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信息化技術加強青年工作的研究

性化服務,才能達到團工作效能的最大化。按照崗位性質不同,本行業青年可劃分為八大群體:⑴企事業單位高階領導;⑵各級兼專職團幹部;⑶對內、對外貿易人員⑷專業技術人員;⑸中層、一般管理人員;⑹一線職工;⑺外來務工青年;⑻學生。實踐證明,不同的群體對信息和服務的需求差異較大,單一的工作手段很難同時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現有的信息技術中,專業網站是定製個性化信息、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有效工作平台。網站通過“會員註冊”功能整理會員的個人資料,適度運用“跟蹤手段”蒐集會員的上網習慣,可以較為準確的把握會員的性格特徵。這樣,網站可以投其所好向其提供專門針對其個性特點的信息,而不是以前千人一面的簡單內容的堆砌。 3、強化服務職能,提高競爭能力 在青年工作信息化過程中,團組織應當把提供信息服務和套用服務作為兩大主要職能,進一步提高青年工作的競爭能力。 提供信息服務,一可以通過建立網站的方式幫助保存組織在運作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信息;二可以通過建設青年人才信息庫存儲工作對象的基本信息;三是嘗試創建網狀知識庫模型,採集組織和個人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歸檔,搜尋,發布;四可以運用數據倉庫技術,將網站、青年人才信息庫和知識庫集成整合為一個工作平台,實行集約化管理。信息服務的提供,使得團組織減少了無謂的效率損耗,同時對青年的不同需求,也能迅速做出反應,採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手段,達到效能最大化。 提供套用服務,組織的互動能力是其中關鍵要素。團組織內部的套用服務,可以通過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和信息聯絡員制度等方式實現,以最佳化組織業務流程,拓寬信息互動渠道,盤活組織內部的大量資源。在提供團組織外部的套用服務方面,可以逐步建立開放的“信息接口”,將外部的信息資源和知識資源規範、有序地導入組織內部加以利用。 綜上所述,青年工作的信息化雖然是大勢所趨,但目前還處於初步的摸索階段,要真正打破思維定勢,變革工作方式,還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歷程。面對困難和挑戰,團組織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信息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按照“與時俱進”的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團組織的服務職能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