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我國巨觀經濟分析和建議

去年我國國民經濟在房地產、汽車、建材等部門出現局部投資過熱,政府及時做出了加強巨觀調控的決策,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給予治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數據表明,我國國民經濟繼續向著巨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5%,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商品零售價格同比上漲1.6%,開局良好。然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8%,仍然在高位運行;尤其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6.7%,存在泡沫化的危險,巨觀調控任務依然繁重。在當前的國民經濟運行中有三個特別值得注意的現象:

一是生產能力過剩的情形仍然相當嚴重。一季度社會商品零售同比增長13.7%,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1.9%,比去年同期加速2.7個百分點,反映市場需求較旺。但是,在統計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的16類商品中,除了食品、飲料菸酒、金銀珠寶、書報雜誌、燃料、建材五金等6類和去年同期持平或上升外,其他製造業產品包括服裝、紡織品、家用電器、辦公用品、日用品等10類仍然延續著1998年以來下跌趨勢。在市場需求旺盛並且而建材和燃料等上游產品的價格已經上漲多時的情況下,這10類製造業商品價格依然下跌,說明我國國民經濟中生產能力過剩的情形仍然相當嚴重。因此,巨觀調控在治理局部投資過熱的同時,必須防止通貨緊縮情況的再度出現。

二是出口貿易對我國經濟成長的貢獻顯著。一季度出口增長34.9%,幅度和去年的34.1%相當;進口增長12.2%,則比全年的42.3%下降了30.1百分點。一季度貿易順差166億美元,相當於去年全年320億美元的52%;和去年一季度逆差84億美元相比,增加了250億美元,約2068億元人民幣。最近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

宋國青教授指出,這個數量相當於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量2500-2600億元人民幣的80%,是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主要來源。

人民幣升值的投機壓力仍然存在。XX年我國外匯儲備猛增2067億美元,其中一半的新增外匯儲備在最後三個月形成;在外匯儲備增加額中,經常項目約占700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約占1120億美元。在資本和金融項目中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606億美元,其餘的大多為“熱錢”。由於預期人民幣升值的投機因素也表現在“熱錢”繼續流入我國,一季度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34億美元,加上貿易順差166億美元,兩項相加才300億美元,但是,一季度新增外匯儲備492億美元,多出的192億美元,皆來自於具有“熱錢”性質的境內金融機構減少國外資產運作將資金調回境內,或增加國外短期借款,或來自於居民將手持外幣兌換成人民幣。另外,一季度進口同比增長率的大幅度下滑除了因為國際石油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及國內巨觀調控的因素減少了進口需求外,也可能是因為預期人民幣在短期內會升值,使得國內企業減緩了進口的投機因素造成。不過和XX年最後三個月外匯儲備每個月增加300多億美元相比,“熱錢”流入的速度已經有所減緩。

根據一季度巨觀經濟的總體形勢和以上三個現象分析,以下對備受海內外關注的利率和匯率政策談三點看法,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巨觀調控成果,實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所提出的經濟發展目標的參考。

目前各界對於繼續進行巨觀調控,防止局部投資過熱的必要性看法比較一致,但對應該採取何種措施則有不同看法。有一種觀點認為,進行巨觀調控,應該主要利用市場手段也就是提高利率,這樣既可降低投資需求,同時也可以消除儲蓄的負利率。但是生產能力普遍過剩仍然是我國目前巨觀經濟的基本情況,提高儲蓄利率,顯然不利於維持較為旺盛的市場需求以消化過去投資所積累下來的過剩生產能力。同時,對於高度負債投資的企業,以及具有投機性質的投資項目,提高利率並不能減少貸款投資的需求。因此,較好的政策選擇應該是仍然維持目前較低的儲蓄利率水平以鼓勵消費;同時加強銀行根據貸款企業自有資金比例、項目風險等因素來篩選貸款項目的功能,以控制貸款總規模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