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是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切身利益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為做好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更好地服務“三農”,促進衡東農村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近期,衡東縣檔案局組織有關人員,深入鄉鎮及部分涉農單位,採取現場查看、會議交流等方式,對全縣農業農村檔案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業農村檔案工作的現狀

衡東縣是革命老區、農業大縣,轄24個鄉(鎮),561個行政村,73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90%。目前,全縣建有23個鄉鎮檔案室,1個鄉鎮檔案館(霞流鎮),4個村級檔案室。

我局一直重視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有領導分管,有工作措施,有業務指導工作班子。近幾年來,我們堅持每年對農村醫保、社保,農村低保、計生、戶籍及新農村建設等檔案進行上門指導,尤其是全縣林權制度改革檔案,我們更是把它當作當前農業農村檔案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6月下旬,我局派出6名專業技術人員進駐縣林改辦進行業務指導,至目前,時間持續3個多月未間斷,幫助指導整理林改檔案5萬多戶,極大是促進了全縣林改檔案的規範整理,得到了市、縣林改部門的高度評價。但是,我們同時也看到,由於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客觀條件等諸多原因,我縣農業農村檔案工作相對於檔案工作的其他領域而言,仍然顯得較為薄弱,尤其是村級建檔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

農業農村檔案工作點多、線長、面廣,還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因而要搞好這一工作,任務異常艱巨。如何做好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更好地服務“三農”,服務民生,促進農村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我們認為,最關鍵的是要解決好人員、經費以及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問題,只有這樣,農村檔案工作才能鞏固成果,穩步發展。

二、我縣農業農村檔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縣農村檔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總的來講,就是沒有形成一個較完整的檔案管理工作體系和業務規範,概括起來,大體上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忽視對檔案工作的領導和管理。部分鄉鎮沒有明確分管檔案工作的領導,有的即使有分管領導,也是掛個名,心裡不想檔案工作,眼裡沒有檔案工作,嘴裡不講檔案工作,更談不上把檔案檔案工作列入鄉鎮工作議程、寫入鄉鎮發展規劃,造成檔案工作沒有經費保障,沒有專職人員管理,沒有可靠的保管保護設備設施,不能發揮對村級檔案的監督指導作用等等。

2、檔案管理不規範。當前,儘管加大了檔案工作重要性的宣傳,部分鄉鎮、村幹部和農民的檔案意識有了一定提高,開始收集、保管一些重要資料,然而,由於多種因素,檔案工作還是相當滯後,無論硬性設施還是軟性條件都缺乏標準化、規範化。具體表現在,一是檔案管理不集中,檔案材料往往是誰辦理誰留存。二是檔案收集不齊全,整理欠規範,也不向縣綜合檔案館移交檔案。據了解,我縣各鄉鎮1989年以後形成的檔案,目前全部存在各鄉鎮檔案室,沒有向縣綜合檔案館移交。三是檔案保管條件差,保管保護基礎設施十分簡陋,根本談不上防火、防潮、防盜等“九防”,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四是人員變動不交接,造成責任不明,檔案處於一種自生自滅的狀態。

3、檔案形成難,留存少,利用率低。從調查中發現,目前農村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就是檔案意識嚴重缺失:一些村幹部一是把工作看得過於簡單,會議上作“口頭報告”,矛盾調處搞“口說為憑”,沒有書面材料和記錄;二是形成的文字材料不歸檔,如一些上報材料、村務公開材料、工程建設材料等,工作一完,檔案不管,使得村里各類檔案存留相對較少;三是雖然保存有部分檔案資料,但只是在處理重要事件,或者解決切身利益和矛盾衝突時才想起來利用,平時很少有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