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勝於能力讀書心得

前不久,我認真地閱讀了活動方案推薦的《責任勝於能力》這本書。我覺得《責任勝於能力》是一本鼓勵人勇敢地承擔起責任,走向成功的難得的好書。這本書,對責任做了非常精闢的闡釋。事實上,只有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

《責任勝於能力》全書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講責任是什麼;第二章講責任勝於能力;第三章講責任能激發潛能;第四章講勤奮肯乾,就能讓責任成為一種習慣;第五章講責任體現在細節上,要從小事做起;第六章講勇於負責,才能果於成事;第七章講責任創造卓越;第八章講責任成就人生。

全書的基本觀點如下:

一、責任是一種使命。責任就是使命,就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我們可以不去做,但責任要求我們去做。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是相依為命的,只有共同努力,擔當起自己的責任,才會有生活的寧靜和美好,每個人的努力都不僅僅只為自己,還為了別人,面對責任,我們無法逃避。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人,首先會失去社會對他的認可,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然後甚至失去自身的立命之本。責任是堅守,責任是人性的升華。

二、工作意味著責任。敬業就是以虔誠的心態對待自己的職業,尊敬並尊崇它。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人。無論做什麼工作,敢於承擔責任的人,就會出色地完成任務,發揮自己的價值。責任在某種程度上還有強制性,而敬業則是員工的主動精神,從事一個職業就要熱愛這個職業,充滿激情,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薪水而工作,那么他的生活將平庸得多。將責任根植於心,才能敬業。承擔責任就是守住生命最高的價值。敬業是責任精神的體現,敬業是負責任的升華。

三、責任勝於能力。責任勝於能力,並不是對能力的否認,一個人的能力再強,如果他不願意負責,也不能創造價值,無論多么優秀的能力,只有通過盡職盡責的工作才能完美地展現。責任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責任是所有能力的核心和統帥,缺乏責任意識,其它能力就會失去用武之地,能力只有通過不斷地負責才能得以體現和保持。

四、清楚責任,才能更好地承擔責任。只有認清自己的責任,才能知道該如何承擔自己的責任,正所謂“責任明確,利益直接”。並不是所有的責任自己都能承擔,也不會有那么多的責任要你來承擔,生活只是把你能承擔的那一部分給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認清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分內工作的人,才有可能再作一些別的什麼。相反,一個連自己工作都做不好的人,怎么能讓他擔當更重要責任呢?所以不越級不越位,做好分內事就是認真負責的最好表現。

五、每天多做一點。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每個人的職責範圍都在不斷擴大,不要總以不是我分內事為由來逃避責任,對待責任,要主動,要多承擔。一個人要事業更上一層樓,就不要自我設限,而要積極進取。

六、讓責任成為一種習慣。一個人的品性是多年行為習慣的結果,如果我們能把責任當成習慣的話,那么負責任的態度就能成為我們的品德之一。在今天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社會裡,積極和負責會引領我們更快到達成功的彼岸。

七、細節體現責任,責任決定成敗。細節無處不在,能看出一個人是否有責任感的總是在細節上。做大事不拘小節固然是一種處世的態度,但不拘小節耽誤大事的事例更不勝枚舉。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只有認真才能把事情做得完美無瑕,負責就是從細節做起的。事實上,隨著時代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真正所謂的大事實在太少了,多數人做的只是些具體瑣碎的事,但這就是工作和生活,所以我們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一個人不願做小事是不可能成功的,不會做小事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不把細節當回事,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做事只能是敷衍了事的。老子說過:“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它精闢地指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須從小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