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庫蘋果貯藏病害情況的調查報告

調查按照果庫存儲形式,分為大型氣調庫和一般冷庫兩大類。

一、大型氣調庫調查。

調查於4月17~19日在陝西華聖果業公司氣調庫進行。蘋果採收來源於洛川縣京兆鄉的出口註冊果園,入庫時間為XX年10月22~27日。貯存溫度設定為0~1℃,相對濕度90%~95%,貯藏期6個月。蘋果出庫時,按照設計調查方案,將病果分為以下幾類:侵染性病害引起的腐爛、霉心病、生理性病害、傷果腐爛、機械損傷及其他病害。

調查結果:在氣調貯存條件下,庫存果的總體傷、病果實平均損耗為0.69%;在傷病損耗中:浸染性病害的損耗占55.8%;生理性病害的損耗占15.2%;機械損傷造成的腐爛性病害占13.7%;未腐爛的機械損傷占16.3%。

二、一般小型冷庫出庫病害進行調查。

5月26日對渭南富德冷庫進行調查,調查當天出庫原料果實4t,其中腐爛果80kg,腐爛損失率為2.0%。富德庫是一個小貯量約150t的個體冷庫,該冷庫管理比較粗放。據公司人員講病果損失率一般在4%左右,最長貯藏8~9個月,隨著時間的延長,病果損失率也隨之增多,個別年份病果損失率高達8%左右。

三、蘋果貯藏中主要病害類型及症狀表現。

1、侵染性病害

(1)輪紋病:其症狀為,以蘋果皮孔為中心生成水漬狀褐色小斑點,形成同心輪紋,並向四周擴展,病斑呈淡褐色或褐色,並有茶褐色粘液溢出,爛果不凹陷,果形不變,有酒糟味,後期病部生黑色粒點。

(2)炭疽病:其症狀為,果實發病初期,在果面上出現淡褐色圓形小病斑,病斑迅速擴大,呈現褐色或深褐色,並甫果皮向果實內部呈漏斗狀腐爛,果肉變褐色,有輕微苦味;隨著病斑的擴大,病部果面凹陷,並生出黑色呈同心輪紋狀排列的小粒點。

(3)霉心病:果實解剖後發現,果實心室多呈現三種症狀,即黑褐色霉心型、紅褐色心腐型和褐變型。

(4)疫腐病:其症狀為,果實表面產生不規則、深淺不勻的暗紅色病斑,邊緣不清晰似水漬狀。有時病斑部分與果肉分離,表面呈白臘狀。果肉變褐腐爛後,果形不變呈皮球狀,有彈性,失水後乾縮成僵果。在病果開裂或傷口處,可見白色綿毛狀菌絲體。

(5)青黴病:其症狀為,受害部位腐爛,呈淡褐色,略有臭味,患病部中央是白色,後呈青綠色。一般入庫果實特別是機械損傷的果實均有受此病菌感染的可能,病果和健果接觸,菌絲可侵入健果。病菌產生果膠酶和毒素,很快使果肉軟腐,病菌在0°c條件下仍能緩慢生長,塑膠袋袋裝果發生較多。

(6)霉腐病:其症狀為,果實從心室開始受害,並逐漸向外擴展霉爛。病果果心變褐,充滿灰色或粉紅色霉狀物。當果心霉爛嚴重時,果實梗部可見水漬狀的不規則濕腐斑塊,並彼此相聯,最後全果腐爛,果肉變苦。

2、生理性病害

(1)苦痘病:其症狀為,病果皮下果肉首先變褐,乾縮成海綿狀,逐漸在果面上出現圓形稍凹陷的變色斑,病斑在黃色或綠色品種上為暗綠色,在紅色品種上為暗紅色。病斑接近圓形,四周有深紅色和黃綠色暈圈,隨後病部乾縮下陷,變成暗褐色。剖開病部,可見皮下的壞死果肉組織呈半圓形或圓錐形,深度為2-3mm或更深,食之有苦味。儲藏後期,病部因腐生菌為害而變色腐爛。

(2)虎皮病:其症狀為,果皮呈暈狀不規則褐變。發病的初期果皮變為淡黃色。果面平坦或果點周圍略有突起,或呈現不規則斑塊,以後顏色逐漸變深呈褐色或暗褐色,病部微凹陷。一般僅限於果皮表面,果皮下六七層細胞變為褐色,不深入果肉。背陰部發病較多。病重果的果肉發綿,略帶酒味,病部果皮可成片撕下,病果易受病原菌侵染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