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教師教育筆記

讓學生體驗什麼?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片斷比較分析

“體驗”是指活動主體在活動過程中對活動本身或相關內容所產生的感受、領悟和欣賞等情感共振現象。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則是指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活動產生真切感受的基礎上,獲得相關的經驗,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體驗”在《數學課程標準》“過程性目標”中則表述為: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經驗。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如何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去經歷和體驗,從而有效達成這一“目標”呢?以下結合“11—20各數的認識”兩個教學片斷的對比分析,談一些我們的認識和思考。

[片斷一]:(某校“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觀摩課)

師:小朋友,你猜一猜老師手裡的小棒有幾根?

生1:14根。

生2:11根。

師: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師:你也來抓一把,讓你的同桌猜一猜,然後數一數。

學生同桌交流。教師巡視並提出要求:你能想個辦法,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擺了多少根嗎?

學生自由操作後反饋:

生1:我是一根一根擺的,這樣看起來很清楚。

生2:我是兩根兩根擺的。

生3:我是三根三根擺的。

生4:我是五根五根擺的。

……

沒有學生是10根扎一捆的。教師無奈之下用課件呈現教材所要求的思路:把十根紮成一捆表示一個十。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這個辦法好嗎?

有學生說好,有學生則說:這個辦法一點也不好。

教師與學生面面相覷。

[分析]

“11—20各數的認識”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一節內容。它既是10以內數認識的延伸,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數的認識基礎。“十幾的組成”學習則是這塊內容中的重要部分,是學生讀寫“11—20各數”的基礎,學習20以內的進退位加減法的必備知識。因此,在教學本節內容時,教師一般會安排教學“十幾的組成”這一環節,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十幾”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知識。本片斷教學,教師正是出於此目的。然而,當教師在呈現了“十幾”組成的典型形式時,學生為什麼會說“這個辦法一點也不好”呢?我們認為教師應對兩個問題加以思考:

1、學生的認知基礎是什麼?

學生的認知基礎往往是學生學習的起點,也是其建構新知識的“支架”。“11—20各數的認識”這一塊知識,學生的認知基礎是“10以內數的認識”,在對10以內數的認識中,學生主要採用數數的方式,如1個1個地數、2個2個地數……等等。這一時期的學生,對數的認識還停留於以“一”(或“個”)作單位。用十個“一”來表示一個“十”是一個新知識,也是一種全新的認知策略,學生不知道也是情有可原的。這不僅僅從本片斷中反映出來,筆者也曾多次聽過這節課,反映的情況與本片斷基本相同。

2、學生該體驗什麼?

一般而言,教材所提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是在人們長期探索、研究和積累的基礎上獲得的,是科學和相對最佳化的,也是對後繼學習有重要影響的,從數學學習的連續性特點來看,一般需要學習者理解和掌握的。顯然,本節內容中,把“十幾”分解成“一個十和幾個一”來認識,是認識“11—20各數”中很重要的知識點,需要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中,教師也重點設計了此環節,通過問題“怎樣擺,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擺了多少根”,引導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思考,有意識地“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數學課程標準》語)。但“十幾的組成”教學是否僅僅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呢?我們認為,本環節教學,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知道“十幾”可以用“2個2個”或“5個5個”來數,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體驗“十幾”的形成過程,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十進制”的特徵,獲得“十進制”的初步經驗。教學中如果僅僅把“十個一轉換成一個十”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來呈現,其目標定位是不完善的,學生的體驗也是不深刻的,學生說“這個辦法一點也不好”也就在所難免了。那么又該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體驗“十幾”的形成過程,體會“十進制”的優越性呢?我們在執教“11—20各數的認識”這節課時,針對本環節的教學進行了嘗試,以試圖改進本片斷教學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

[片斷二]:(區“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觀摩課)

師:請你用一隻手抓小棒,並估計一下抓了多少根?

學生活動後自由說。

生1:9根。

生2:12根。

師:想一想,擺一擺,讓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你剛才抓了多少根?一下子想不出,可以和同桌的小朋友討論討論。

學生自由操作後反饋:

生1:我是一根一根擺的,這樣看起來很清楚。

生2:我是兩根兩根擺的。

生3:我是三根三根擺的。

生4:我是五根五根擺的。

生5:我是六根六根擺的,一看就知道是12根。

與“片斷一”出現的情況大致相同,沒有學生是10根扎一捆的。此時教師抓了一把鉛筆後說:請大家看,老師是這樣擺的。你能看出我抓了多少支鉛筆嗎?

教師演示過程:把10支鉛筆紮成了一捆,與餘下的鉛筆擺在一起。

學生對這一捆鉛筆感到新奇。

師:想不想知道這一捆有多少支嗎?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師生共同數:1個一,2個一,……9個一,10個一,紮成一捆。

師:這是把十個一變成了一個十。你覺得這個辦法好嗎?

有學生說好,也有學生說不好。

師:看來小朋友有自己的觀點,很好。我們進行一次比賽,老師說幾,你趕快拿幾根小棒,看誰拿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