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市基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為推動全市基層黨建工作紮實開展,確保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取得實效,市委從相關部門抽調16人組成四個基層黨建調研組,深入9個縣(市、區)、52個市直黨委、66個基層黨組織,組織召開基層黨組織書記座談會16個,座談212人次,發放1100張調查問卷,對全市鄉村、街道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及“兩類”組織等不同領域基層黨建工作開展了深入調研。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佳木斯市現有9個縣(市、區)委,67個市直黨委,46個市直黨組;有530個基層黨委、523個黨總支、7127個黨支部。現有62個鄉鎮黨委,908個村黨組織;31個街道黨(工)委,342個社區黨組織;207個“兩類”組織黨組織;全市共有黨員149015名。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兩區兩帶一城”發展戰略和“十項重點工程”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先爭優活動為統領,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全市經濟社會科學跨越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1、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發揮。堅持保障大局,緊扣發展,突出特色,強化服務,把創先爭優活動打造成科學發展工程、民眾滿意工程、固本強基工程。深入開展“爭發展排頭、當服務先鋒”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履職盡責創先進、立足崗位爭優秀。通過在產業項目中開展“黨員示範崗、黨員先鋒崗”活動,在工業三年再翻番中開展“為企業獻良策、做貢獻”和爭創“生產標兵、技術能手”活動,在發展現代農業中開展“爭做帶頭致富標兵”、創建“場縣共建、小城鎮建設”示範單位等活動,使廣大黨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當先鋒、作表率,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通過開展創先爭優“雙百工程”評選活動,全市選樹先進基層黨組織225個,優秀共產黨員典型132個,王江、趙永錄、王海青、邱成武、姜馳等優秀共產黨員的事跡在中央和省、市多家媒體宣傳報導。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徐澤洲來我市調研指導創先爭優活動,對我市“圍繞中心紮實開展活動、強化組織領導狠抓落實、健全機構紮實推進、典型引帶營造氛圍”的做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我市創先爭優活動思路清晰,載體實在,措施具體,成效顯著,讓民眾看到了創先爭優活動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

2、深入開展“百部聯百村”活動,城鄉統籌的黨建工作新格局逐步形成。組織中省市、縣(市、區)直部門黨組織與全市957個農村(含撫遠縣)基層黨組織開展“百部聯百村”活動,積極構建“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優勢互補、共同繁榮”的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新格局。通過組織體系聯建、組織活動聯搞、黨建資源聯享、服務黨員民眾聯辦、城鄉全面發展聯促“五聯”方式,鞏固了村黨組織的核心地位,拓寬了城鄉交流渠道,促進了城鄉各類資源的合理流動,提升了機關黨員幹部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XX年5月,新華社黑龍江分社對全省開展“百局聯百村”活動進行報導,專題選取我市“百部聯百村”作為全省的活動典型進行採訪報導,並在《國內動態》中刊發經驗做法。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批示:“百局聯百村”活動很好,既加強了農村基層黨建資源,又讓機關幹部“接地氣”。似可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普遍鼓勵機關黨組織與農村、社區黨組織“聯創聯建”。中組部部務委員、組織二局局長陳向群來我市調研“百部聯百村”活動時,對活動的開展、取得的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黑龍江日報》、《黨的生活》雜誌、人民網等多家媒體刊發了我市的經驗做法。

3、全面推行新型民主治村模式,基層民主管理機制不斷完善。為加快農村基層民主化進程,有效解決農村“一事一議”難議成的問題,我們借鑑“四議兩公開”做法,積極實踐以村黨組織、村代會、村委會為基本組織架構的農村新型民主管理辦法,探索構建村黨組織領導、村代會決策並監督、村委會落實的新型民主治村模式,將領導、決策、監督、執行“四權”分離,建立了權責明晰、決策民主、運作規範、監督有力的村級工作運行機制。目前,全市96.3%的村結合村委會換屆,推行了新型民主治村模式。同時,在全市62個鄉鎮全面推行了以“廣開渠道提建議、黨委科學定決策、政府實施乾實事、社會監督評優劣、組織考核問實效”為主要內容的“五環工作法”,加快了鄉鎮基層民主建設進程。我市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經驗在全省組織部長座談會上交流,並在《黑龍江日報》、《黨的生活》雜誌、省委組織部《組工信息》刊發。

4、發揮非公黨工委和社會組織黨工委“雙輪驅動”作用,努力實現“兩類”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XX年,我們依託市工商局個體勞動者協會和市民政局民間組織管理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工委和社會組織黨工委。截至目前,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工委新建黨組織172個,市社會組織黨工委新建黨組織33個,初步形成了市委領導,組織部門牽頭,專業部門和縣(市、區)條塊結合,合力推進的“兩類”組織黨建工作機制。同時,我們結合非公有制企業缺少懂黨建人員的實際和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實現再就業的願望需求,開展了選派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擔任“黨建指導員”工作,有力地促進了黨的建設覆蓋和非公企業健康發展。這一創新實踐得到了中央高層領導的重視,xx和李源潮等同志分別就此項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這一做法獲得了“全國首屆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獎”,《民企來了“黨代表”,發展添了新活力》一文被推選為全國組織系統優秀組工信息,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新聞聯播等欄目及有關報刊進行了專門採訪和專題報導。

5、實施遠程教育終端站點和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全覆蓋工程,有效提升了農村黨員幹部整體素質。深入開展村級活動場所建設三年攻堅戰,共落實資金5947.8萬元,新建和改擴建428個場所,使全市957個行政村(含撫遠縣)實現了活動場所全覆蓋的目標,為農村黨員幹部素質提升活動提供了場所保障。不斷加大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路建設力度,先後投入資金685.8萬元,建成遠程教育終端站點1048個,實現了農村遠程教育網路全覆蓋。去年我們與市農委、佳木斯聯通公司聯合實施農村黨員素質提升工程,創造性地開展了“專家進現場遠程聯萬家---專家流動講堂”活動,創新套用了3g無線網路平台,組織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農民家中現場答疑解惑,激發了廣大農民學習熱情,實現了授課效果的最大化。截至目前,通過3g遠程教育流動講堂,完成了4名省級專家和25名市級專家的授課直播任務,並在全省率先對全市換屆後新當選的村“兩委”成員進行了全員培訓,進一步提升了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和履職能力。省委組織部領導對我市“流動專家講堂”給予了“3g講堂,全國首創”的高度評價。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層黨務工作者隱憂較大,無人幹事問題日益突顯。行政機構改革後,全市只有3個市直黨委保留1名副書記職數,縣(市、區)直黨委全部取消了副書記職數,黨委工作歸入直屬機關黨委;207個“兩類”組織黨組織中,僅有專職黨務幹部48人;230個城(郊)區社區黨組織均沒有專職黨務幹部,基層抓黨務工作力量嚴重不足。受財力制約,基層黨務幹部工資普遍較低,社區黨組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全年平均工資9600元,低於全市XX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3892元/年和社區協理員14400元/年的工資標準;符合條件的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沒能全部按時發放,資金缺口較大。全市黨務幹部平均年齡47.8歲,35歲以下的黨務幹部占34.5%,黨務幹部隊伍年齡偏大,斷層嚴重,工作崗位不受重視,個人政治成長相對較慢,大部分黨務幹部一乾就是20來年,“靠經驗吃飯,憑黨性工作”,多數年輕黨務幹部臨時思想嚴重,缺少工作激情。

2、基層黨建工作經費嚴重不足,正常工作缺乏足夠保障。機關事業單位和“兩類”組織黨建經費主要從行政經費調劑,一事一請,金額不固定;城(郊)區社區沒有黨建經費;個別經濟效益好、領導重視黨建工作的國企,能在年初企業利潤中列支黨建活動經費,但隨意性很大;9個縣(市、區)中僅有富錦市和同江市以“培訓經費”名義每年撥付黨建專項經費40-50萬元。全市908個行政村雖然村村有活動場所,但還有6.2%的村活動場所面積不達標,54.3%的村級活動場所因取暖問題冬季“半年閒”;230個城(郊)區社區中只有6.5%的活動場所達標,還有37.4%的社區沒有辦公用房;“兩類”組織基本沒有活動場所。以樺川縣創業鄉西馮村為例,每年財政轉移支付7萬元,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村文書的工資補貼約3.5萬元,婦代會主任、治保主任等人員的誤工補貼約2.4萬元,治安管理、衛生防疫、公共衛生、書刊訂閱約1.2萬元,維持日常辦公已十分困難,更難提供黨建工作經費,村活動場所因沒有取暖費用冬季被迫“閒置”,組織活動只能在村幹部家或租借村里個人服務大廳進行。特別是合鄉並村以來,幾個自然村“合併”的行政村,因各村債務、土地面積不同,各村相距又比較遠,村民和黨員相互來往不多,了解較少,村屯合併,實際上是明合暗不合,各村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村黨支部組織活動難、發展黨員難、幹部選舉難等問題較突出,一時不易解決。國家撥付給這些行政村的轉移支付一般每年7-9萬元,一村使用尚且不足,各村分攤使用,更是“捉襟見肘”、“雪上加霜”。

3、部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削弱了黨在民眾中的威信。調研中,85%以上的調查對象認為村級組織幫助和支持農民生產生活不夠。目前,全市60.46%的村是負債村,村集體經濟薄弱,民眾關心的基礎設施、公共事業,五保戶、貧困戶幫扶等工作無力辦、無錢辦,導致村黨組織作用難以發揮。如湯原縣太平川鄉太安村,由於多年來村里修路、建校舍、環境衛生整治、發展奶牛、種植烤菸、秋整地等欠款50多萬元,村集體又沒有經濟收入,村“兩委”在舉步維艱中勉強生存。目前,全市還有24個村黨組織未能完成換屆選舉,嚴重影響了黨建工作的開展。黨員年齡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和發展黨員難的現狀仍未得到有效解決,截止XX年底,全市建制村黨員23915名,其中60歲以上的占26.7%,國中以下學歷的占69.7%。全市社區黨員11237名,其中60歲以上的占52.9%,國中以下學歷的占31.8%。XX年,全市有近百個行政村沒有發展黨員,有的村即使發展了年輕黨員,大都外出打工創業,留在村裡的甚少。黨員結構的不合理,嚴重影響了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部分民眾對黨組織缺乏了解,認同感不強。

4、黨建活動載體類型較多,基層黨員幹部不能完全適從。近年來,中央、省、市、縣、鄉各級黨建載體多達十幾種,而且還存在舊的尚未抓好、新的已安排部署,基層的黨務幹部多為兼職,抓實抓好黨建載體建設抽不出精力、疲於應付、難以適從,致使不少黨建活動與民眾需求脫節,產生“水土不服”現象,達不到預期效果。如,前幾年提出的“四培養”工程、“百村支部升級”工程、“黨員旗幟”工程等載體,都與我們現在抓的創先爭優活動一脈相承,但由於不能保持連續性,有的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又如,“三級聯創”、“融入型”黨組織建設、“共駐共建”等一些好的活動載體,基層黨組織不能緊密結合基層實際靈活運用,有的流於形式,有的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三、原因分析

通過深入調研和認真分析,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主觀重視不夠,客觀約束不力,導致基層黨建工作擺不上應有位置。一是形不成合力。一些地方和部門重經濟輕黨建、重業務輕黨務、“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全黨抓經濟已是普遍共識,經濟工作與黨的建設“兩手硬”,在一些地方只是說在嘴上,沒落到實處,全黨抓黨建格局尚未形成,組織部門在抓黨建工作上處於“孤軍奮戰”狀態。二是納不上日程。一些地方和部門黨委主要領導對基層黨建重視不夠,缺少抓基層、打基礎的意識,對基層黨建研究少、指導少、督查少。一些基層黨務幹部直言的“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可要可不要”,比較形象地描述了基層黨建工作“被虛位”、“被弱化”的處境。三是兌不了獎懲。現有基層黨建工作制度缺乏剛性要求和嚴格的考核,管黨責任制執行不到位。從實際工作上看,凡是將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列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實績考核體系的,其基層黨建工作就好。由於黨建工作沒有科學的“gdp”,考核指揮棒“失靈”,觸動不了領導的“神經”,獎優罰劣得不到體現,難以調動各級領導幹部履行管黨責任制的積極性。

2、內生動力不足,外力推動不強,導致基層黨組織作用難以有效發揮。一方面,基層黨組織解決自身問題能力低。先進基層黨組織與後進基層黨組織的差別,關鍵在於是否有一個好的帶頭人、一個好的發展思路、一個好的工作機制。從調研情況看,黨建工作抓得好的基層黨組織,其他各項工作都先進;黨建工作抓不好,其他各項工作都落後,這是一條規律。以樺川縣梨豐鄉南林村為例,該村是一個由5個自然村合併成的行政村,人口1300多戶,村黨支部書記於彥雙高度重視黨建工作,將黨建工作與經濟和文化事業發展相融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先後建立書法、剪紙、秧歌三個協會,並在協會中成立黨支部,積極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幾年來,秧歌協會輻射周邊雙鴨山市、集賢縣、富錦市等市縣,每年都為村民帶來可觀收入。而該縣新城鄉東方村前幾年是國家級先進村,由於原任村黨組織書記不重視黨建工作,不講黨性原則,導致村“兩委”關係不和、配合不力,村黨組織凝聚力下降,在去年村黨組織換屆過程中,村黨支部失去了戰鬥堡壘作用,導致換屆中選不出黨支部書記。由此可見,基層黨組織的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提高,是增強戰鬥力的內因根據。但在社會轉型、變革的大環境下,基層黨組織所擁有的生產性、管理型資源逐步減少或消失,發展沒了資本,管理少了手段,陷入“等、靠、要”的被動處境,“造血”功能喪失。這在村級黨組織中表現得最為典型,村級黨組織抓不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這個根本,與家庭分散經營構不成利益紐帶,號召力降低。另一方面,基層黨組織沒能得到持續穩定的外部支持。一些地方和部門有的是沒能力投入,有的是捨不得投入,基層黨組織缺少外力支持和援助,靠自然發展、自身發展很難在短期內改變局面。儘管近年來在新農村建設中,上級部門對口支持的力度逐漸加大,但有限的資金、項目、物質不能有效整合,“撒芝麻鹽”,重複浪費,事倍功半,對基層黨組織建設幫助不大。

3、傳統手段流於形式,創新載體落得不實,導致基層黨建工作缺乏活力。一是傳統方法迷失。黨建工作的許多優良傳統和務實管用的制度沒能很好地繼承下來。“三會一課”是基層組織生活的基本制度,實際執行越來越不好,其他如組織生活會、黨性定期分析、民主評議黨員等必需的組織活動,越來越趨於形式化,黨內生活既不嚴肅、也不活躍,一些黨員反映,現在是“上邊會太多,下邊會太少”,黨組織不能把黨員有效地“攏”起來,黨員歸屬感不強。一些領域的黨員出現游離黨組織之外的現象,基層黨組織負有重要責任。二是基層負擔過重。調研中,湯原縣一位基層派出所所長(兼黨支部書記)介紹,XX年參加上級相關會議188個,大多要求上報貫徹落實情況和階段性工作總結,連工作安排都顧不過來,更不要說經常性開展黨組織活動了。上級單位安排的活動過多、一些黨務幹部的個人素質較低,致使基層單位忙於應付、載體“水土不服”,是影響基層黨組織活動效果的重要因素。三是急於“標新立異”。我們的各項工作都需要創新,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更需要創新,載體創新是基層黨建創新的重要標誌。一些部門為了創新而“創新”,致使一些很好的活動載體堅持不下去,“熱鬧一陣子”、“雨過地皮濕”,超不過三年就另搞一套,而且,出於這種思想創新出的載體,大多實效性不強,有的脫離實際,方案上寫的與工作中做的“兩層皮”,不能調動基層黨組織的積極性,甚至產生反感,疲於應付,導致一些好的創新載體也很難落到實處、建立長效機制。

四、對策和建議

針對我市基層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按照中央和省委有關精神,並借鑑外地經驗,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1、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全面落實“黨要管黨”要求。要以基層組織建設年為契機,探索加強和改進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效方法,解決當前全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全面安排部署。調研結束後,市委召開了全市基層黨建暨“百部聯百村活動”推進會議,市級有關領導出席會議,市委書記王兆力同志作重要講話,對今年及今後一個時期的基層黨建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並與各縣(市、區)委簽訂XX年基層黨建工作責任狀,將黨建經費保障、活動場所建設、落實黨務幹部待遇、在“兩類”組織中組建黨組織、後進黨組織轉化提高、黨員隊伍建設、開展黨建活動等內容納入責任狀,與經濟目標同考核、同獎懲,真正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制定《關於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的實施方案》,對最佳化黨組織設定、發展壯大黨員隊伍、改進黨組織和黨員活動方式、建立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強化考評管理等內容提出明確要求,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定。二是搞好分類定級管理。在認真做好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分清類別和領域,參照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分類定級參考標準,逐項逐條進行打分,逐個支部進行評議,將基層黨組織分為“好、較好、一般、較差”4個等級。按照鞏固先進、推動一般、整頓後進的要求,採取倒排的辦法,對排序為“一般”和“較差”類別的基層黨組織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整頓提高,促進基層黨組織整體晉位升級,這類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在黨支部沒有轉化提高前不得評選“先優”和報考公務員。三是強化責任考評。制定出台《佳木斯市基層黨建工作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實施辦法》,加大各級黨組織管黨責任制考核力度,形成一級抓一級的責任落實體系。每年年底,要結合民主評議黨員和年終目標責任制考核及述職述廉工作一併進行黨建工作述職。縣(市、區)委和市直各黨組(黨委)書記、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要向上一級黨委就抓基層黨建工作情況進行專項述職,上一級黨委對述職情況點評打分,排列名次;要分級組織基層黨組織、黨代表和民眾代表對黨建工作進行評議,結果量化打分排名;要把抓基層黨建工作情況作為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主要負責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量化打分。把對上述職打分、各層面評議打分、年度考核打分按4:3:3比例匯總,分層級、領域進行排名公示。排名後三位的單位各類評優一票否決,黨組織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對連續兩年排名後三位的領導班子進行調整,黨組織負責人免職。四是理順管理體制。進一步明確市級“兩類”組織黨工委與各縣(市、區)黨委的工作職責,各縣(市、區)委分別在工商和民政部門成立“兩類”組織黨工委,作為黨委的派出機構,對轄區內“兩類”組織實施“塊”上領導,市級兩個黨工委依託工商和民政部門對“兩類”組織黨建工作實施“條”上指導。

2、千方百計壯大集體經濟,變“輸血”為“造血”。在調研中發現一個普遍性規律,即集體經濟強的村級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相對較強,作用發揮明顯。反之,則一弱多弱,問題凸顯。全市36%的村有集體積累,絕大部分負債村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夠好。調研中感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關係到黨在農村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重大政治問題,是加強和改進基層組織建設的治本措施。一是要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基層黨組織帶頭人至關重要,在尚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能人治村、強人帶村模式起著關鍵性作用。用好一個帶頭人,致富一個村,這樣的例子鮮不勝舉。近年來,全市湧現出43個省、市級先進村黨組織和姜馳、張和義、韓雲武等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富錦市硯山鎮福祥村黨支部書記姜馳同志,XX年3月上任後,從清理欠賬、轉變村風、調整種植結構入手,發展水稻、甜菜種植,成立了全鎮首家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歷經XX年,使一個當時負債累累、管理混亂的後進村變成了現在發展迅速、人心凝聚的先進村,村民的腰包也鼓了。選好了村級組織帶頭人,就抓住了人這一活的生產要素,也就抓住了壯大集體經濟的主觀因素。根據不同類別基層黨組織的特點,要採取民主選舉、競爭上崗、機關下派、公開招聘等多種途徑,選好配強黨支部書記。通過網路培訓、示範培訓、外埠學習等方式,分級分類,每年對全市基層黨組織書記進行一次全員培訓,提高工作能力。及時調整不勝任現職的村黨組織書記,加強後進村黨組織整頓;重視村幹部後備隊伍建設,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農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和復轉軍人中培養好苗子。探索實行《村黨組織書記績效考核辦法》,把考核結果與村黨組織書記利益掛鈎,激勵他們幹事創業熱情。二是要培育穩定的集體經濟成長點。要積極探索新時期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堅持以增加集體實際收入為中心,重點發展企業富村型、產業富村型、資源富村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帶富型的集體經濟。郊區西格木鄉平安村按照圍繞市場抓特色,圍繞特色上項目,圍繞項目求發展的思路,重點在蔬菜和經濟作物上作文章,根據市場需求,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加快農民增收步伐。通過土地流轉,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成立了瓜菜、粘玉米2個專業合作社。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村辦和民營企業,壯大了集體經濟。全村現有企業13戶,年可創產值3500萬元,上繳利稅155萬元,安置村內富餘勞動力320人。目前,村集體積累800萬元,先後獲得省級文明村標兵、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等十多項榮譽稱號。三是要加大對集體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要通過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結對幫扶、強村帶弱村等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要整合有效資源,把全市正在開展的“百部聯百村”活動與新農村建設、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工作進行整合,避免多頭包扶、重複包扶。要積極動員幫扶單位幫助農村引進企業、大上項目,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培育特色產品村,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3、拓寬穩定的投入渠道,為基層黨建工作和活動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要強化黨建經費保障。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將機關、事業、農村、社區、非公企業、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和活動經費列入縣(市、區)財政預算,按照每年每名黨員不低於50元的標準核定經費數額,其中非公企業、社會組織黨建經費由市、縣(市、區)財政各承擔30%,企業承擔40%,經費直接撥付到縣(市、區)委組織部,專款專用。市直各單位黨建工作和活動經費也按黨員人數,以每年不低於50元的標準列入市財政預算,由市委組織部監督執行。各縣(市、區)委組織部門和非公黨工委、社會組織黨工委還要將社區、非公企業、社會組織黨員繳納的黨費返還50%做為黨建工作經費。另一方面,要強化活動場所保障。對XX年以來未按照政策返還社區面積的建設開發企業進行追繳;將有利用改造價值的場所資源提供給所在社區無償使用;對建設開發企業返還的社區公益用房位置不適合、面積不足的,採取置換、變賣的方式進行調劑和整合,力爭年內實現辦公和活動用房1000平方米的省級示範社區10個、500平方米的農村樣板社區10個的目標。借鑑農村“六位一體”場所建設模式,爭取國家、省、市、縣(市、區)四級財政投入,以打攻堅戰的方式,徹底解決城市社區辦公和活動場所建設這一“頑疾”。加強對村級活動場所面積、設施不達標問題的督辦,督促縣(市、區)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年底前解決活動場所不達標問題。

4、激發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活力,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一是改進黨組織設定方式。深入推進“融入型”黨組織建設,科學、靈活設定基層黨組織,加大“兩類”組織、產業鏈、專業協會、商會、重大項目、產業園區等重點領域的黨組織組建力度。突出抓好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百日攻堅”活動,7月底前實現應建必建,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全覆蓋”。對新成立的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採取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方式,同步開展黨組織組建工作。對暫不具備組建條件的,通過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確定黨建工作聯絡員、建立群團組織的方式開展黨的工作。二是對務實管用的活動載體要持續抓。對現有活動載體進行清理,更好地體現實踐特色,增強工作實效,對務實管用的載體,要逐步建立長效機制。今年及今後一個時期,將以創先爭優活動和“三創”活動為主線,圍繞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民眾,大力開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承諾踐諾評諾活動,普遍建立黨員聯繫和服務民眾制度,密切黨組織、黨員與民眾的聯繫。拓展“百部聯百村”活動範圍和內容,使機關黨組織與農村建立廣泛的共建幫在線上制。開展“走基層、解難題、促發展”活動,組織和引導黨政機關幹部深入基層、走訪民眾、興辦惠民實事。三是加強黨員的發展和經常性教育管理。建立全市908個村發展黨員台帳,實施“一村一名年輕黨員計畫”,推行農村黨員和村民代表聯合“推優”舉措,即在村民中推選入黨積極分子和在積極分子中推薦發展對象的“雙推”工作,從而解決農村優秀分子入黨難的問題。在全市建立農村重點管理單位發展黨員省級工作聯繫點1個,市級工作聯繫點5個,努力把聯繫點建成示範點,年底前解決80%的“重點村”多年不發展黨員問題,利用3至5年時間使農村黨員隊伍結構得到明顯改善。探索建立“黨員信息管理網、黨員教育服務網和黨員信息卡”,搭建以信息技術為依託的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平台。

5、建立激勵保障機制,充分調動黨務幹部工作積極性。一是配齊配強專職黨務工作隊伍。針對我省機構編制改革後,基層黨建工作部門撤併、人員縮減的實際,探索通過招錄大學畢業生、增設公益性崗位、面向社會公開選聘等方式,充實專職黨務工作者隊伍。採取縣級領導幹部包保、成立駐村蹲點工作組、下派得力黨員幹部任“第一書記”等辦法,年底前解決24個重點村黨組織書記“難產”問題。二是加大學習培訓力度。把基層黨務幹部培訓工作納入全市黨員幹部教育培訓規劃中,由市、縣(市、區)分級分領域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提升農村、社區、非公、機關單位一線黨務幹部素質能力;各級黨組織積極創造進修學習、外出考察、參觀交流的機會,讓黨務工作者開闊眼界、拓寬思路,把他們培養成一支鑽研黨務、精通業務的骨幹隊伍。三是兌現激勵保障措施。按照社區工作者工資和生活補貼不低於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標準的要求,將社區黨務工作者的工資收入由每月800元調整到不低於1200元,增長部分由市、區兩級財政各承擔50%;按照個人40%,市、區兩級財政各匹配30%的比例,落實社區黨務工作者“兩險一金”,條件成熟的地方,力爭實現“三險一金”、“五險一金”,解除社區黨務工作者的後顧之憂。建立健全村黨組織書記激勵保障機制,全面落實“一定三有”,推進農村基層幹部管理考核和激勵保障機制的落實。要保證現任村黨組織書記工資待遇,及時兌現離任村黨組織書記待遇,3年內分期分批解決其他離職村幹部的工資待遇。制定《城區社區“星級評定”績效管理辦法》,由區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星級社區工作人員增補工資,調動社區工作者積極性。堅持開展從優秀農村、社區幹部中考錄公務員工作,對機關、事業單位黨務工作者加大組織推薦力度,搭建其成長進步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