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結構房屋抗震設防情況調查報告

---漳浦縣地震辦張有嘉

一、漳浦縣地震災害背景

(一)、漳浦縣基本情況:漳浦縣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震帶,位於北緯23度43分~24度21分,東經117度24分~118度02分。縣域東西寬57.3公里,南北長63.5公里。土地面積1981平方公里。地勢依山傍海,西北高而東南低,依次作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的梯狀分布。中低山屏障於西北與西南,屬博平嶺山脈向南延伸支脈,最高峰為石屏山、雀目山,海拔分別為1006米、1005米。東瀕台灣海峽,北以陳倉嶺與龍海市毗鄰,西以摩頂山、石屏山與平和縣相連,西南以雀目山為界與雲霄縣接壤,南與東山縣隔東山灣相對,陸路距漳州市52公里,距廈門市136公里,距廣東汕頭市166公里。2011年,全縣轄16個鎮,4個鄉(其中2個畲族鄉),11個農林鹽茶場,285個行政村,15個居委會,77個作業區(工區),人口82.5萬,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11.62億元,工業總產值79億元。

(二)、漳浦縣區域地震構造背景:漳浦縣在地質構造上,位於歐亞板塊東南緣。縣域內80%面積全為燕山期花崗岩及火山岩出露,另有新生代玄武岩出露,中生代磷屑岩少許,此外尚有更新、全新世堆積物。區內斷裂構造發育,主要受北東向和北西向兩組斷裂活動控制,形成北東向縱切成條,北西向橫切成塊的複雜地質構造格局。北東向長(樂)詔(安)斷裂帶穿越漳浦縣東部,長詔斷裂北起浙江經長樂、詔安,進廣東陸豐入海,全長500公里,是我國東南沿海著名地震帶,漳浦縣處於其中段。在漳浦海域中,尚有一條大致平行長詔斷裂帶的牛山島—兄弟嶼斷裂。該斷裂北起平潭牛山島,經莆田南日島、惠安烏丘嶼、泉州海外、廈門海外、漳浦海外到東山兄弟嶼,後進廣東南澎嶼,全長660公里。該斷裂處於大陸斜坡50米等深線處,系大陸斜坡與海盆接洽處。歷史上曾發生3次7級以上地震,包括泉州海外16XX年的8.0級地震、東山南澳16XX年的7.0級地震和1918年的7.3級地震,近年來漳浦海外地震也與此有關。北西斷裂出現較多,分布較廣,大多為北西310°左右,它控制了溫泉點的分布,各為沙西海月岩、沙西院前、盤陀雀埔、石榴象牙、石榴東山、舊鎮海水溫泉等,北西向斷裂生成明顯較晚。除外,有南北向斷裂少量。

(三)、漳浦縣近20年來受地震影響情況:漳浦縣地質結構複雜,近時代的地殼活動主要表現為升隆運動和斷裂運動,存在發生中強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又與地震高發區台灣隔海相望,經常受其震波威脅,是國務院確定的21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之一,一般建築物的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上世紀90年代以來,1994年9月16日台灣海峽南部的7.3級地震、1999年9月21日台灣南投的7.6級地震、XX年3月31日台灣花蓮的7.3級地震、XX年5月27日漳浦縣近海域的4.7級地震、XX年8月6日漳浦縣近海域的4.2級地震、XX年5月30日漳浦縣海域的4.6級地震、2011年7月5日長泰的4.6級地震,均對漳浦縣有較大的影響,但沒有給我縣造成人員財產損失。

二、漳浦縣舊石結構房屋基本特點

漳浦縣花崗岩石材資源十分豐富,用石條材砌房屋有就地取材、價格低廉、施工方便、經久耐用、防風保溫性能良好等優點,長期以來便是當地的主要建築材料,特別是上世紀70--80年代,新建農居基本是石結構房屋,已形成風格獨特的地區性建築,約占閩南地區石結構房屋的半壁江山,呈現面積多、分布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