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讀書筆記2篇

毛澤東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爭取民族獨立、政治自由和實現國家的富強在革命鬥爭中向西方國家尋求真理創造性的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實際問題和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而創立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是近代中國社會與革命運動發展的客觀要求和歷史必然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和長遠的指導意義。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這就是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其活的靈魂是實事求是、民眾路線、獨立自主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民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獨立自主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具有多方面的內容:

1. 政治思想。“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1949年毛澤東在總結中國共產黨28年的光輝歷程時提出的一個著名判斷。它以形象化的說法揭示了一個基本事實即中國共產黨真正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並以它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是從1917年十月革命後開始的。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傳入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使中國共產黨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組織形式早在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會議上毛澤東就提出了“政權是用槍桿子取得的”著名論斷並領導了秋收起義創建了人民軍隊。經驗告訴我們中國的問題離開武裝鬥爭就不能解決。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戰爭這是毛澤東在總結革命鬥爭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只有把武裝鬥爭這個主要鬥爭形式同其他各種必要的鬥爭形式在全國範圍內直接或間接地配合起來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是毛澤東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驗的基本總結毛澤東關於三大法寶的理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領導人民革命的理論和策略是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寶庫的一個傑出貢獻。

2. 經濟思想。關心民眾生活是黨的民眾路線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共產黨根本宗旨的表現。關心民眾生活、一切為了民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也是我們取得革命和建設勝利的一個法寶“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1949年3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全黨一定要重視農業”這是毛澤東從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的情況出發而向全黨發出的一個重要號召。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和黨中央十分重視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的發展國民經濟的基本方針。“兩參一改三結合”是毛澤東提出的關於我國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兩參”即幹部參加生產勞動工人參加企業管理;“一改”即改革企業中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三結合”即在技術改革中實行企業領導幹部、技術人員、工人三結合的原則。

3. 文化教育思想。“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是毛澤東關於建設有文化的軍隊的重要性的具體表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正確對待中國古代文化遺產和外國文化成果在毛澤東文藝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為今用”就是吸取古代文化遺產中有益的、精華的成分與“新的民眾的時代相結合”為反映現實服務。一切文化藝術都是在繼承、借鑑前人的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悠悠的中國歷史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對這些寶貴的遺產必須繼承而不能割斷歷史。但是這種繼承是批判的繼承而不是一切照搬兼收並蓄。“洋為中用”就是學習一切外國文化成果中有益的東西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為豐富發展中國的文化服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毛澤東關於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技術的方針亦稱“雙百”方針。毛澤東認為“雙百”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

4. 文藝思想。毛澤東的文藝思想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文藝思想觀點的鮮明性、戰鬥性和實踐性與其哲學的、政治的、經濟的以及文化的思想是一脈相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毛澤東的教育改革思想是毛澤東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指導中國革命的教育改革實踐的經驗概括和總結。

5. 軍事思想。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總結中國人民軍隊建設的豐富經驗系統地闡明了如何把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具有嚴格紀律的同人民民眾保持密切聯繫的新型人民軍隊的一系列基本思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毛澤東把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主要內容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武裝鬥爭為主要形式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奪取革命的勝利。農村包圍城市實行工農武裝割據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這是毛澤東研究中國國情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也是對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總之毛澤東思想在中國近代史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方面為我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在以後的領導人中得到更近一步的升華毛澤東偉大思想將會永遠在中國的歷史上閃光。

毛澤東思想讀書筆記
毛澤東思想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開業好久也沒寫什麼東西.先來一篇讀書筆記吧.呵呵.

毛澤東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爭取民族獨立、政治自由和實現國家的富強在革命鬥爭中向西方國家尋求真理創造性的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實際問題和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而創立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是近代中國社會與革命運動發展的客觀要求和歷史必然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和長遠的指導意義。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這就是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其活的靈魂是實事求是、民眾路線、獨立自主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民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獨立自主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具有多方面的內容:

1. 政治思想。“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1949年毛澤東在總結中國共產黨28年的光輝歷程時提出的一個著名判斷。它以形象化的說法揭示了一個基本事實即中國共產黨真正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並以它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是從1917年十月革命後開始的。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傳入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使中國共產黨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組織形式早在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會議上毛澤東就提出了“政權是用槍桿子取得的”著名論斷並領導了秋收起義創建了人民軍隊。經驗告訴我們中國的問題離開武裝鬥爭就不能解決。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戰爭這是毛澤東在總結革命鬥爭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只有把武裝鬥爭這個主要鬥爭形式同其他各種必要的鬥爭形式在全國範圍內直接或間接地配合起來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是毛澤東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驗的基本總結毛澤東關於三大法寶的理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領導人民革命的理論和策略是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寶庫的一個傑出貢獻。

2.經濟思想。關心民眾生活是黨的民眾路線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共產黨根本宗旨的表現。關心民眾生活、一切為了民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也是我們取得革命和建設勝利的一個法寶“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1949年3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全黨一定要重視農業”這是毛澤東從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的情況出發而向全黨發出的一個重要號召。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和黨中央十分重視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的發展國民經濟的基本方針。“兩參一改三結合”是毛澤東提出的關於我國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兩參”即幹部參加生產勞動工人參加企業管理;“一改”即改革企業中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三結合”即在技術改革中實行企業領導幹部、技術人員、工人三結合的原則。

3. 文化教育思想。“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是毛澤東關於建設有文化的軍隊的重要性的具體表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正確對待中國古代文化遺產和外國文化成果在毛澤東文藝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為今用”就是吸取古代文化遺產中有益的、精華的成分與“新的民眾的時代相結合”為反映現實服務。一切文化藝術都是在繼承、借鑑前人的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悠悠的中國歷史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對這些寶貴的遺產必須繼承而不能割斷歷史。但是這種繼承是批判的繼承而不是一切照搬兼收並蓄。“洋為中用”就是學習一切外國文化成果中有益的東西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為豐富發展中國的文化服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毛澤東關於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技術的方針亦稱“雙百”方針。毛澤東認為“雙百”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

4. 文藝思想。毛澤東的文藝思想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文藝思想觀點的鮮明性、戰鬥性和實踐性與其哲學的、政治的、經濟的以及文化的思想是一脈相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毛澤東的教育改革思想是毛澤東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指導中國革命的教育改革實踐的經驗概括和總結。

5. 軍事思想。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總結中國人民軍隊建設的豐富經驗系統地闡明了如何把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具有嚴格紀律的同人民民眾保持密切聯繫的新型人民軍隊的一系列基本思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毛澤東把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主要內容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武裝鬥爭為主要形式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奪取革命的勝利。農村包圍城市實行工農武裝割據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這是毛澤東研究中國國情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也是對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總之毛澤東思想在中國近代史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方面為我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在以後的領導人中得到更近一步的升華毛澤東偉大思想將會永遠在中國的歷史上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