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讀書心得

在探究式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同層次的探究活動可以有不同的側重,但是,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來說,探究過程的各個環節是不能分割的,不能說用這個科學活動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用另一個活動來教學生如何設計實驗,在通過一個活動來教學生總結,這樣做不是完整的探究過程,也達不到探究式教育的目的。

6、為什麼要以探究的方式來學習科學?

在知識社會裡信息的綜合和生成數據本身一樣重要。因而,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還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他們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還需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他們分析和推理能力,還需要培養他們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實施探究式科學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科學家的意見、教育理論的支持和學習科學(神經教育學)的啟示這三個方面都認為如此。

7、教師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的作用?

教師是課堂中科學探究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學生探究進程中掌握主動權的人。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和設定環境,單進行探究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能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最終取決於學生本人的情況和努力。作為科學教師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識:科學概念和模型、教學法以及兒童認知和情感的發展規律。

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需要幫助兒童在他們原由想法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正確的科學概念。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常常不能靠一節課來完成,而是需要設定一系列的課來實現。設計系列的課,有助於了解概念之間的聯繫,為學生制定一個連續的學習過程。我們經常稱這樣的系列課為一個模組。

8、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

學生是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中主動的學習者,這表現在:

學習者分享了最初對特定時間或現象的看法和解釋;

學習者收集到其他人對特定事件或現象的看法;

學習者檢查支持他們自己的觀點和其他人的看法的證據;

學習者提出問題;

學習者提出探明事件或現象的探究計畫;

學習者進行數據收集、解釋

學習者根據實證來確定或修正原由的意見或解釋;

學習者想其他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解釋;

學習者提出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9、提出合適問題的注意點

(1)探究的內容與方式符合兒童實際的認知水平

完並不等於探究。那種把探究式學習簡單解釋成為“玩中學”的提法是不全面的。

(2)問題應該和一個通過這次探究可以正式的自然科學的概念有關。最好一次探究活動集中探討一個問題,而不是想學生提出一大堆問題,或是不明確的科學問題。

(3)不宜向兒童涉及複雜系統的探究題目

(4)在提出的題目所包含的探究過程中,儘可能包括定量的測量和定量的描述。

(5)我們不主張在國小階段對社會科學問題進行探究。

10、如何組織討論

討論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重要的互動過程,是探究式科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學環境。教師將學生引入探究的環境,了解學生的想法,指導教學過程,進行教學評估,學生之間需要相互學習和啟發,都主要靠討論。

討論是發展兒童思維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對比不同意見,學會尊重事實、尊重別人、尊重不同意見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語言和表達能力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敢於爭辯和進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