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社會化工作機制的實踐與思考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給我國經濟社會帶來了巨大變化,也使共青團的工作基礎、工作環境和工作對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的形勢迫切要求共青團組織跳出“就團論團”的模式,大膽解放思想,調整團的組織設定,構建新的運行機制,最佳化團的資源配置,走社會化之路推進團的各項事業。在這一進程中,共青團機制建設面臨許多嶄新的課題。積極探索團的工作在堅持政治功能和經濟基礎的前提下注重在社會化層面的推進,從而使團的工作進一步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結構和秩序銜接起來,形成良性工作運行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著重探究了共青團社會化工作機制的動因,結合工作實踐闡述了共青團社會化工作機制中應把握的幾個重要環節。 一、探索共青團社會化工作機制的動因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在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要求共青團積極探索社會化工作機制。 1、工作觀念的轉變要求共青團積極探索社會化的工作機制。團的xx大提出:“要以黨政所想、社會所急、青年所需,共青團所能的要求設計團的活動,建立完善團的動力機制和保障機制,以達到緊扣社會熱點,引發黨政關注,觸發大眾共鳴,滿足青年需求,激發青年熱情的目的”。新的工作理念,要求各級團組織發揮黨聯繫民眾的橋樑紐帶作用,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團的工作的總要求,緊扣黨政工作大局,帶領青年服務社會。 2、工作的職能轉變要求共青團積極探索社會化的工作機制。團的xx大指出“協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務是共青團組織的重要職能,是促進青年參與經濟社會生活,實現全面發展的根本保證”。現階段,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原來一部分由政府承擔的社會管理職能將逐步轉由社會團體來承擔。對共青團而言,“生命在於運動,組織在於活動”,共青團有自己的政治、組織、人力等方面的優勢,在履行聯繫青年、教育青年、引導青年職責的同時,要根據新的形勢逐步在青少年事務的管理、青少年權益的維護、青少年信息部的發布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3、青年需求的轉變要求共青團積極探索社會化的工作機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使我國經濟成份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多樣化,也造成了青年成長和發展中社會需求的多元化。共青團組織相對封閉的工作模式已難以適應青年多元化的需求。共青團組織的無限責任和有限資源的矛盾更加突出,資源短缺、服務手段匱乏已成為制約共青團工作發展最根本的原因。共青團組織必須自覺適應社會變革,在立足自身力量的同時,藉助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在與社會的雙向互動中開拓,與市場經濟和青年發展需求相適應的新領域、新方向,構建共青團工作社會化運作的新機制。 二、我區在共青團社會化工作機制方面的基本實踐 在推進共青團工作社會化工作機制方面,我們以時代發展為參照系,以社會為坐標,根據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給團的工作準確定位,使團的工作更好地融入社會,並在廣泛融入社會生活的同時,發揮自身優勢,“取社會之長,補共青團之短”,不斷創造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工作條件,努力實現工作目標。 1 、最佳化環境,建立了共青團工作社會化的保障機制 我們堅持黨的領導,爭取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持,已逐步形成了社會化的工作體系。一是組織領導體系完善。緊緊依託黨建帶團建,積極爭取區委、區政府支持,出台了一系列加強和改進團的工作的檔案及相關意見,為共青團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部門聯動逐步形成。堅持黨的統一領導,充分發揮與青少年教育和青少年事務有關的職能部門和社會力量的作用,將青少年工作的目標與各單位的階段性工作和具體任務結合起來,努力將相關單位納入團的工作體系之中,變共青團一家唱“獨角戲”、搞“獨家經營”為“多方協作”,為團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環境。三是行業作用得到發揮。採取“行業牽動,團組織推進”的工作思路,突出行業特點,使團的品牌工作,如“雙爭”活動成為各行業加強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基層管理、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 2、適應社會發展,建立了共青團工作社會化的組織機制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共青團原有的按行政區劃和隸屬關係建立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型的組織體系已不適應形勢的發展,團組織覆蓋面不夠的問題日益顯現。根據社會經濟的變化和改革開放的要求,按照有利於加強黨對團組織的領導,有利於團結教育凝聚青年,有利於團組織整體功能體現的原則,團區委著力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式的社會化組織體系。一是進行團建創新。打破地區、行業的界限,按照新的經濟成分、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對新經濟組織建團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麥德龍超市、新特醫藥公司等私營企業建立了團組織;根據青年流向多元、流量多變和流速加快的特點,採取動態設定團組織的辦法,建立了社區團(總)支部,組織設定變“單一化”為“多樣化”。二是拓展團的陣地。建立了以共青團為核心,以青年活動中心、青少年讀書俱樂部為依託的社會化組織體系,形成了共青團新的力量矩陣,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共青團人手不足,勢單力薄的局面,使團的工作能夠擴展到更廣闊的社會空間和更廣泛的青年之中,促進了團的事業發展。三是延伸團的臂膀。適應統籌城鄉經濟發展要求,適應青年社會結構變化,積極推進城市青年中心建設,把青年中心作為基層團組織整合資源、凝聚人才的新平台,聯繫青年的新紐帶。 3、以需求為導向,建立了共青團工作社會化的服務機制 團的xx大報告指出:“服務青年是共青團組織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年需求旺盛與團組織供給不足已成為共青團組織面臨的重要矛盾。我們堅持以團的組織系統為基礎,調動可能利用的社會資源,圍繞青年的學習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基本需求,不斷改進和完善服務青年的手段,推動服務青年的工作經常化、制度化、社會化,初步構建了團的服務體系。一是關注青年思想動態。加強了基層青年思想狀態的調研並建立了礄口共青團網站,初步形成了青年社會調查信息系統,為黨政領導及上級團組織傾聽青年呼聲,了解青年願望,掌握青年工作動態暢通了渠道。二是提高隊伍整體素質。以加強

青年思想道德建設為宗旨,以團幹部培訓班、青年理論學習小組活動、創建社區青少年學校為載體形成了青少年教育培訓網路。三是服務社會弱勢群體。與勞動部門聯合建立了區青工職介所及街(鄉)青工職介網路,幫助了下崗失業青年再就業;採取借用、合用、合建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法律服務站、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志願者服務隊等活動陣地,探索服務青少年的有效形式。 4、遵循市場規律,建立了共青團工作社會化的融資機制 市場經濟是資源配置以市場調節為主的經濟形式,它最大的特點是資源配置社會化。隨著共青團工作職能的不斷拓展,共青團單純依靠財政撥款、單純依靠自身的有限資源已遠遠不能滿足共青團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共青團組織必須遵循經濟規律,注重市場法則與組織優勢的結合,整合社會資源為我所用。我們按照“源於社會,服務社會”的指導思想,做了一些嘗試:一是依託社會力量建立青少年服務基地。按照“社會化運作、事業化推進、品牌化管理”的工作思路,與新華書店聯建新華博克書屋,為創建學習型社會打下基礎;二是通過青教辦、青聯、關工委等組織,充分協調與青少年事務有關的資源,爭取有關部門在政策、技術、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三是對社會上原有的一些陣地、場所,通過團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進行扶持、命名,建成團的活動陣地。 三、共青團社會化工作機制運行中應把握的幾個環節 在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的過程中,共青團的社會化工作機制的建立,為我們在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青年的有機結合中加強團的建設提供了一種依託。不斷完善社會化的工作機制,還需要把握好以下四個環節: 1、強化共青團組織的社會化服務功能。 第一,強化共青團組織的社會化服務功能是發揮共青團組織作用的需要。加強團的組織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共青團組織青年、服務社會是國家政權社會支柱作用的具體化,共青團組織要從發揮好國家政權重要社會支柱作用的高度來認識強化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的政治優勢。第二,強化共青團組織的社會化服務功能是發揮共青團職能作用的需要。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速度的不斷加快,社會的發展對共青團工作的需求度和期待值日趨上升,要求團的工作根據社會的需求和期待,更好地為實現其政治職能服務,通過把握社會需求、滿足社會需求來體現社會作用,贏得社會地位。第三,強化共青團組織的社會化服務功能是發揮共青團整合資源優勢的需要。在計畫經濟條件下,共青團獲取資源的方式,主要依賴行政手段,所擁有的資源足以影響青年的成長發展,因而對青年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動員力。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一方面,僅靠行政手段獲取資源已不能滿足共青團事業持續發展的需要,必須依靠多種手段獲取資源。另一方面,青年獲取資源的途徑多樣化,不僅可以從團組織獲取資源,也可以從市場和其他方面獲取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共青團要獲得更多的資源來推進工作、服務青年,就必須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資源整合機制。 2、形成共青團組織的社會化組織網路。 共青團組織體系依託黨政機構建立於計畫經濟體制之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共青團在發揮黨建帶團建優勢的同時,應努力面向基層、面向新的領域、面向新興青年群體,調整和完善組織機構,構建新的聯繫。一是密切與非團屬青年社團的新聯繫。推動經濟部門和企業設定青年工作機構,培育和發展團屬社會中介組織,以此形成一個對共青團原組織體系具有補充作用的新的開放多元的社會化組織網路,從而覆蓋到那些原組織體系涉及不到的新體制下的新領域和新興青年群體,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和不同的層面上與青年進行聯繫和溝通。二是密切與社區青年的新聯繫。社區是青年活動的主要場所,共青團要通過與社區青年的廣泛聯繫,既了解青年的所想所需,又保證團的組織在社區更好地發揮作用,有效服務經濟社區發展。三是密切團組織與團員的新聯繫。著眼於保持團組織與團員之間直接、經常、便捷的組織聯繫,逐步形成適應團員流動,易於確認身份,便於團員參與團的工作和生活的組織聯繫方式。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基層組織形式,對團員實行多重組織覆蓋,努力做到哪裡有團員,哪裡就設定團組織,並通過網際網路、青年卡等手段加強與團員青年的聯繫。 3、探索共青團組織的社會化育人模式。 一是探索實踐育人的模式。堅持抓好培育“四有”新人這一根本任務,全面提高青年一代的素質。培育“四有”新人是黨賦予共青團的光榮責任。要把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質放在首位,發揚在實踐中育人的傳統,引導青年牢固樹立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著眼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幫助青年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增強創業和創新能力;二是探索共建育人的模式。共青團工作的根本落腳點是育人,工作的社會化層面推進,進一步要求共青團的育人工作要在堅持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引導和基礎性的崗位實踐鍛鍊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對社會所需求的各類人才的培養,採取共同培養的方式在人才成長重要環節和人才成果的最終體現上,有更多實質性的介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探索互動育人的模式。在育人的過程中,共青團組織要積極尋求上下互動、部門聯動的育人途徑,體現共青團組織的份量,舉薦優秀團幹部和有培養潛力的優秀青年幹部為黨政的後備幹部,舉薦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員為新學科、新產品、新產業帶頭人的培養對象,舉薦優秀青年經營管理人才為企業主管的後備人才。 4、強化共青團組織的社會化管理職能。 當前,整個城市的管理重心正逐步下移至社區,社區在城市基礎管理和功能完善中的作用日益顯現。共青團工作社會化的推進必須充分關注社區,切實依託社區,形成共青團工作社會化即共青團工作社區化的理念。一是夯實社區團的工作基礎。根據當前青年分布流動的特點和態勢,以及共青團自身組織網路的結構狀況,社區共青團組織的管理範圍要進一步突破“區屬”,面向“區域”,把社區區域範圍內的各類青年群體和青年資源組織起來,協調起來,從而使由於產業結構調整及體制變動等因素所成的團的組織管理的真空和組織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