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讀書筆記

提供活動。為幼兒提供離開父母在外住宿一天的機會。幼兒自己帶洗漱用品,在幼稚園住宿一晚上。這一活動能很好地鍛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

2、留心觀察、研究幼兒

當幼兒發生消極情況時,要了解原因並及時進行針對性教育

3、尊重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接納幼兒做事的過程中的不完善

4、幫助幼兒逐步掌握自理生活的方法。

提供造作的材料。

運用遊戲給予幼兒不必備的技能練習。如運用“我是阿姨來餵飯”“我幫娃娃穿新衣”等遊戲來教給孩子一些勞動技能。孩子們在這些遊戲中,會學到一些吃飯、穿衣 、整理玩具等的基本技能。然後,再幫助孩子遷移到他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自然親切,收效較明顯。

用兒歌幫助幼兒熟悉和掌握做事的方法。不僅可以強化記憶,還能提高做事的興趣。

5、以鼓勵為主,不斷提高要求,並給予適當指導。

“喲!今天你自己穿衣服了,真能幹。來讓老師瞧瞧!嗯,不錯,如果這個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儘管幼兒洗手帕時弄了一地的水,還是要誇他:“洗手帕這么難得事,你都會做了,棒極了。下次我們一起來試試怎樣洗水才不會灑出來,好嗎?”尊重幼兒“自己來”的嘗試,讓幼兒有持續自理的信心,敢於嘗試。和幼兒一起找出不足之處,並鼓勵他們下次更好地完成。

三、怎樣讓幼兒愛說會講

(教育策略)

1、 創設讓幼兒自由表達,有話就說的語言環境

尊重幼兒的任何自由表達行為的行為,包括他們的自言自語,有的幼兒直到6歲自言自語也常常會伴隨著他們的活動進行,這是兒童語言發展區的一個重要特徵。

教師不宜過多地評價幼兒說了什麼,說得是否完整貼切等,吸引幼兒願意自由表達處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更為重要。

不輕易對幼兒說“不”,如果她的表達總是被排斥和否定,會使幼兒有挫折感而失去表達的願望和興趣。

2、 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有意識拓展幼兒語言交流的內容。

引導幼兒廣泛地接觸自然、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活動,不斷豐富幼兒的各種經驗、感受,使幼兒有樂於表達、交流的內容,真正有話可說。

成人要重視幼兒的提問 ,認知回答他們的問題,或利用各種渠道(如書、網際網路、有關人員)和他們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或鼓勵幼兒向相關人員詢問。

為幼兒提供與人交往的機會和條件,比如鼓勵他們買東西、借東西,在與人交往時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或願望,提醒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3、 創造個別交流的機會,引導幼兒學會與他人平等對話。

以聊天的方式。善於捕捉幼兒生活中有趣的事件、突出的事例、明顯的物體特徵等,激發幼兒把自己的見聞清晰講述出來的願望,練習表達的技巧。

用問答的形式引導談話,對三、四歲的孩子提出的問題要具體,趣味性要強,如星期天誰帶比去趕集,路上你看見了什麼?媽媽買了什麼東西?對5歲以後的孩子提出的問題可以概括些,如你喜歡什麼動物?它長什麼樣?

4、 利用文學作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給幼兒朗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其充分感受到語言的豐富與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