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讀書筆記4篇

不是每個人的成長曆程都沐浴著溫暖的陽光,不是每一段心路都會有貴人為你撥開雲霧,通達了悟。那些遺留在心裡的困惑和陰暗,揮之不去,凝結成黑壓壓的烏雲,遮蓋住我們原本明亮無染的心空。

前一段日子,外表的平靜下,實則一直很痛苦,度日如年。在家裡的時候,我知道我是誰,我是爸爸媽媽的女兒,是他們的希望。在中學的時候,我知道我是誰,我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精益求精是我們奮鬥的口號。而在大學,衡量一個人得標準變得多元,再想為自己標記一個閃亮的標籤很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隨著人潮不自覺的走著,解開各種身份的束縛,我一時間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我想,也許我的外表可以代表我,於是開始關注自己的著裝;也許我的工作可以代表我,於是積極參加社團,想在忙碌中體會自我的存在;也許成績可以代表我,於是勤啃書本,為成績單上的分數下力氣。可是當我閒下來,獨處時,還是會感到空虛撲面而來,我不快樂,這是為什麼?伸出雙手想去抓住自己卻落空,我到底是誰?

《遇見未知的自己》給我一些指引:

“我有一副身體,但我並非自己的身體。我可以看見並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並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輕鬆,但這與內在的真我全然無關。我有一副身體,但我並非自己的身體。

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己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並不是真正的覺者。情緒反反覆覆,卻影響不到內在的我。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己的情緒。

我有思想,但我並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見與知曉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來來去去,卻影響不了內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並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與直覺的見證。”

這是曾經台視知名女主播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書中的一段話。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你可以理解為你是一個歷經幾世輪迴的古老靈魂與肉體精神的融合;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是可以感受,觀察,檢驗自己思想情緒的一種覺知,我們擁有身體,身份,甚至思想,可我們不是他們。這其實是換了一種更高的觀點來看待自己。當我把自己定位為駐紮在身體裡的覺知,藉助身體,身份等來體驗這個世界,突然發現以前的一些問題不再是問題,只需正確對待自己的得與失,不因為外界的褒貶而喪失對自己的信心。有錯改錯,就事論事,絕不將對事情的看法變成對自己的人身攻擊。因為任何一種身份都代表不了我自己。

書中還講到,每個人在剛剛出生時,都擁有喜悅平和的心境,偶爾會有情緒,會哭會鬧,可是情緒來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會回到喜悅的狀態。這就是我們最初的模樣,是我們最真實的自我。沒有吃過糖的孩子不會留戀糖的甜蜜,正是因為我們曾經喜悅滿足,長大後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抓的盆滿缽滿,擺到自己面前,試圖讓自己快樂滿足。然而我們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圓,我們的真我是最中間的那個圓,而身份,情緒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圓,將我們與真我的喜悅平和層層隔離。我們太執著於外物,反而遠離了真正的快樂。

其實錯不在我們追求外物,不是要我們不食人間煙火,而是不要過於追求。太執著於外物,對事物就會起分別心,對於那些我們認為極好的就有了強烈的欲望,將自己的情感全然寄托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悅和平,也看不到生命的豐滿充盈。並且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感受到生命的重心,有強烈的方向感,不至於在高度繁華的世界裡,淪落為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要乾什麼,要到哪裡的窮忙族。

寫的這些,其實只是書中內涵的冰山一角。我在書店看到時,以為它只是空講道理的勵志書,然而翻開書,卻是一個充滿驚喜的精彩世界。它解開了我的很多困惑,讓我相信,與它的相遇,實在是一種美好的緣分。

沒有人可以給我們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也沒有道理可以徹底讓我們覺悟。因為這個相對的世界,沒有絕對的道理。但是,對於初入心理學、心靈修正的人,把這本書比作靈修地圖,是不過分的。只是每個人可能選擇不同的主幹道。另外,覺得原來很多宗教里的東西,被越來越明確的證明為是合乎科學的,比如說,心想事成,臣服態度,祈禱時的能量場變化……

畢業季之《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書筆記
畢業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拿起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封面上有龍應台和蔣勛的名。我以前看過蔣勛的《孤獨六講》,很不錯的一本書,印象頗好;龍應台就更不必說了,想當然的男人,事實上的女人,寫文上的戰士,少見的文筆犀利潑辣的作者。再加上心底那一點點文藝青年的因素作祟,直接導致我開卷開啟了尋找龍、蔣二人文章的艱難之旅。

抱著極大期望的結果總難免失望,翻完全書也不過就看到了龍應台在香港大學醫學院XX年畢業典禮上的一篇演講,《我們的村莊》,沒有想像中咄咄逼人的龍氏風格,反倒像個跟人促膝談心的大姐,或者是因為要跟離開學校的青年朋友告別的緣故吧。蔣勛的則乾脆就是一篇在我看來完全不知所云的《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可能跟個人經歷和理解力有關,並不是我所喜歡的風格,只當是長了次見識。

其他還有一些余光中、林青霞、張曉風等少數我所知曉的公眾人物的文章,全部選自港台報紙如《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等,寫的也多是港台的人物風貌,畢竟和大陸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所以讀起來頗是有些費力。把這本書拿起來附庸風雅是好的,但要達到深入理解、無障礙閱讀的程度,我估摸著自己還得再多經歷些年歲。

不過就算是兩岸三地,“十里不同村,百里不同俗”,但源自於同一民族的血脈總是無法割捨的,很多感情都是相同的,並不會因為語言表達的不同而被阻隔。比如書中寫對山水的讚頌(《黃山詫異》),寫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夢中的父親》),寫難忘的成長經歷(《大地震—— 一個小男孩的見證》,寫血濃於水的親情(《陪侄女一段》)等等。看著看著也就滲入了那樣一種淡淡的憂傷氛圍中,特別是回憶最傷人,或沉溺於過往不能自拔,或走不出曾經留下的陰影,或是給逃避現實找一個藉口,也算是敏感文人另一種形式的傷春悲秋吧。

其實我並不喜歡這本書的名,就像不喜歡編選者以龍應台、蔣勛的名吊人胃口一樣,光看書名就讓人心情莫名低落。如果換一個名的話或許效果會更好一點,畢竟全書並不都是講回憶的,還是有一些很好玩的篇章,像《我好土》、《熱臀記》、《美女與怪物》等,看到興起處也不由展顏一笑。

全書節選的那么多篇文章里,我比較喜歡的是那篇《“不要臉的人”之告白》,因為就像另一個矯情的我的內心獨白,尤其是結尾處的那幾段,“我珍惜生命里所有剩餘的時光。如果不必讀稿,我只想專心創作。如果一時不想創作,那寶貴的閒暇時光我只想安靜地看書。我從不覺得孤獨等同於寂寞,亦不覺得一個人在家寂寞,因為每一本書里都有生命,各種生命的臉在眼前移動,各種生命的言語迴響在身邊。”作者不上著名的社交平台“臉書(facebook)”,是謂“不要臉”,而獨獨鍾情於讀書,和書中眾多的生命相遇,和那么多臉孔擦肩,從書中“看到行走,爬山,耕作,划船,擁抱,親吻;聽到交談,呼喚,唱歌,哭號……”

看到這篇的時候我才終於找到了能和作者心靈相通之處,同為讀書人,誰捨得下那么多色彩鮮明的人物和普通人永遠無法企及的萬般經歷,每一本書都是有生命的,開卷畢竟有益,信哉斯言。

畢業季之《匆匆那年》讀書筆記
畢業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有些人錯過了,永遠無法再回到從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遠都無法在一起,這些都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

·方茴說:“可能人總有點什麼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方茴說:“那時候我們不說愛,愛是多么遙遠、多么沉重的眼啊。我們只說喜歡,就算喜歡也是偷偷摸摸的。”

·方茴說:“我覺得之所以說相見不如懷念,是因為相見只能讓人在現實面前無奈地哀悼傷痛,而懷念卻可以把已經注定的謊言變成童話。”

·方茴說:“我們都以為長大以後就能真正的永遠相伴,於是不惜一切代價地拚命成長,但是當真的長到足以告別青春時,才突然發現,原來長大只會讓我們分離……”

·方茴說:“ 長大了之後總會學不一樣的功課,走不一樣的路,遇見不一樣的人,我們根本避免不了分道而行的命運。”

·方茴說:“年輕時總是愛做互相傷害的事,最後我們都很絕望,因為我們知道,能拯救彼此的只剩下分開這一種選擇。”

·方茴說:“我真的很愛過,也真的很恨過,可是那些愛啊恨啊就那么匆匆過去了,現在想想我其實並不後悔,如果再讓我選擇,我還會這么來一遍……”

·在永遠的黑暗裡,一直走,就是天荒地老。

·遙想起當年怎樣怎樣,我才發現原來我們已然長大,也有了所謂的曾經,也有了故事可講。

·我不怕被人騙。撒謊可以,但一定不要讓我再知道真相.

·“沒什麼如果當初。”陳尋望著喧囂熱鬧的大街說,“不管重來多少次,人生都肯定會有遺憾。”

·方茴說:一個人的快樂,快樂有可能是假的,一群人的快樂,快樂已經分不出真假。他們盡情揮霍著自己的青春,恨不得就此燃燒殆盡,那架勢就像末日前的狂歡。

·兩個都難過的人,究竟誰捨得誰..

·年輕時我們總是在開始時毫無所謂,在結束時痛徹心肺。而長大後成熟的我們避免了幼稚的傷害,卻也錯過了開始的勇氣。

·原以為不管多少次的愛,總是會把曾經珍藏在心的,但事實卻是,新的愛寄長在舊愛之上,吸取其中的養分完成之前所有成長的同時,盛開出更加鮮艷的花,而過去隨之凋零,變成枯萎的屍體。

·不是不愛,是因為愛的太狠,彼此都很疲憊

·流年輾轉,只因年少

·三天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感情而言,足夠結束也足夠開始。

·數學中最牢固的三角形狀,在感情上恰恰是最脆弱的關係。

·感動產生的感情和愛情不一樣,我不甘心,在還沒有經歷愛情的時候就選擇感動。

·忘川河畔盛開了多少朵紅蓮 輪迴中我們擦肩了多少個百年

·而在十幾歲的時候,比愛淺上幾層的喜歡,卻足以把心裝滿

畢業季之《島》讀書筆記
畢業讀書筆記(4) | 返回目錄

《島》講述的是學習考古專業的阿麗克西斯,在自己即將結婚時卻對自己未來要走的道路產生了懷疑。而且她一直對母親索菲婭的出身抱著疑問,而母親卻極力掩飾著這一切。於是阿麗克西斯終於取得了母親的準許去探尋母親的過去。

她來到母親出生的地方布拉卡,找到母親為她介紹的佛提妮,由佛提妮為她揭開母親所隱藏甚至母親也不知道的過去。在這個整個歐洲談虎色變的禁地,一個融合愛恨糾葛的淒涼故事愴然展開...

故事的主要人物有索菲婭的外婆伊蓮妮,外公吉奧吉斯,母親安娜,姨母瑪麗婭,姨父克里提斯,以及外婆的好友佛提妮。而故事的發生地卻是在布拉卡(通往令人麻風病隔離島斯皮納龍格島的唯一路徑)以及斯皮納龍格島。

故事由伊蓮妮展開。伊蓮妮是名受人愛戴的老師,她的丈夫吉奧吉斯是個漁夫,並靠往斯皮納龍格島上運送貨物來多賺點錢。他們有兩個女兒,安娜和瑪麗婭,只相差一歲,性格卻天差地別。安娜自私虛榮,而瑪麗婭是個和母親一樣溫和善良的人。這更是決定了她們以後的人生,決定了她們的幸福與不幸福。

當時麻風病還是被人唾棄的疾病,聖經里說這種病“不潔淨不潔淨”。麻風病人在後期常常身體發生畸形,也由於醫療條件的不足,他們往往得不到足夠的照顧,導致了最後的死相很可怕。斯皮納龍格就是作為麻風病人最後歸屬的禁地。而伊蓮妮卻感染上了這個病。於是她不得不被送往斯皮納龍格。而且是由吉奧吉斯親自送她過去。但是吉奧吉斯的悲痛才剛剛開始...伊蓮妮感染的是結節性麻風病,身體部位會不斷受到感染,不像另一種麻風病,很長時間內病情不會發展...然而伊蓮妮生性善良樂觀,她在島上重操舊業,這完全是由於她對於教育的熱情與認真。她時常在吉奧吉斯來島上運送貨物的時候和他一起在島上圍牆外坐著,並且時常給家裡的兩個女兒寫信。她並不沒有因為麻風病就被遺棄在自己的世界裡。在伊蓮妮生活在島上的這段時間裡,雅典也有部分麻風病人為爭取更好的醫療條件,進行起義失敗被送到島上來。令人想不到的是,來自雅典的這些人卻開創了斯皮納龍格的新時代。他們為島上爭取到了更多的政府援助和公共設施,極大的改善了島上居民的生活條件。生活在島上的人們逐漸變得和正常人一樣生活,甚至比以前生活的更好。他們有報紙,有電影,自給自足,生活豐富多彩。

此時期的布拉卡以及歐洲大陸的其他地區卻因為德國納粹的入侵而陷入水深火熱。布拉卡的居民們繼承祖先的政治堅強,頑強抵抗。一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重新擁有自己生長的土地。但就在戰爭期間,斯皮納龍格的伊蓮妮卻去世了。

此後,故事主要在集中在安娜和瑪麗婭的人生。安娜由於安德烈斯的家世而嫁與他為妻,婚後一直過著奢華萎靡的生活。而瑪麗婭則擔負著照顧父親的職責。直到去姐姐家吃飯見到姐夫的弟弟馬諾里。馬諾里父母早亡,以前是個漂浮不定的人,他把錢花光才回到叔叔家穩定下來,而現在他需要找個妻子來使她穩定下來,僅僅是找個妻子,而不是因為愛情。於是馬諾里和瑪麗婭感情不斷發展,一直到談婚論嫁。但是安娜自私虛榮的安娜卻對幽默瀟灑的馬諾里一見傾心。

不幸再次降臨到吉奧吉斯身上,他的小女兒瑪麗婭也患了麻風病,而安娜卻因此同時有些許高興。瑪麗婭像母親一樣來到斯皮納龍格,她的心態和母親一樣樂觀積極。她懂些草藥於是在島上用草藥為人們治療一些小的疾病。在島上她結識了為治療麻風病而不斷探索研究的克里提斯,倆人逐漸發展為愛情,只是都沒有表白,他們的醫生與病人的關係以及對未來的未知使他們保持著距離。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最終克里提斯他們找到了治療麻風病的方法,斯皮納龍格島上的居民不斷被治癒。他們決定在同一天離開斯皮納龍格島。離開斯皮納龍格的這一天,布拉卡的居民以及病人們的親友舉辦了一場慶祝會。而安娜卻因和小叔子的勾搭泄露被丈夫殺死在慶祝會上。安娜的丈夫安德烈斯為此進了監獄,而馬諾里則趁早逃跑了。

不久,瑪麗婭和克里提斯終於走到了一起。由於安娜婆婆的去世,安娜的女兒索菲婭無法再得到細微的照顧,於是克里提斯夫婦收養了索菲婭。在索菲婭大學開學的前一晚克里提斯夫婦才將索菲婭的身世告訴她。但是,索菲婭一時接受不了她的家族有麻風病人以及自己母親的行為,之後便很少再和姨父姨母聯繫。也向自己的丈夫孩子埋藏了自己的過去。

佛提妮的故事講完了,阿麗克西斯看不到恥辱,只看到英雄主義,沒有不忠,只有激情,沒有麻風病,只有愛。他們的家族彼此的愛那么強烈,經歷了疾病與健康,順境與逆境,到死才能分離...而阿麗克西斯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抉擇,生活如果只循著規定的軌跡,沒有了活著的激情與渴望,那么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而對於我自己,讀完島這部小說看到了疾病中依然強大的愛,看到了生活的目的,我們並不只依賴什麼才能活著,我們也需要創造生活,創造自己的人生。生死不離的愛情與親情,對每個人都不是束縛,而是活著的力量、動力。如果我們沒有了這些感情,那么我們只是行屍走肉,只是孤獨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是活著,有活力有希望有後盾的活著。而人生,也要做一棵有思想的蘆葦,只依賴於生活而不努力成長努力幸福,就不會收穫飽滿的果實。無論處在什麼環境中的我們都應該努力生活,努力成長,創造自己的人生,如果循著既定的軌跡不鹹不淡的生活下去,就很有可能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力量,失去對生活的觸覺、嗅覺、味覺...不能品嘗美食的人生是缺憾的,不能品味生活的認識則是失敗的。誰都不想活在一個失敗的人生,不想自己的生活中沒有味道,所以,我們要認真的對待生活、努力的探索人生,不斷的創造自我,為每一個不同的自己而感恩努力的生活!

相關文章:
畢業季之《你好,舊時光》讀書筆記
畢業季之《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
畢業季之《悲傷逆流成河》讀書筆記
畢業季之《這些都是你給我的愛》讀書筆記
畢業季之《謝謝你離開我》讀書筆記
《大學畢業了該乾什麼》讀書筆記
《畢業了我們一無所有》讀書筆記
《畢業五年決定你的一生》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