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情調研報告

一、柴灣村基本村情

1. 柴灣村概況

新安縣磁澗鎮柴灣村是洛陽市新農村建設市級示範村,位於磁澗鎮北部,東至洛新開發區,西接禮河村,隴海鐵路和磁五路分別以東西向和南北向貫穿我村,地理位置優越。全村共有5個自然村,14個村民組,485戶,總人口1935人,土地面積總計約2300畝,其中耕地面積約1700畝。XX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56萬元,人均年收入4100元。全村共有黨員56人,村雙委成員5人。村中第一大姓為孫家,第二大姓為党家。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戶約占2%。村里大部分青壯年外出經商或務工。村民的經濟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賺取。村中主幹道為水泥路。全村有國小1個,在校學生近300人,教師18人。

柴灣村一直堅持“放開、扶持、搞活”的方針,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村共有11個水泥預製板廠,是新安縣最大的水泥板生產集散地,並成立了水泥板行業協會。村雙委計畫今年進一步突出柴灣村水泥預製板生產能力強的優勢,力爭年內形成規模效應。

除了水泥預製板廠,柴灣還有1個砂石廠,1個磚廠,1個飼料加工廠,2個工程建築隊,2個奶牛場(規模為70-80頭奶牛),10多家養雞場(規模在500隻雞以上),10多家養豬場(規模在10頭豬以上)等,均為民營企業。這些本地企業帶動實現本村勞動力300多人從業。除了努力實現本地就業,村雙委還積極抓好勞務輸出工作,促進農民增收,通過與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合作,強化宣傳,搞好引導性培訓和技能性培訓,同時介紹本村村民到洛陽榮華技校學習培訓。柴灣村去年對外輸出勞動力達400餘人,外出勞動力不但增加了收入,學習了技術,更重要的是轉變了觀念,開闊了視野,帶動了柴灣村經濟發展壯大,加快了柴灣村富民目標的實現。

柴灣村沒有像磁澗鎮其他村一樣大規模種植大粒櫻桃、香花辣椒或蔬菜等經濟作物,主要種植優質高產小麥,另外種植有油菜,油菜種植面積約占全部耕地面積的10%。村中無任何礦產資源。

2. 歷史與自然狀況

柴下河灣處有良田數百畝,土地肥沃,本村因此得名“柴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柴灣的山裡沒有住著神仙,河裡也沒有住著龍王,卻也照樣有她不俗的名氣和靈氣。 村北直面人稱“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邙山。澗河這顆璀璨的明珠從村南繞村而過,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柴灣人。

村中鐵路以北,有一古寺遺址,古名南泉寺。傳說有一高僧,雲遊到此,坐地休息,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誅茅建法,建立寺廟。因寺在泉南,故名南泉寺。漢武帝東巡東都經過此地,遂進寺上香,後普降春雨,百姓甚喜。

古寺遺址不易尋。山重水複,柳暗花明,百轉千回,曲徑通幽,於層巒疊嶂、茂林修竹處方見南泉寺。正是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南泉。朝聽晨鐘,夕聞暮鼓。古時鼎盛時期,鐘鼓之聲,遠聞數里,常年香火不絕。南來北往的香客不惜舟車勞頓,紛紛前來上香許願。

柴灣處處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東有古南泉寺,西有小櫻桃溝。這裡是十里櫻桃溝的具體而微,小規模的櫻桃溝。一條剛修好的水泥路伴隨櫻桃溝一起延伸到山林深處。道路兩旁和溝里都是櫻桃樹,開著美麗絢爛的白花笑迎春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溝內溪流清澈,怪石林立,鳥鳴聲聲,平添了山谷幽靜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