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調研實踐報告文章

2.工作上的“深入”題目

大學生“村官”進入農村社會,與村民緊密親密聯繫,是他們施展上風、有效開展工作的基本條件。調查發現,進村第一年的大學生多數面對工作難以“深入”題目:感到專業分歧錯誤口、所學東西用不上、村里矛盾很複雜、人際關係難處理、村里人缺乏認同感、餬口不習慣、水土不服、工作無從下手的分別占3.73%、 6%、5.22%、3.73%、3.73、1.5%、0.7%、2.23%,合計占26.84%,超過了關注收入的21.6%。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農村人際關係、利益糾葛紛繁複雜,農村工作瑣碎、敏感、環環相扣,作為新來者,大學生“村官”很難在短期內被農村社會一下子接納。 二是大學生“村官”本文來自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大多數“村官”經歷單純,有的甚至根本沒有農村餬口的經歷。因此,如何讓大學生“村官”儘快了解農村,融入農村,與民眾打成一片,是需要當真解決的重要題目。

3.能力上的“進步”題目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人才是樞紐。但大學生“村官”知識的結構性欠缺阻礙著他們上風的施展。題目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缺乏運用專業知識解決題目的能力。二是人際溝通能力較弱,嚴峻影響了工作效率和業績。三是組織治理經驗缺乏,從目前大學生“村官”構成來看,大部門剛剛離開學校,沒有或極少擁有相關社會工作經驗。四是自我激勵能力有待進步,農村環境複雜,工作繁瑣,面臨難題和困難,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如何彌補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識結構,將其儘快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都需要通過培訓和治理等工作加以解決。

總之,要解決所泛起的各種題目,需要政府、社會、農村、各高校以及“大學生村官”個人的一道努力,從而真正施展出“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