系統的從業經歷,也就沒有什麼自身特長。三是社會經驗不多。這部分人年紀不大,涉世不深,社會閱歷尚淺,價值觀混亂,可塑性極強,而這部分人員也同樣面臨著成家和生存需求,失業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安定的因素,這也是社會穩定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四是失業人數在不斷增加。由於“新失業群體”在參與市場就業競爭的過程中一沒經驗,二沒專長。毫無優勢可言,屬於社會就業弱勢群體,大部分人又長期處於失業、半失業狀態,造成了這部分人群的數量的大量增加,已經成為目前社會失業人群中的主要成份。據統計,長春市每年各類失業人員達20餘萬人,其中新增長的失業人員就達6萬多人,且每年正在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可想而知,社會就業形勢因新失業人群的增加而愈發顯得嚴峻。因此,如何解決好“新失業群體”就業困難,幫助其實現就業願望是我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乃至於全社會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所要面臨的新的社會問題。

二、就業對策

“新失業群體”就業問題事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局,根據其就業形勢,結合我市實際,我們擬採取以下應對措施:

(一)制定出台政府促就業政策,實施“新失業群體”就業工程

結合目前國家和省、市關於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援助的相關優惠政策,制定出台適合我市實際的促進“新失業群體”就業的相關政策法規,以政策促就業。

一是綜合運用再就業優惠政策,實施目標管理。我們要將國家和省、市出台的相關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適用範圍拓展到“新失業群體”就業當中,市政府要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在促進“新失業群體”就業方面給予稅費減免、落實各項補貼及其他針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政策,綜合運用國家政策促進就業工作。同時,將這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納入到我市社會就業目標責任體系中予以高度重視,成立由主管就業市長親自掛帥,由勞動和社會保障牽頭,工商、稅務、公安、城建、民政、社會保險等部門聯合組成的長春市“新失業群體”就業領導小組。同時,將具有社會安置能力的政府相關部門及企業事業單位確定為就業目標單位,每年制定詳實的就業目標,落實具體工作任務,實施就業目標巨觀調控管理,將此項工作開展的情況作為政府考核其工作業績的重要方面。同時,調動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新失業群體”的就業工作,舉全市之力,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就業氛圍。

二是實行政府扶持,開展創業促就業活動。首先,以市政府名義制定出台有關創業小額貸款扶持政策。簡化貸款申請程式,放寬借貸條件,通過建立信用社區擔保和個人信用檔案體系,加強小額貸款的安全與實用性。為一部分有創業願望,具備經營能力和創業條件但苦於資金不足的新生勞動力實施創業小額貸款資金幫扶,鼓勵其走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之路。同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創業促就業活動,建立全市創業項目庫,收集投資小、見效快,風險相對小的適合“新生失業群體”從事的各類創業項目,組織專家對好的創業項目在投資風險、市場潛力、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論證,通過報紙、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向公社會公布,鼓勵立志創業的新生失業人員行動起來自主創業。同時,要對正在創業的人員從事的項目實施方面加以正確引導,鼓勵其創業成功。其次,建立長春市青年創業者基金會。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與相關銀行一起,建立青年創業基金會,每年要對創業人員的項目運行、經濟效益、安置能力、企業信用等創業情況進行嚴格審核,評選出全市在創業促就業活動中表現突出且成功帶動了一部分失業人員就業的有為青年創業者,給與一定數目的創業基金獎勵和支持。同時,對每戶自主創業的中小企業要給與一定的稅收及各項開辦費用的減免等政策上的扶持,以調動其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創業促就業的重要作用。

三是大 力發展民營企業,鼓勵其招聘新生勞動力。政府要出台相關法規,為民營經濟發展拓展廣大空間,發揮民營企業在就業安置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同等條件下,鼓勵民營企業儘可能多地吸納新生勞動力就業,特別是對安置人數較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要在貸款申請、項目審批、稅收減免等方面給與更多、更好的政策上優惠和扶持。以提高民營企業招聘新生勞動力的積極性,改善新生勞動力的就業形勢。

四是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建立健全新生勞動力就業保障機制。總結就業轉失業人員的失業保險運作的成功經驗和作法,將失業保險覆蓋面擴大到新失業群體,從社會保險基金中撥付一定比例資金用於建立專項新失業人員基金,專門用於保證新生失業勞動力的就業安置工作所涉及到的前期培訓、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崗位補貼、社會保障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多方面支出,同時與市民政部門協調,將長期失業且生活困難新失業人員納入國家最低生活保障範疇,幫助解決其就業和生存困難,為做好新失業群體就業建立一套完整的社會就業保障體系。

五是建立職業見習制度,提高就業安置能力。由市政府出面在我市選擇一些經濟益好、社會知名度高的企業作為新生就業人員的見習基地。如一汽,客車廠以及外商投資企業等企業,同時為了保證見習的含金量,邀請一些有一定職業介紹資質的中介機構參與見習活動,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組織下,通過這些就業人員與企業的親身實踐與交流,把職業見習與社會新興產業、急需職業的發展結合起來,開拓"藍領"崗位的職業見習領域。從而建立起"政府搭台,中介推廣,企業參與,個人實踐"的運作模式。職業見習人員與企業雙方要簽訂《見習協定書》。職業見習補貼所需費用由政府通過財政給付:一是給予見習學員見習期間的生活補貼;二是給予見習基地的實訓見習補貼費;三是為見習學員參加“見習綜合保險”。通過以上措施提高青年人包括職業經歷,動手能和敬業精神在內的綜合職業素質,使其適應新的就業形勢,幫助新生失業人員樹立就業的信心和方向,同時又為企業選擇人才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實現真正意義上實現求職者與企業以及社會的多贏的就業局面。

(二)實施就業援助行動,拓展就業領域新空間

第一,發揮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中介作用。目前,新失業群體就業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而這部分人更是成為新時期我們勞動就業部門援助的主要對象之一。為此,全市各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充分發揮公益事業的職能優勢,積極參與就業服務和援助行動。各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以人力資源市場為載體,全力開展針對新失業群體的免費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就業信息查詢、用人登記等就業服務,開通“新失業群體就業綠色通道”,實施專門化服務。定期組織招聘單位,舉大型專場人力資源招聘洽談會,針對這部分人群開展就業援助活動,擴大其就業機會,幫助其實現就業願望。

第二,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加大安置力度。首先,要以就業責任單位為重點,根據新失業人員的自身特點和優勢,開發出適合其從事的技術含量要求不高,勞動密集型產業(包括第二、第三產業)的就業崗位。如以XX年舉辦亞冬會為契機,利用我市的冰雪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建立屬於我市自己的產業品牌,開拓相關產業,隨著品牌效應的形成將帶動服務業、商貿、零售業等相關產業的長足發展,進而增加就業崗位平衡勞動力的供求關係。其次,要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跟進我市一些大的、好的、重點的項目特別是吸納勞動力較多的企業,為其做好招聘用人、簽訂勞動契約、辦理用工手續等勞動就業服務工作,形成我市就業安置的新增長點。

第三,加快人力資源輸出步伐。我們在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勞務輸出工作的同時,要運用勞務輸出渠道,開發出外省、外市人力資源需求市場,將新失業群體納入人力資源輸出範疇,開展有組織、有規模的輸出工作,從而減輕我市的社會就業壓力。同時,我們更要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將人力資源輸出工作作為一項促就業、保穩定的重要產業做大、做強。建立良好的輸出信譽,將輸出後不能滿足就業單位用工需求的人力資源及時更換,重新為企業配置合格的人力資源。創造我市人力資源輸出的品牌,使此項工作能夠得以良性循環,通過加強人力資源輸出工作,來促進“新失業群體”實現就業。

(三)建立培訓體系,提高其就業競爭力。

第一,提高失業人員素質,開展專業化培訓。我們要將全市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整合,根據市場就業需求,發揮各類培訓機構的優勢,形成以全市工科院校為依託,以技工學校、職業學校為主體,以社會力量辦學和企業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面向“新失業群體”開展旨在提高其專業技能的職業培訓,具體是:社會辦學機構主要開展初級工、勞動預備制、外埠勞動力培訓;各類職業技工學校開展中級工培訓;高級技工學校著重開展高素質、高技能工人的培訓。同時,鼓勵廣大用人企業開展針對在職職工繼續教育培訓及崗位技能的內部短期培訓。創造具有我市特色職業教育品牌,擴大知名度,使我市職業教育的就業率大幅提高。

第二,運用社區就業基地,開展家政服務培訓。針對一些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的新生失業人員,發揮社區就業與培訓主渠道作用,就地就近開展技術含量較低的保姆、保潔、保綠、保全、物業管理與服務等社區家政服務培訓。由社區調查本社區內新生勞動力的就業意向和個人基本情況,制定相應培訓項目,同時與各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聯繫,收集人力資源市場最新的就業信息,為本社區的新生勞動力尋找適合的就業崗位。通過人性化的貼心服務,使更多的新生失業人員得到培訓,掌握簡單技術特長,尋找適合自己從事的就業的機會。

第三,建立人力資源召回制度。各級勞動就業部門要積極與企業取得聯繫,開展“新失業群體”的職業介紹工作,同時,要及時了解及掌握企業用人之後反饋信息。時刻關注新生勞動力就業後的表現,對那些不能勝任或不適合本職工作的人員要實行召回制度。然後,針對其不足之處給與培訓,以提高其適應就業市場的能力。從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訓機制,打造我市的人力資源的品牌,提高新生失業人員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進而提高廣大失業人員的就業率。

第四,建立青年創業與就業培訓機制。市政府要選擇一部分有資質、有條件的培訓機構作為青年創業與就業培訓基地,實施創業援助行動。對青年創業者在創業方法、創業項目、創業知識、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方面給與全面培訓。使其樹立起科學的創業理念和思維,運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去創業自救,從而降低青年的創業風險,減少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

(四)開展職業指導,轉變擇業觀念

從小就生活在衣食無憂、嬌寵習慣的環境下的新生勞動力,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較弱,特別是在逆境中成長的能力很差。他們對自己和當前的就業形勢分析不夠,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對自己的能力又都有著過高的估計,在選擇職業方面往往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他們大都對就業崗位、工作條件、工作環境和工資抱酬有著過高的期待,但這又與他們的自身素質和職業能力極不相符,也就導致了他們不適應工作,經常地去更換工作,長時間地在失業與就業當中徘徊,漸漸地對就業、社會甚至自己都失去了信心。職業指導恰恰能通過就業前的心理諮詢,幫助新生失業人員認清就業形勢,擺正自身位置,樹立就業信心,確定正確的就業目標,轉變就業觀念,儘快實現就業願望。各級人力資源市場要培養一批專業職業指導師,設立專門職業指導視窗,在開展新生勞動力的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的同時,開展職業指導工作。針對來市場求職的每位新失業人員實施人本服務,開展“一對一”的職業指導。通過與求職人員聊天談心的方式,了解其就業過程中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幫助其克服重重障礙,結合其基本情況給與全面的職業指導,同時向其提供適合的就業崗位。

相信,通過以上的種種就業措施的實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全社會各個部門的共同參與努力下,加大工作力度,就可以切實解決“新失業群體”就業難題,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當然,在實踐當中我們還可能遇到更多難以預料的困難,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總結和完善現有的“新失業群體”就業和保障體系,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好我市的“新失業群體”的就業安置工作。

相關推薦:
關於就業形勢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