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教師自學筆記

如何使小班幼兒能儘快適應幼稚園的環境——小班“奕曉的變化”個案分析與策略

一、案例實錄

個案主要特徵:奕曉,女,XX年8月出生,XX年2月插入小班入學,在家情況比較穩定。未讀幼稚園之前一直由媽媽帶領,本學期剛入園時則表現出極不適應幼稚園生活,性格孤獨、內向,不願與同伴交往,總是一個人無助地哭泣。

個案教育階段:XX年2月9日——XX年4月25日

個案總教育目標:能夠適應集體生活,喜歡班集體,喜歡教師和小朋友們;能在與同伴的共同遊戲中感受到樂趣;願意與人主動交往,使自己性格開朗、活潑;學習一定的自我服務的技能,提高自理能力。

2月9日—2月13日

奕曉剛來園時總是哭泣,不肯讓媽媽離去。老師勸走了媽媽,帶著哭腔的奕曉在幼稚園里散步並經常抱抱她,希望能夠讓她感覺到老師象媽媽一樣,讓她逐漸從對媽媽的依戀轉移到教師身上。遊戲時,其他孩子興致很高,奕曉卻只是一個人呆坐著,周圍的一切似乎“乾撓”不到她。有時他還會突然哭起來。過了一段時間,通過教師和她的交流,早晨她已不再哭泣,還能平靜地和媽媽走進教室。但是依然要媽媽陪她玩,當媽媽要離去時,她就又哭起來,嘴裡大聲說:“早點來接我”,針對奕曉這種狀況,我們建議奕曉媽媽縮短孩子在園時間,減輕入園焦慮心理,這周奕曉每天中午吃完飯就由媽媽接回。

3月15日—3月19日

奕曉因為生病,已有三天未來幼稚園了。今天媽媽帶奕曉走進教室時,奕曉看見我卻沒有和我打招呼,只是往媽媽身上擠,媽媽要走時她忍不住想哭,我抱起她轉身對窗外說:“奕曉,你看外面有沒有小鳥?”她抬頭看看,搖了搖頭。“對了,小鳥都到學校去了,所以奕曉也到幼稚園來了,對嗎?”奕曉點點頭,再看看門口,媽媽己走了,於是她就跟著我走進了活動室。這一天,她的情緒比以前有了好轉,一整天都沒有哭,只是表情還很憂鬱、無助,不肯和其他小朋友玩。這周奕曉也延長了在園時間,午睡起床後才由媽媽接回。

4月12日—4月16日

早上入園時奕曉又邊哭邊嚷:“我要媽媽,晚上早點來接我。”我走這去,蹲下身對奕曉說:“喲,奕曉今天穿新衣服了嘛!”她抽噎著看著我,忽然抬起腳對我說:“我穿的鞋子也是新的。”我忙說:“對,這雙新皮鞋真漂亮。”奕曉聽了,忘記了哭泣。和我一起打理身上的新衣服和新鞋子。我又乘機說:“我們讓小朋友也看看你的新鞋好嗎?”她聽了跟我回到教室。

4月25日—4月29日

奕曉媽媽送奕曉來園,我蹲下身對他說:“奕曉你今天來得可真早。我們一起放杯子好嗎?”媽媽在一邊也說:“對,去放杯子,小朋友等一下可以喝豆漿。”聽了媽媽的話,奕曉鬆開手,我趁勢牽著奕曉的手來到杯架前,和她一起放杯子,這時她原本緊張的臉放鬆了,情緒好了很多,也忘記說每天早上的那句話。奕曉擺放地很認真,我和她一起放並玩起了遊戲。說“小兔想用杯子喝水。”奕曉就把杯子送到小兔標記的標架上。真沒想到她會堅持和我一起把所有的杯子放完,我熱情地給了她一個擁抱誇她真能幹,並在她額頭上貼了個五角星。下午離園時在小朋友面前表揚了她。就這樣,我抓住了奕曉喜歡做事的特點,每天早上都請她幫我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如幫我拿一支筆,幫我搬一把小椅子等,每次我都表現出特別希望得到她的幫助,而且都會讚揚她一番,這大大增強了她的自信心,在活動中,她也能主動和小朋友交往了,由此可見奕曉已逐漸適應幼稚園生活,並能在集體當中生活一天,媽媽已經不用提前來接奕曉了。

現在奕曉有了驚人的變化,早上媽媽離開時奕曉不再流露出傷心的情緒,並能夠立刻投入到同伴的遊戲,而且她的話也多了,常常主動找人說話,還會自己跑到老師面前甜甜的笑。

二、個案分析:

(一)孩子的發展特徵。

鮑比爾指出,兒童與某一特定人物之間形成永久性的情感聯結,這就是依戀。它對於兒童的健康發展是絕對有必要的。依戀關係形成以後,一旦兒童感到依戀對象將從自己身邊消失,就會長時間激烈地表示出他的反對意見,並拒絕任何人的勸告。從整個個案的過程看,奕曉對媽媽有著明顯的依戀關係,不願和其分離,並用“大哭”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表明自己的反抗意識。依戀行為是人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必然表現為對熟悉事物的依戀和對陌生事物的排斥。奕曉正是對幼稚園的環境、老師、小朋友都有陌生感,因此產生了抗拒心理,陷入了焦慮與不安之中。

(二)父母的教養方式

父母的教養方式直接的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和個性的形成。就奕曉的家庭教養方式則屬於嬌慣溺愛型,母親對孩子過分照顧、保護,傾注給孩子的愛撫程度很強,已經超過一般的限度,這種教養方式使孩子形成了過分強烈的依戀關係,孩子很容易表現出依賴性強、嬌縱,缺乏獨立性,不適應集體生活等行為習慣和性格特徵。奕曉的媽媽雖能認識到了幼稚園教育的重要性,但由於她這種教養方式已經使孩子形成了過分強烈的依戀關係,從而導致奕曉出現了入園困難。

三、教育策略:

1、教師運用了系統脫敏法,讓奕曉在和諧的交往中,培養對教師的信任。在教育過程當中明確告訴奕曉早上來幼稚園,下午媽媽會來接你的,並把奕曉和媽媽的分離時間上慢慢拉長,從中午吃完飯接奕曉、午睡後接奕曉、放學時來接奕曉。同時教師一直保持與孩子平等的地位。老師經常輕輕摟抱撫摩奕曉,逐漸給孩子以安全感和信任感,使奕曉對老師產生依戀,從而消除奕曉對幼稚園的恐懼和敵意。經過兩個半月的幼稚園生活,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奕曉的行為已經發生變化,從拒絕教師的擁抱和觸摸,並嚎啕大哭不肯進幼稚園——能走進幼稚園,看到老師後才哭————能走進班級,直到媽媽走是才哭——能放開媽媽,願意與老師對話——見到老師能微笑,不再哭鬧或躲避老師——喜歡上幼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