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讀書筆記2篇

你知道世界上有什麼樣的國家?它們有怎樣的風土人情?我們不能一起去環遊世界,但我們可以從《希利爾講世界地理》這本書中去了解那奇妙的世界地理。

這本書非常好看,一個個枯燥的地名、河流、山脈都融入在趣味盎然的旅遊故事中,讓我讀來愛不釋手。希利爾說:“歐洲就像一個矮小的婆婆,她有著大大的頭,駝駝的背,伸出一條長長的腿,要把一隻足球踢到海里去。”看得我捧腹大笑,又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去查看世界地圖。真像書中繼續描述的那樣:“老婆婆的頭是西班牙,帽子是葡萄牙,庇里牛斯山脈是她的衣領,法國在她的衣領下面,長長的腳是義大利。”生動形象的比喻讓我將這些地名和位置牢牢地記在了腦海中,並且讓我想像成了一個個生動的童話故事。

這本書不僅描述了世界各國的地理位置,還講述了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介紹了很多雄偉壯觀的建築。我一直以為美國的白宮就是白色的宮殿,但希利爾告訴我們:白宮原來是一棟灰色的建築,18XX年美國和英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白宮被燒了,後來為了掩蓋燒焦的痕跡,就把它刷成白色的了。原來一個簡單的名稱包含了這么多的歷史背景。還有那由火山噴發形成的巨人堤也十分神奇,讓我連連讚嘆,我真想到愛爾蘭去看一看那連綿起伏的“巨人之路”啊!

看完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它讓我了解了七大洲、四大洋,認識了華盛頓紀念碑、比薩斜塔、羅馬鬥獸場等令人讚嘆的建築,讓我知道了北極光、肯塔基州猛獁洞、尼亞加拉大瀑布等壯觀的自然景觀,仿佛讓我身臨其境。我還明白了地球在遠古的時候是個大火球,後來冷卻後逐漸縮小並出現了山脈、河流,有時出現地震,是因為地下移動的岩石發生了劇烈地碰撞而產生的。我暗暗下定決心,現在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知識,將來也成為一名科學家,去環遊世界,去探索那無窮的奧秘,去體驗旅途中那無盡的樂趣。

《希利爾講世界地理》這本書是那樣的引人入勝,讓我看了還想看。夥伴們,大家一起來分享吧!

中學地理的讀書筆記
地理的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在這本書中我首先了解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對課程標準作用的描述是:“國家課程標準時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個評價課程的基矗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高中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教學、高中地理教學評價和高中地理考試命題的依據,是高中地理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對於老版本的標準來說有較大變化的是:地理課程標準目標中出現了“過程與方法”的說法,明確提出地理教學不僅要關注最終的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必要的知識獲取和學習成果展示過程以及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同掌握知識一樣是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此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被列為地理課程的目標之一。而在人們以往的認識中,興趣多被看做是使地理教學更順利進行和學生取得更好成績的因素,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本身並沒有真正被看做是地理課程的目標。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變化。

地理課程標準是地理教學的基本標準,是使用於全國範圍的最基本(底線)要求,地理教科書編寫和實際教學內容範圍往往會大於課程標準的要求,這些非地理課程標準要求的內容,可以被稱為“拓展”內容。這些拓展內容包括三部分:一是“階梯”內容,這部分拓展內容雖然在地理課程標準中未作要求,但與標準內容密切相關,是服務於標準內容教學的必要鋪墊;二是“提高”內容,這部分拓展內容屬於標準內容某一主題,但又獨立於標準要求內容之外,多試教科書編寫者或教師認為十分重要、根據教學需要加以適當補充提高的內容。三十“探究”內容,這部分內容是標準內容的課外延伸,往往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科前沿、時事地理和生活地理內容,作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主題,以彌補教科書的滯後性和難以完全適合地方教學的不足。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要重新定位對高中地理新課程評價建議的理解,關注對學生能力的評價,關注對學生地理科學方法掌握的評價,關注對地理學習重要活動質量的評價,關注對學生髮展的評價。

在地理1中主要是自然地理,相對於學生來說比較難,首先要了解大綱要求。地理教學大綱的自然地理教學按“宇宙中的地球、大氣、陸地與海洋、自然資源與災害防治、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展開,重視對自然地理要素的教學設計。地理課程標準則提出了自然地理教學的新思路,對原有的一些具體指示點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如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了解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生產、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陸地水體類型及相互關係、生物要素、土壤要素、海洋開發等,同時降低了一些內容的教學要求,如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大氣運動等。有關“大氣運動”的課程標準共有四條,它們分別是“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繪製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運用簡易天氣圖,簡要分析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根據有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有關“地殼物質循環”的課程標準有三條:“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循環過程”“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舉例說明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在地理2中主要是人文地理。同地理教學大綱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對比中可以發現,地理課程標準《地理1》的自然地理內容和《地理3》的區域發展內容變化更多一些,而人文地理內容的變化較小,但還是有些不同。有關“人口”的地理課程標準共有三條,它們分別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和“說出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也就是說,地理課結束後,有關“人口”的學習效果學生如果能夠達到上述三條標準,就表明學生已經達到基本要求。有關“城市”的內容標準也是三條,分別是“運用實例,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解釋其形成原因”聯繫城市地域結構的有關理論,說明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和”運用有關資料,概括城市的過程和特點,並解釋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三條標準從不同角度規定了有關城市地理的學習內容。工、農業生產活動與環境的關係,是中學地理課程的傳統內容,主要偏重各種自然和人文因素對工、農業分布的影響。地理課程標準又增加了“結合實例說明農業或

中學地理的讀書筆記
世界地理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