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信息技術學前調查報告

(一)引言

信息技術教育是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為重要目標,以提高信息處理能力為主線,以學習信息技術和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學生的學科學習,以項目實踐活動為教學的基本活動形式。國中信息技術的教育的特點,確定了國中信息技術教學必須摒棄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教與學的模式,讓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在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術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探索、學會創新。為了讓我校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探究中創新,以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操作的優良品質,在開學之初,我對全校的初一新生進行了一次信息技術學前調查並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相應的教學策略。

(二)分析學生,把握國中學生的認知特點

開學初,我設計了針對初一新生的調查問卷,對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個人基本資料”、“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信息技術套用技能”、“參賽情況”、“對學習信息技術課的態度”以及“想對老師講的”幾大板塊。根據調查表的分析(見圖1-圖10),力爭在教學中制定合理的、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

調查結果統計:

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2、學生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現狀統計

學生中有90%左右的對鍵盤分布較熟悉,認為自己指法操作和操作姿勢正確的有15%,62%的學生覺得指法操作和操作姿勢基本正確,有23%的不正確。當然,對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還要通過觀察才能證實。如果確實如學生的自我認識那樣,我們就有必要發揮前15%的學生的作用,對後23%的學生進行幫助,從而加快學習的進程,提高學習的效率。

從統計數據中知道,對於使用wrod編輯電子小報、使用powerpoint製作幻燈片等套用軟體,在“基本能按要求操作”層面以上的學生占50%左右,完全不會操作的有45%左右。怎樣才能讓操作熟練的那16%左右的學生有新知識可學而不是“吃不飽”,又要讓不會操作的學生“吃得了”而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以上統計數據是教學中制定教學計畫、設計學習任務的重要依據。這些數據還為我們了解學生學習計算機的切入角度,了解班級差異很有好處。

3、學生對國中信息技術學習的態度

按“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國中階段的教學內容中“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是較大一個板塊,是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是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必要的基本技能,“能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網路基礎及其套用”既是學生最想學的,也是實際中非常需要的知識。所以我把這些作為了解學生的切入點,設計了本次問卷。

在調查學生學習態度的統計結果中,有近70%的學生渴望多學,“不想學習”和“學不學無所謂”的總共只占6%,說明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強烈的;有選擇地學習者為24%,說明當代國中學生有思想,也有主見,這對教師設計教學計畫,制定教學策略以及設定學習任務都有很大的挑戰性。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激發不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是教好信息技術課不可忽視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