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讀後心得體會

一個城市的資源承載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1、人均可用淡水資源總量標準值1000立方米,可用淡水資源量是一個剛性指標;2、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標準值:100%;3、人均城市用地面積大城市80平方米;中小城市100平方米;4、食品供應安全性。

(五)生活便宜度評價指標體系

生活方便、適宜是宜居城市重要、核心的影響因素,生活便宜度的考量涉及以下6個方面:

1、城市交通。包括居民對城市交通的滿意率、人均擁有道路面積達到15平方米、公共運輸分擔率、居民工作平均通勤(單向)時間、社會停車泊位率、市域內主城區與區縣鄉鎮、旅遊景區的城市公交通達度等6個評價指標。

2、商業服務。包括居民對商業服務質量的滿意度、人均商業設施面積1.2平方米、居住區商業服務設施配套率、1000米範圍內擁有超市的居住區比例等4個評價指標。

3、市政設施。包括居民對市政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城市燃氣普及率、有線電視網覆蓋率、網際網路光纜到戶率、自來水正常供應情況、電力(北方城市包含熱力)正常供應情況、環保型公共廁所區域分布合理性等7個評價指標。

4、教育文化體育設施。包括500米範圍內擁有國小的居住區比例,1000米範圍內擁有國中的居住區比例,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數量,1000米範圍內擁有免費開放體育設施的居住區比例,市民對教育文化體育設施的滿意率等5個評價指標。

5、綠色開敞空間。包括市民對城市綠色開敞空間布局滿意度、擁有人均2平方米以上公共綠地的居住區比例、距離免費開放式公園500米的居住區比例等3個評價指標。

6、城市住房。包括人均住房建築面積標準值:26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築面積10平方米以下的居民戶比例低和普通商品住房、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占本市住宅總量的比例達到70%。

7、公共衛生。包括市民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滿意度、傳染性疾病發病率、人均壽命達到75歲

(六)公共安全度評價指標體系

城市公共安全與百姓安居樂業密切相關。隨著城市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天人、人地關係矛盾加劇,國際國內恐怖活動升級,城市公共安全顯得越來越重要。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評價城市公共安全度:

1、生命線工程完好率

醫院、供排水、供電、供氣、交通、通信、消防、輸油等與市民生命安全密切相關的工程設施,必許完好無損,確保城市在遭受地震、洪水、風暴等災害襲擊時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

2、城市政府預防、應對自然災難的設施、機制和預案

3、城市政府預防、應對人為災難的機制和預案

4、城市政府近三年來對公共安全事件的成功處理率

(七)綜合評價否定條件

如果有以下任何一項否定條件,不能認為是宜居城市:

1、社會矛盾突出,刑事案件發案率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

2、基尼係數大於0.6導致社會貧富兩級嚴重分化的。

3、近三年曾被國家環保局公布為年度“十大污染城市”的。

4、區域淡水資源嚴重缺乏或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的。

(1)區域淡水資源嚴重缺乏標準:人均淡水資源500立方米以下。

(2)區域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標準:城區河流水質劣於4類,或2級以上空氣品質天數不足260天/年,或沙漠流動沙丘逼近城市邊緣5千米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