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樣做老師》讀書筆記

今天怎樣做教師?我們很多老師感覺實在太難了,現在學生越來越不好教了。王曉春老師在《今天怎樣做教師》一書中,結合100個教育案例進行了點評。書中的案例都是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王老師從案例出發,就事論理,告訴了我們許多新的思維方式和教育方法: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

以前聽過一些優秀教師的師德報告,他們都是成功教師的典範,可他們的家庭生活大多談不上美滿。有的公婆臥病在床,卻不能侍奉左右;有的兒子活潑可愛,卻只能反鎖在家中;有的父親病逝,卻不能趕回去見最後一面。現在看來,這樣的師德是不提倡的,因為它體現的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完成任務、創造業績為本。

一直以來,我們的頭腦中認為師德高尚就是關愛學生,很多老師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都想用“關愛”換來學生的“感激”。王曉春老師的案例分析告訴我們,這實際上是老師的一廂情願,原以為學生一感激,就會改正缺點,可是有些孩子由於家庭的溺愛,感恩心態越來越淡薄,你關愛的再多在這些學生身上也不靈驗。再說,老師的愛即使感動了學生,但學生答應老師改正自己的缺點也未必能做到。特別一提的是,現在很多問題學生的根源在家庭,老師不學會具體地指導家長,也很難解決問題。所以說,解決學生的問題,光有關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進行科學的研究、專業的視角和“對症下藥”。

書中點評的兩個“較量”的故事,就給我們很多啟發。

第一個故事:田老師上英語課看見一學生拿一本課外書津津有味地看,田老師要求學生把書拿出來,連說幾遍,學生無動於衷。田老師就說請班主任來拿,學生依然不動聲色,老師又說打電話找家長來拿,可學生還是默不作聲。最後老師假裝撥打電話,學生才很不情願地拿出了書。表面看來田老師勝利了,實際上這不算什麼教育成績,反而個人威信也沒保住。在學生看來,老師不過是“狐假虎威”,遇事用家長和班主任當王牌。像這樣的小事我們沒必要跟學生沒完沒了,為什麼那個學生死也不肯交課外書?如果老師不收反而能使他今後課堂更守紀律。

第二個故事:孫老師發現自習課上有四個學生耳朵塞著耳機,按學校規定,將隨身聽帶進教室是要沒收的。孫老師請四位同學將隨身聽交出來,開始四人互相張望,後來有兩人交了出來,另外兩人就是不動。孫老師緩了一步:“行,不交可以。明天如果我在班級,你們就不用在了。”第二天這兩名學生依然沒交,孫老師就調查了他們不交的原因,原來隨身聽是別人的,並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最後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

兩個事例同樣是在課上沒收學生東西,田老師處理學生看課外書事件時,差不多是完全的教師中心,幾乎毫不考慮學生的感覺;而孫老師則說“其實我能夠理解她們,學習累了聽聽音樂放鬆點,調節一下情緒”。孫老師能換位思考,作為教師,這是很重要的思維品質。所以,老師在和學生發生衝突時,不要一股勁往前沖,要有科學地思維方式、靈活地“敵進我退”的意識,以免出現尷尬局面。遇上這樣的事,最好也不要當眾讓學生交出來,可以當場要求學生收起來,課下再找學生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