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紳士的雨傘》讀書筆記

讀《紳士的雨傘》的時候,剛開始覺得這個人怎么了?還是個紳士,怎么下雨寧可淋濕了身體也不捨得打開傘避雨,後來看明白了,喔,是不捨得用他的美麗的傘,怕淋濕了把傘就弄濕了不漂亮了,陶醉於沒有被淋濕的傘的樂趣之中,後來在別人的感染下終於撐開了傘,享受到了撐開傘帶來的了樂趣。

其實這個小故事表達的意思非常的多,本質上說是一個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問題。傘可以比喻成很多的東西,切入點也很多的,從紳士的角度切入的話,可以說是一個資本家守著自己的錢財守望著快樂,最後放手做慈善也很快樂;也可以從個人對待金錢的看法上來切入的,再離我們近一點,就從我們怎樣培養孩子對金錢的看法入手來探討吧,這也是我們很多家長思考的問題:怎樣培養孩子的正確的“金錢”觀?在這裡也不談什麼理財啊什麼的,就簡單談一下孩子日常的對金錢消費習慣。當我聽說很多的學生每個月都幾百的花,有個一個月都花一千多,我就在想,我的孩子長大了也會這樣么?再想,現在的孩子真好意思啊,花著父母的錢一點也不知道心痛,好像父母的錢都是大風颳來的。可能父母很有錢,但有再多的錢也有化完的那一天啊,也不能到老一輩子花父母的啊,就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天天體會於“撐開雨傘的”樂趣了,而不去“守望”並為此“心曠神怡”了啊。

現在的學生我真不忍心看啊,教育不是萬能的,風氣不好,互相攀比,沒有正確的心態,還是那句話,物質生活發展了,文素質並沒有提高,整個社會是在“瘸腿”走路,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瘸腿走路吧,其實我倒很希望我們的學生中有多一些的“葛朗台”,不去拿著父母的錢吃喝玩樂,講吃講喝,講女朋友,學生太不知道什麼了,太需要挫折了,太需要艱苦的磨練了,而我們的孩子呢?難道就不需要么!當孩子伸手和你要錢的時候,你是否很爽快的答應,你是否抵擋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還是滿足了他,當孩子要那些垃圾食品吃的時候,你明知道對孩子不好還是買給了他。我們經常說不能溺愛孩子,你的做法是否屬於“溺愛”,或者說是以一種無形的“溺愛”,還一種叫“精神溺愛”,我們就不談了。要讓我們自己的孩子體會到“吃不飽”的經歷,真希望有個希望工程,和貧窮的地方的小朋友搞個“手牽手”活動,讓他看看山區的孩子怎樣生活,即使得到一點點的啟示也是難能可貴的,我們節假日出去旅遊,有沒有那個家長領著孩子搞一次特殊的有意義的旅遊呢?到偏遠山區去看看,搞個“現場的情景教學”,我認為更有意義,甚至會改變孩子的一生,也許就那么一點點思維的轉變,收穫也許是巨大的。扯遠了離題了,對於我們的孩子,我認為還是不讓他及早的體會到“撐開雨傘的樂趣”為好,我們的孩子太需要“窮”日子了,孩子不容易得到的“糖果”才是最甜的。要讓孩子知道需要勞動才有飯吃的,在家裡,他媽媽對兒子說,吃晚飯要擦地的,要讓他知道“飯”可不是白吃的,現在很習慣了,擦地勞動是很自然的事情。

當然我並不反對讓孩子接觸錢的,現在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和錢打交道,但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錢不是大風颳來的。可以把孩子領到工作的地方,讓孩子知道,父母的錢是用勞動換來的,讓孩子逐步知道工作勞動的價值。

等我們的孩子大一點的生活,比如說上國小的時候,讓孩子自己管理一點零花錢,首先可以教會孩子合理分配資源。一個家長介紹了一個有效的方式。她說,我的孩子在我給他買雪糕的時候,每次都要買貴的那種,後來,他有零花錢了,自己負責冰淇淋供應了,很快就弄明白如果買便宜一點的那種,他可以在有限的金錢之內多吃幾次,同時也就多享受幾次撐開雨傘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