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書筆記3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的代表作。 第一次讀它的時候,居然深感不安和迷惑――那是一部意象繁複的作品,里行間閃爍著許多“不解之辭”――我的理解力居然很難渡過它艱深晦澀的語意之河。這是一部難於讀懂的書!

懷著自我挑戰的心理,今年暑假又認認真真地把它重讀了一遍。重讀此書,卻給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好像我從來就未曾讀過一樣!那是一座感性與理性縱橫交織起來的神秘幽深的城堡,看似簡單的愛情故事,蘊含著豐富的哲理思辨,閃爍著耀眼的思想的光芒。作者用譏諷幽默而冷靜的筆調,剖開人類生命的外衣, 探索靈魂的秘密,揭開人性深處隱秘的真相,展示了社會動盪和命運沉浮的人生圖景,揭露了人類“媚俗”的天性。讀罷掩卷,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現代主義的三維立體圖畫:破敗的城市、遊行的人群、纏綿的肉體、憂傷的眼神……這一切雜亂地交織重疊成灰色的夢境,而這一切夢境的背後,則隱約可見無比溫馨靜謐的遙遠的山村圖景,那裡斜陽暖暖,牧歌悠然。

這的確是一部值得反覆讀的作品。它就像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樹,以我淺陋的理解和愚拙的筆觸,如果勉強能觸摸到它的三兩片輝煌的樹葉,也算很僥倖的了!

情節發生在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時期為時代背景,發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兩千宣言”,不同側面描繪出捷克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況。特蕾莎屬於生命之重人物,她對愛情的忠貞與信念,對丈夫的寬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著憂慮,不斷考驗著丈夫是否依然愛著她,在生命之重壓力之下,蘊藏著無盡的悲哀和孤獨,將精神寄託於卡列寧(一條狗)。 薩比娜是具有強烈的背叛現實、爭強好勝、富有激情生命之輕人物。 談談個人理解。

人們常常感嘆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作家反過來說,這就進入了深層:人生就是履行責任背負重擔,人人都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而當我們不去背負重擔的時候,這種沒有任何責任和負擔的輕鬆就是生命的空虛和空白了。作為人,這種輕鬆當然就是比沉重更不能承受的。“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多少名人也都說過類似的話: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空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書筆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書筆記摘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的代表作。 第一次讀它的時候,居然深感不安和迷惑――那是一部意象繁複的作品,里行間閃爍著許多“不解之辭”――我的理解力居然很難渡過它艱深晦澀的語意之河。這是一部難於讀懂的書!

懷著自我挑戰的心理,今年暑假又認認真真地把它重讀了一遍。重讀此書,卻給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好像我從來就未曾讀過一樣!那是一座感性與理性縱橫交織起來的神秘幽深的城堡,看似簡單的愛情故事,蘊含著豐富的哲理思辨,閃爍著耀眼的思想的光芒。作者用譏諷幽默而冷靜的筆調,剖開人類生命的外衣, 探索靈魂的秘密,揭開人性深處隱秘的真相,展示了社會動盪和命運沉浮的人生圖景,揭露了人類“媚俗”的天性。讀罷掩卷,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現代主義的三維立體圖畫:破敗的城市、遊行的人群、纏綿的肉體、憂傷的眼神……這一切雜亂地交織重疊成灰色的夢境,而這一切夢境的背後,則隱約可見無比溫馨靜謐的遙遠的山村圖景,那裡斜陽暖暖,牧歌悠然。

這的確是一部值得反覆讀的作品。它就像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樹,以我淺陋的理解和愚拙的筆觸,如果勉強能觸摸到它的三兩片輝煌的樹葉,也算很僥倖的了!

情節發生在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時期為時代背景,發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兩千宣言”,不同側面描繪出捷克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況。特蕾莎屬於生命之重人物,她對愛情的忠貞與信念,對丈夫的寬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著憂慮,不斷考驗著丈夫是否依然愛著她,在生命之重壓力之下,蘊藏著無盡的悲哀和孤獨,將精神寄託於卡列寧(一條狗)。 薩比娜是具有強烈的背叛現實、爭強好勝、富有激情生命之輕人物。 談談個人理解。

人們常常感嘆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作家反過來說,這就進入了深層:人生就是履行責任背負重擔,人人都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而當我們不去背負重擔的時候,這種沒有任何責任和負擔的輕鬆就是生命的空虛和空白了。作為人,這種輕鬆當然就是比沉重更不能承受的。“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多少名人也都說過類似的話: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空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書筆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書筆記(一)

生,所以重,所以輕,所以有了輕重的抉擇。當你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也許你想擁有的只不過是片刻的安寧,一份能讓生命重拾輕鬆自在的安寧,而當你能夠沒有任何牽掛任何束縛地活著的時候,此時的你大概最想擁有的是那份被人需要被人依賴著的存在感和負重感了吧!

因此,生命,孰重孰輕,實難掂量。然而,這就意味著我們只能被迫地接受命運給我們的一切嗎?誠然,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命運始終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這本書,作者米蘭·昆德拉主要從男女性愛這一另類新奇的角度對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存在的方式進行“淺入深出”的哲學性思考。雖然作者在這本書里始終是圍繞著生命的輕重抉擇去敘述,去牽引情節的發展,但直至書的最後,作者都沒有明確地告訴讀者,該擇輕或擇重,相反地,作者極力通過書中人物的所言所行引領讀者去思考,去探索,去尋找屬於每一個讀者自己心中的答案。這也正是這本書的可貴之處。

“最沉重的負擔壓迫著我們,讓我們屈服於它,把它們壓到地上。但在歷史的愛情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一個男性身體的重量。

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這幾句話,是被人們奉為經典看待的,同時,它也是整本書唯一一處對“輕與重”這一對立面進行的直觀的兩者關聯性的闡述。生命,往往輕重相伴,然而,很多時候,人往往是在生命的負擔下更真切而有意義的活著。相反地。生命之輕,因為太輕,輕得不能承受,而總讓我們感覺到無處不在的缺失感和空虛感,這反而讓我們容易迷失自我,走向毀滅。讀完這本書是在一個陽光慵懶的午後,合上書,看著透過潔淨的玻璃窗飛躍在書本封面的光斑,我似乎聽到里特蕾莎懶懶的笑聲和步入老年的托馬斯對特蕾莎說話時的溫柔語氣,書的最後一章《卡列寧的微笑》在我腦海一直盤鏇,久久未去。

我想,我已經找到里屬於自己心中的答案。是“重”,是生命之重,給了我們每一個生命存在的理由,它讓我們在承受的同時,也讓我們學會了什麼是愛什麼是信任什麼是奉獻,讓我們得以享受生命所帶來的精彩和動容。

想起了,很多年前,趙薇唱的一首歌,叫《撥浪鼓》。裡面有這么一句歌詞“這就是爸爸所說的甜蜜的負擔”。是的,有些負擔,雖重,有時甚至會重得讓你難以承受,但正是這“重”,讓我們有了活著的理由。

是對子女的責任之重,才讓父母不辭辛苦努力工作掙錢養家;是對父母的感恩之重,才使我們的奮鬥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和更大的動力;是對愛人的疼惜之重,才使我們不自覺地去關心彼此照顧彼此;是對朋友的信任之重,才讓我們交付彼此真心坦誠相照……是的,生命需要重,需要一種叫“甜蜜的負擔”讓我們更真實地體會生命本身的意義,更堅定地去面對生命里所以可能出現的破碎和殘缺,更真心地對待每一個因為來之不易的緣分而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人。

選擇生命之重,讓我們走得更堅定,更遠……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書筆記(二)

那天坐車路過鐘樓,車如往常一樣,堵得有些厲害,只能一步步往前挪。

從斑駁的車窗望去,地下通道口幾個稍上年紀的婦人,兩個坐在小凳子上,襙著手,半抬著頭,表情木然,用空洞的眼神看著來來往往、匆匆而過的行人,腳邊放置的幾疊報紙在風裡搖曳不止;一個矮胖、頭髮蓬亂的婦人站著,手裡拿著報紙地圖類的東西不停地扭轉著身體,用微乎其微的希望與失望不停交替的眼神看著路人。站台上約十多個四十歲左右的婦女穿著不合體的工作服拿著鐵鍬張望著車的方向。

八九十年代常見的飛鴿還是鳳凰牌的加重腳踏車旁站著各自的主人,車頭上用木板或硬紙板笨拙的寫著:木工、土工、水工等。這些中年男人相互攀談著,不時用餘光注意著來往的路人,透著他們的希望。我聽不到聲音,就像看一場二十世紀初的默劇,雖然嘈雜喧鬧,卻沒有故事情節、主角配角。不知道為什麼,那畫面不時迴繞於腦中,心就一下子沉靜下來。

世間的劇無時無刻不在上演,任誰也無力改變。可心的救贖之路在哪兒呢?——純粹世界裡的詰問

“最沉重的負擔壓迫著我們,讓我們屈服於它,把我們壓倒在地上。但在歷代的愛情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一個男性身體的重量。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那么,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

米蘭·昆德拉在他充滿哲理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開篇第二小節中就拋給讀者一個同樣沉重的問題,這樣赤裸裸的詰問頓時讓我無處可逃。在我看來,米蘭·昆德拉所寫的世界不是構建於生活之上,而是來自生命本身的詰問。而此刻,在這個由作者構建的純粹的世界,我可以任由我的靈魂從這繁密物質世界裡抽離,剝開塵世的一件件外衣,去感受體驗這裡純粹的愛與痛,苦於淚,輕與重。

“人生的悲劇總可以用沉重來比喻。人常說重擔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肩負著這個重擔,承受得起或是承受不起。我們與之反抗,不是輸就是贏。可說到底薩比娜身上發生過什麼事?什麼也沒發生。她離開了一個男人,因為她想離開他。在那之後,他有沒有再追她?有沒有試圖報復?沒有。她的悲劇不是因為重,而是在於輕。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這句話深深地刺痛著我的趨於麻木的心。我清楚地看到,曾經的那么多日日夜夜的迷茫與麻木,痛苦和孤獨,絕望和無助,不是因為生命中的負擔,而是因為靈魂缺少生命中本應承受的重,使得靈魂太輕,身體太重,身體與靈魂無法完美的融合,無法真正的全身心的去感知生命,享受生命。

靈魂的缺憾,在這個純粹的世界裡,在那些純粹的體驗中,通過反覆的參照與提醒,回顧與反思,遺忘或回憶,得到了修復與補充。

我想說的是:這兒天很藍,陽光燦爛,都睜不大眼睛,坐在地上聞到濃郁的青草味道,有隻小小蜘蛛正沿著我的手指往上爬,旁邊樹上有清晰脆耳的鳥叫聲,風徐徐走過,幾多未謝的無名紫色花兒。這裡美好一片。

更多文章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優秀讀書筆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