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書心得

今天開始讀管建剛的《我的作文教學主張》。瀏覽一遍後,我對管老師提出的這兩個觀點很感興趣,一是“語文書”不等於“語文課程”,一是“課堂主陣地”不等於“課本主陣地。有一種說法,三分課內,七分課外,到底“三分”和“七分”,哪個重要?

管老師認為,沒有課外的七分,是永遠學不好語文的。一個只知道讀課文的人,語文學習上永遠不會有出息。一個把語文書放一邊,把小說藏在桌肚裡讀得忘乎所以的人,或許能成為作家、文豪。一本語文書不過三萬字,教得再透,讀得再熟,煮得再爛,不過三萬字,不會變成30萬字。

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天到晚抱著薄薄的語文書,視語文書為寶典,紅寶書,一篇通俗易懂、明白如話的白話文,折騰了兩三節課,還不夠,還有一頁又一頁的關於課文的練習題、“課課通”。把“三分”折騰得死去活來,把“七分”忘得所剩無幾;把學生折騰得死去活來,把活潑潑的自主閱讀、寫作忘得所剩無幾。

絕大多數的語文老師,錯把“語文書”當成“語文課程”,以為把語文書教好了,就是把語文課程教好了,學生就能學好語文了。把語文書等同於語文課程的悲劇,正在認真而嚴肅地上演。我們的教育經常在嚴肅而認真地做著滑稽而錯誤的事。我們的老師經常在嚴肅而認真地做著滑稽而錯誤的事。

將“語文書”的教學等於“語文”的教學,直接孿生了一個可怕的現象:“課堂主陣地”等於“課本主陣地”。語文學習重在課外的“七分”。一本薄薄的語文書對於語文課程來說,杯水車薪,缺得太多了。一個語文教師認識不到這一點,把課堂教學窄化為“課本教學”。拿著薄薄的語文書折騰來折騰去,折騰了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也折磨了學生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折騰到最後,老師筋疲力盡 ,學生枯燥無味。

一個語文老師,應該用百分之七十的精力處理“七分”的“課外”,即開發語文課程和使用開發出來的語文課程。

語文書太薄了,開發語文課程太迫切了。開發語文課程,開發好課外的“七分”課程,應該是語文老師的核心教學能力、第一教學能力。開發語文課程,是發展語文老師、成就語文老師、幸福語文老師的重要途徑。只有自我開發,教師才有作品感,才能走向“教自己的東西”,教學才會充滿老師自己的思想、見解和情感,教學才能烙上“我的”色彩。教師的核心能力不是課堂教學能力,那畢竟只占“三分”。一個語文老師用自己開發的“課程”來教,如《第56號教室的奇蹟》里的雷夫,用“他的”莎士比亞來教學生,教師的教學才能對學生有個人的、個性的影響。

語文學習要“課堂小陣地”,更要“課外大舞台”。課堂,語文老師的研究重點,不是教材解讀,而是“兩個”開發,一是課程開發,二是組織、引導、激勵學生方法和手段的開發,使學生主動用起、用好“課外大舞台”,將“讀”和“寫”融入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最好的語文老師,這就是最好的語文教學。

讀了管老師的以上論述,讓人感到豁然開朗。一直以來,我也很多一線老師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一是認為“語文書”就是“語文課程”,把語文書當做“聖經”,抱著語文書死死不放,不把它讀通讀透決不罷休。一是認為“課堂主陣地”等於“課本主陣地。“課堂是個大舞台,誰都可以進來”。竇桂梅老師不是提出三個超越嗎?其中就有超越課堂,超越教材。還有課內海量閱讀的推廣人韓興娥、常麗華和薛瑞萍,不是已經把課外書搬進了課堂嗎?韓興娥,《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的作者,她僅用四個星期就教完課本,節省下來的時間全部帶領學生讀課外書,暢遊書的海洋,讀了一本又一本,她所教班級語文成績與其他班級相比,遙遙領先。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素養的提高,不是靠一本語文書,不是靠大量的做題,讓學生大量閱讀,才是當務之急,老師不能禁錮於“一畝三分地”,學生,不能禁錮於“課堂小天地”,要到書的海洋中暢遊。只有這樣,才能解放學生、解放老師、解放課堂,學生才真正做到“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