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4、組織生活難正常。非公企業黨組織日常事務一般由中層管理人員兼任,而黨員大都是工薪階層,“僱傭”色彩很濃,加上業務工作繁忙,平時很難開展正常的組織生活。特別是聯合支部,組織一次活動難度很大,開個會兩三個小時都召集不全。有的黨員半年交一次黨費,基本不能正常參加組織生活,黨組織討論重大事務往往因為到會率不夠而無法正常進行。同時,黨組織開展活動還必須取得業主的支持,難以協調,辦法不多,活動效果不夠理想。

三、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對策

1、進一步明確非公企業中黨組織的地位、作用和職責任務。新黨章規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的基層組織,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領導工會、共青團等民眾組織,團結凝聚職工民眾,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新黨章第一次給非公企業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定位,指明了黨組織開展活動的方向。但是,並沒有任何法律規定企業黨組織如何開展活動、如何發揮作用。在市場經濟法制環境下,法律規定的缺失給黨組織的正常活動帶來困難。目前,在企業主不配合的情況下,黨組織只有依靠工會的法律地位,開展活動,維護各方合法權益。

2、不斷改進活動方式,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模式。企業黨組織開展活動,完全不同於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黨員的標準,也不同於機關黨員。一個企業黨組織是否發揮了作用,要看黨組織在企業經濟發展中貢獻了多少份額;黨員是否具有先進性,要看他在日常生產工作中的現實表現。各級黨組織要根據企業黨員數量少、分布散、參差不齊的特點,宜提倡分散自學,分層次交流討論,減少集中學習次數;提倡自警自律,減少組織控制;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為中心,靈活開展黨內活動,一企一策,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改進活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