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二、農村文化建設存

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我區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滯後有歷史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長期以來對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重視不夠,對優良傳統文化的偏見和缺乏支持,給各地農村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帶來消極影響,而經濟欠發達、投入不足也嚴重約制了農村文化的發展步伐,但從各級政府自身來說,存在以下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是對農村文化建設認識滯後。由於各級領導對文化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認識不足,特別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口號下,相當多的人認為文化工作是軟任務,是花錢多效益少的社會公益事業,可搞可不搞,又不願意花錢投入,致使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滯後,從事文化事業的同志心灰意冷,缺乏積極性,大多放棄主業改做鄉鎮中心工作。

二是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不足,活動經費嚴重短缺。目前由於國家財政投入少,地方財政又有困難,未能落實每年地方財政收入1-2用於文化建設的政策。除了人頭經費外,區、鄉用於農村文化建設的專項資金幾乎沒有,導致文化設施建設滯後。鄉鎮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發展,依靠產業化、市場化運作生存困難。目前鄉鎮只能勉強發放人員工資,沒有文化建設項目,沒有添置文化活動器材,圖書室的圖書不能正常更新。

三是文化管理體制不暢。一方面,鄉鎮文化站專乾以塊管(鄉鎮管)為主,人員大多被鄉鎮抽去從事中心工作,專乾沒有專用。區文化主管部門無法對他們進行調配和交流使用,基層文化站人員長期處於固定狀態,沒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而且鄉鎮財政對文化站投入極少,管理不力,導致相當多文化站形同虛設,沒能發揮農村新文化主陣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廣電與文化分屬兩個職能部門,對農村的傳媒文化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協調。而且農村地域廣、人口分散、廣電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收益小,僅靠廣電部門是無能力承當農村廣電網路建設。雖然國家規定到XX年農村地區20戶以上的村全部實現網路村村通,但原有“村村通”的用戶並未列入新的網路“村村通”工程計畫,得不到上級補助資金,導致我區目前許多鄉村原有接收設備無力更新。在衛星傳播電視節目由模擬轉為數字接收後,廣大農村地區只收1-3台外地的電視,無法收看省、市、區電視節目。

三、加快我區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的思考與建議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村需要內容健康、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適合廣大農民民眾口味的文化生活。實踐證明,凡是文化生活比較豐富,民眾精神比較充實的地方,社會風氣、社會治安狀況就好。而那些文化生活貧乏的地方,不論富裕程度如何,封建迷信和宗教勢力就會抬頭,社會治安惡化、幹群關係緊張等現象突出。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發展農村民眾文化工作是新農村文明建設的有效措施。而且鄉村民眾文化中心和文化網路的形成發展,可以將農村文化建設推向一個新的水平,不僅使民眾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時在穩定社會、發展經濟上也起到重要作用。農村文化建設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著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它將有力推動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改變目前我區農村文化建設滯後的狀況,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的做法和經驗,加快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我們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