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讀書會心得體會(3篇)

讀書會,老師要我們開讀書會,但怎么組織呢,以前從來沒有辦過這類活動。還記得第一次讀書會的時候,大家坐在一起,傻傻的,只是不停拿著老師的書念啊念,需要大家說些什麼的時候,安靜的讓人害怕。一次兩次三次,慢慢的,隨著讀書會漸入佳境,大家也都開始暢所欲言。對於老師寫的《大德若隱》和《耳順集》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想法。

在這裡,我必須先要自我檢討一番,我不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書對我來說就好像安眠藥一般,每次看書,每過多久就想睡覺,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由於看過的書真是少的可憐,肚子裡積累的黑水也不多,總是感覺不能很好的發揮讀書會的真正作用,討論的東西也是比較的膚淺。不能很好地把老師書中的各種招式提煉出來,更不用說再傳遞給其他組員們,其原因都在我一個人身上,自己不是一個好的讀書會組織者。

心得之一:好朋友“書”

前面說到,我不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從兒時,書就離我很遠,我組員的看法也和我一樣。書中的那些煩瑣的語句,冗長的故事情節,一啃就得花上好幾天,還不如看電視來得直截了當,還不如聽音樂來得輕鬆自在。有一句俗語說:人要有知識,沒知識也要有常識,沒常識你就要多看電視。現在多媒體諮詢的發達,體育賽事的報導,要事要件的報導,國家領導的發言等等人們可以在電視或電腦上看到你想要了解的一切,久而久之,書離人們的生活便越來越遠,至少我組是這樣認為的。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見,古人對讀書有著獨特的情懷。其實對於任何人而言,讀書最大的好處在於:它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讓無知的的人變的有知。讀書,對於每個人來說,其實是一種享受,但是我想說的是,這種享受卻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能享受到讀書的樂趣,在我看來也需要一定的“緣分”!緣深了,似乎成了書呆子,愚不可及;緣淺了,開卷無益,擲書而茫然。還有千萬不要把讀書變成一種功利性讀書,一來讀書為了升學,二來讀書為了考試,三來讀書為了交差。這種讀書的目的顯而易見,卻誤導了人們讀書的真正意義了!為了升學而讀書,此乃無可奈何之事。為了考試而讀書,這是上班族常常要應付之事,學位啊,職稱啊什麼的,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考試,而不在乎能學到什麼,讀到什麼。第三為了交差而讀書的,這種讀書常常為了應付寫讀書心得,根本沒認真的去讀過書,而是到了交差的時候上網狂搜一番,剪貼拼湊起似通非通的文章,一交大吉了!我所說的讀書,沒有特定的指向,但憑自己的興趣,擇己所好。不僅僅是局限於報紙書刊,可以是天地,歷史,自然,人文等等,似乎沒有一樣不可以當作書來讀的!我不敢給讀書下什麼定義,況且站的角度不同,觀念不同,所處的環境也不同,但是能和大家一起在讀老師所寫的書同時作廣泛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以書會友,以友輔心,若能遇知音,相知心,這不是能體現讀書的好處嘛,不單單是讀書,更是讀人,何樂而不為呢!

讀書的好處,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卷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才思敏捷。說實話,我列舉不出太多讀書的好處,那是因為我讀的書太少。確實,我的寫作水平很差,就現在來說,應該仍停留在中學生的文化水平吧,不怕人笑。對於寫作來說,臨時抱佛腳,臨陣磨槍是沒用的,必須要靠平時的積累。

我記得老師說過,在國外,到處可以看到看書的人。在車站等車的時候看書,在車廂里長途旅行的時候看書,在洗衣店洗衣服的時候看書,在排隊的時候看書。對於我們來說,上述地點我們也有看,但看得是psp,ipad或是手機。有趣的事,我喜歡在如廁時看書,說到這裡的時候大家都笑了,朱靖宇和王鑫一口同聲的說到,我也是,這也許就是,根本問題的所在吧,沒有適合看書的環境,其實這是我自己一種脫罪的說詞吧,不過我相信,和我有同樣想法的大有人在。

看書想睡覺是不喜歡不會看書人的通病,老師說這可以通過看書慢慢改變的,至少我現在開始慢慢看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籍,讓自己肚子裡的黑水再多點。其實我組人員也都有自己比較偏愛的書籍,張孝祥比較喜歡看些時尚雜誌,朱靖宇比較喜歡看些財經類的書籍,楊丹鳳比較喜歡看言情小說。說到這裡,大家都表示以後還是會繼續舉辦些讀書會的活動,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各自從書中獲得的財富,豐富大家的知識面。

心得之二:大話二元論

主張世界有意識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強調物質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著各式各樣的二元論,比如在兩人情感世界中,是愛情重要呢?還是麵包重要?

雖然“愛情與麵包”是一個老得掉了渣的問題,但眾說紛紜,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當然,沒有經濟基礎空談愛情是不實際的,正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道理也在這裡。但如果把金錢放在第一位,愛情染上了銅臭味,也就失去了其魅力和光彩。有金錢沒愛情,同床異夢,婚姻也不會恆久。最高的境界是,化愛情為推動力去開創一番事業,在人生路上互相扶持,共同奮鬥,沒有麵包也會有麵包,愛情更會升華,歷久彌新。可惜的是,時下一些年輕人沒有遠大的目標,嚮往安逸,不願意受苦。為什麼一些動人的愛情故事會催人淚下,令人難以忘懷,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帶絲毫功利主義色彩的愛情,畢竟已是鳳毛麟角了。

在西方國家中,很多人對國家和政府是可以完全區分開來的,我可以痛恨當朝政府,可以說出成千上百個理由來證明政府的腐敗墮落,但是絲毫不會影響我對於自己國家的熱愛。就好像老師說過,一張椅子,不管它是銅的,鐵的,不鏽鋼的,只要椅子可以坐人,符合它最基本的特徵,它就是一把好的椅子。

其實歸根到底,不管你是唯物主義的,還是唯心主義的,不管你是重視愛情的,還是崇尚麵包的,其衡量標準和拿捏尺度還是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趨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過各種各樣的經歷。隨之也會帶來人們對各種事物的獨特看法。正因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不會都是完美的,因此,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來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心態變得很平和,使自己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從而有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漁夫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最後漁夫微笑著說:”那樣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有什麼不同呢?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啊!”

心得之三:一個“傻子”提出的問題

“傻子”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一般是指無法進行正常思維的人。老師在書中對“傻子”的定義作了進一步的詮釋:多次犯同樣錯誤的人,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的人,不會自我反省的人。

說來也奇怪,“傻子”就好像一個喝醉酒的人,當你對一個喝醉酒的人說你醉了時,醉酒的人往往都會說:“我~~~~沒 醉,你 才~~~~醉了。”當你勸一個正在做傻事的人時,他們也會對你說:“儂港督。” 難道不是嗎?

我們認為老師所指的“傻子”是一個普通傻子,每個人都會有因為做傻事而變成傻子的時候,可怕的是你還不知道自己正在做傻事。更可怕的是明明在做正確的事情,確被人當作傻子一樣看待,越來越多的人會把做正確事情的人冠以“傻子”的名號。

確實,當今社會很多人對傻子的理解又有著很大的不同,有一些人出於自私自利看問題,錯誤的把犧牲個人利益,幫助和解救別人的行為看做不聰明,是“傻子”。 比如對那些學雷鋒的人、見義勇為的人、拾金不昧的人、樂善好施的人、有人會說:這些人傻忽忽的,都是些“傻子”! 再比如把苦心鑽研學術的人,為了工作廢寢忘食入迷的人,人們會說:這人簡直是個“傻子”!連吃飯都忘了。那么換言之,那些拾金就昧的人,阿諛奉承的人,陽奉陰違的人,都變成不折不扣的“聰明人”。豈不怪哉!

有一句俗話說:一個傻子提出的問題,十個聰明人也回答不上來。要是一個“聰明”的傻子提出的問題,怕是一萬個人、一百萬個人也回答不上來。因為“聰明”的傻子提出的問題根本沒有答案,或者是:他把一個簡單的問題巧妙的轉化成一個深奧的的問題,讓所有的聰明人絞盡腦汁卻沒有任何收穫。

就現在多數人的理論來講,孔老夫子便是世上最大最大的“傻子”(本人並不是對孔聖不敬),中國傳統文化或者換句話說儒家文化如果是一個“聰明問題”,它早就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了,因為成百上千萬的中國人已經在這個問題上耗費了數百年的時間。如果他至今仍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他直到今天還在折磨著成百上千萬的中國人的“聰明”的心靈,它就是一個“傻子問題”。仁義道德、禮儀廉恥、忠孝仁義禮智信,這些都重要,任何一個健康的社會都不能無視這些問題的存在,都不能否定這些問題的社會意義。但又有那么多的“聰明人”嘴上說一套,背後做一套,言行不一。

XX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在被兩車碾壓後,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離去,最後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送至醫院後還是因搶救不及時命喪黃泉。一個拾荒阿姨都知道的

南京一個叫彭宇的小伙子,主動扶起一個摔倒的老太太,並送至醫院,事後確被老人家屬指認為肇事者。甚至還有人說到: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要管人家的事情?不是你撞的,你就不要去管。當今社會到底怎么了,好壞不分到如此地步,這樣的荒唐理論竟然也能存在!

說到上述兩個案例的時候,大家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李俊說他自己也在公車上看到過有人偷東西,同時也表示自己並不會出面制止,也怕會被小偷事後報復。王鑫說,自己在遇到此類事的時候,自己還是會出手相助的,別的不說,至少可以拿起手機打個110吧!爭議還是有很多的,有人說當今社會雷鋒越來越少了,確實是這樣的,在危機關頭,人們會不約而同的先想自己會有什麼損失嗎?自己會不會受到什麼牽連等等。

但不管怎么說,我們還是認為做一個樂善好施的“傻子”要好於做一個落井下石的“聰明人”,做一個見義勇為的“傻子”要好於做一個見死不救的“聰明人”。 老師在書中寫道:天下的傻子太多了。而我們則認為,天下的聰明人太多了,傻子太少了。朱靖宇經常對人說:“對,我是傻子”,隨之一笑。難道他是真傻嗎?

心得之四:禮儀之邦

在《耳順集》中,老師提到了火車上的電話禮儀,老師提到中國現在的動車和日本的新幹線之間已無太大差別,這也是老師對現有中國最好的軌道交通的肯定,換句話說,也是老師對於我國現在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肯定。同樣等級的舒適座椅,同樣水平的硬體設施,其使用者卻有很大的不同。

要說國家的發展,城市的發展,大多數指的是其經濟的發展,交通的發展,居民住宅的發展,軍事實力的發展等等,但是國民素養的發展往往會被人忽略。就拿我國的動車和日本的新幹線相比較,在我們的動車上,你確實可以隨便看到大聲講電話的人,可以看到大聲談論公事的人,可以看到衣衫不整的人,可以看到就坐在你旁邊撩起衣服為啼哭的嬰兒哺乳的人,你甚至可以看到有人隨地吐痰,然後用鞋踩踩其,是的,你真的可以看見。

“不學禮,無以立”是孔老夫子說過的一句名言,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都標榜自己是禮儀之邦。對於這一點,每箇中國人都在心裡是這么認為的,我也不例外。但是仔細思考了一下,覺得現在的中國有點名不副實了。

在圖書館、閱覽室應保持安靜,在館內走動要放輕腳步,交談時應該儘量簡短、輕聲,不搶占座位。乘車、購物和出入公共場所人多擁擠時,要自覺遵守秩序,依次排隊,相互謙讓,不要爭先恐後。在影劇院、車站等場所要注意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和雜物等等。這些都是上國小時老師就教過得基本禮節。現在我們可以做到的又有那些呢?到處可以看到亂闖紅燈的車輛,亂穿馬路的行人,隨地吐痰的路人,隨地便便的寵物。不過,在餐桌上我們的禮儀還是做的很到位的,至少我是怎么認為的。

現在社會,人們對禮又有了新的解釋,很多人把“禮”和“金”放在一起,沒有“金”就沒有了“禮”。小孩上學要給老師送禮,病人開刀要給醫生送禮,下屬要給上司送禮,找工作要送禮,公務員考試要送禮,足球比賽要給裁判送禮,現在連入伍當兵也要送禮,這也是我最痛恨的一點(我從小就想當兵)。也許,這就是城市生活的壓力吧。我們代代相傳禮的文化,到現在已經完全扭曲變樣了。

相反,在比較落後的鄉下,禮儀就來的比較樸實。每次我隨岳父回到寧波的鄉下,進門沒多久,就會有人來竄門,時間不長,短短寒暄幾句就走。還會有人送來青菜,土豆,芋艿等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種的。這也是送禮,都給人的感覺就是不一樣,沒有任何的功利。

確實,我們還是應該加大對中國傳統禮儀的教育,李俊說到過,現在的學校教育的重點大多集中在數理化,還有語言類的科目上,對於人的內心教育並不是非常的看中,很多都是為了升學而讀書,為了文憑而讀書。在學校里只能做到知書,而不能達理是沒用的。在學校里不能很好的學會,之後踏入社會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心得之五:活著的目的----理想與現實

兔子活著的目的肯定不只是為了給老鷹或老虎充飢,小貓咪活著的目的也不單單是為了抓老鼠,狗活著的目的更不可能是為了每天等主人回家,然後搖搖尾巴叫幾聲。

那么作為人,我們活著的目的是什麼呢?理想,對,就是理想。每個人從小都會有各自不同的理想,隨著時光的流逝,有的人可以逐漸實現他的理想,而有些人卻越來越遠離他的理想,現實就是這樣。

有人說理想的樹立離不開現實,因為它是在現實的情況下樹立起來的!你如果離開現實的狀況去樹立理想,這個理想只能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樓閣,其結果是根本無法實現!又有人說理想應該遠離現實,這是因為理想目前還沒有實現!有的理想需要長時間奮鬥才能夠實現。有的理想需要幾代人、好幾代人前赴後繼的奮鬥才能夠加以實現!理想與現實具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人們會用美好來形容理想,用殘酷來形容現實。美好的理想總是使人嚮往,理想與現實、快樂與痛苦、簡單與困難、強悍與弱小、真誠與虛假、擁有與失去、繁榮與衰敗,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這個最真實的現實世界中存在、交織、聚攏、散開、消亡。有的人為了追求美好的理想而不斷努力,也有的人為了改變殘酷的現實而艱苦奮鬥。他們是把握現實的人。 

的確,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有一座用努力和奮鬥凝成的橋,這座橋將引領著我們走向光明。縱觀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從古到今為了理想不間斷的奮鬥史。因為理想,所以奮鬥。遠古的想像在如今的世界裡已成現實。理想在奮鬥中一個個地被實現了。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說過:人活著要有意義,好好的活著就是有意義。看似簡單的一句話,但其中所包含的寓意是值得人深思的。現在想想許三多和cooper還真有很多的相似點,他們在各自的團隊中不顯山不露水,但是每天他們都認認真真地做好自己簡單的分內之事。老師對我們說過,做一件簡單的事情,每個人都會,但是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都要去認真地作好一件簡單的事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這也許就是老師常說“不倦”的意思吧。那么可不可以說,要在殘酷的現實中來實現你美好的理想,就必須要認真的去“不倦”。

上述便是我組討論出的一些心得體會,我們非常感謝老師給我們大家參加讀書會的機會,經過這次的讀書會,完全打破了我們之前認為讀書看書是個很枯燥乏味的想法,讓原本對書不感興趣的我們,漸漸對書籍充滿濃厚的興趣。讀書會的宗旨在於彼此分享、一同領悟、交流心得體會、提升個人氣質。讓個人在交流心得中學習,也正是學習與人交流和溝通的一個很好的途徑!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其中,我們也後也許還會不定期的舉辦讀書會,讓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感受和在讀書過程中領悟到的體會,並現場大家一起解決一些同仁提出的問題,不僅是頭腦的激盪,還要讓大家在讀書後發揮感想,分享心得,以及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大家一起分享不同的經驗,彼此考問,做出了相同的貢獻。讓這些平時不太可能說話和交流的一些同仁在同一個時間裡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彼此分享,我覺得比“單單”的讀書會來的更有實際,更有作用,更有意義,不是嗎!這也體現了公司倡導的團隊文化。

團委讀書會心得體會
2017讀書會心得體會(2篇) | 返回目錄

上個月28號,參加團縣委組織的讀書會,開班式期間,縣委副書記xx到會給我們講了其在寧波團市委任專職團乾時的工作體會,他同我們全縣的團乾分享了其在寧波團市委工作期間的經歷與感想,他的講話生動而又有哲理。記憶最深刻的是他引用了xxxx同志的講話:為國以忠 處事以人以誠。

第一叫做為國以忠。做為一個公民,就要對國家、對人民忠誠。在這個方面,不能謀個人的私利,在每一個崗位上工作,不論以後什麼工作崗位,都要“為國以忠”。這是最基本的。這樣,你就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確實是為了國家的事業,為了我們民族的發展。有了這樣一個信念和信仰,在任何情況下,自己都會感到心裡踏實。

第二叫做處事以敬。就是不管我們對待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敬”,或者叫做敬業。把一件具體事情做好以後,雖然看起來不大,但是如果你認認真真地去做了,就可以悟出道理。將來,無論你做什麼事情,這都是有益的,都有助於成功。團的工作崗位是鍛鍊人的崗位,有很多事情要做,有的事情不是說就一定有很大的影響,有的事情也可以相對虛一點,但是這都是在做事。做任何事情,任何細小的事情,都要敬業。這樣,你才能在做事當中得到鍛鍊。而且,這個事情可能還會做大,做出成效來。所以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應該有一種敬業精神。這樣不論於事業,還是於自己,都是有益的。

第三叫做待人以誠。不僅是共青團的事業,我們從事其他任何事情,都要靠集體的力量,都要靠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靠每個人的奮鬥。你怎么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呢?要靠誠。待人一定要講這個“誠”。這是做人之本。我們待人以誠就會主動贏得別人的支持,就會把事情做得更好,就會對國家有所貢獻。

“為國以忠”,“處事以敬”,“待人以誠”。我想一個人如果能做到這些,即使個人對自己的事情想得少一些,甚至不怎么想,也會有人想到你的。最終會得到大家的讚許。

暑期讀書心得體會:讀書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2017讀書會心得體會(3篇) | 返回目錄

炎炎酷暑,令人慵懶,索然無味。在涼爽的室內,沏上一杯綠茶,捧一部名著,不失為一種愜意的享受,既富有情趣,又增長見識,一舉兩得。

一部作品,一個時代背景,一段風土人情,一些人生哲理。每一部經典都有它值得回味和學習的地方。融入角色,用心體會,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品味他們的人生,也是一種成長與收穫。

踏上工作崗位之後,我依然願讀書,工作後讀書是個人的事,喜歡也好,憎惡也罷,與他人無關。或許有人提醒,但絕無他人強迫。

漫長的假期終於給了我充足的時間充電,自從學校倡導開展教師讀書活動以來,我讀了一些象韓忠玉的《信心教育法——贏就贏到底》、《給孩子一生的財富——更新親職教育觀念報告集》、《卡爾維特的教育》等對教師專業成長有幫助的書籍,同時也閱讀了自己很感興趣的一些作品集,在盪氣迴腸的雲荒大陸里體會文帶給我的強大藝術感染力。通過讀書,終於讓我明白: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這種規範、狹隘、重複、忙碌的生活狀態,要改變這種生存狀態,使教師對教育永遠充滿一種吸引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領略教育的真諦;讀書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奮戰在教育戰線上如我一樣的教師群體也確實存在一些尋找藉口的可能。在工作上缺少勇於負責的態度,一抓到底的決心,追求完美的精神。搬出一些這樣那樣的理由,搪塞上級,開脫自己。因此,“沒有任何藉口”是踏實工作的原則,是完善人生的態度,是奉獻社會的精神。多么簡單的一句話,卻包含了多種深刻的涵義。

首先是責任感,對自我的責任、學生的責任、家長的責任、學校的責任等,責任無處不在,就比如說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這一件事來說,這也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也許在看這本書之前,看到學生行為修養上的一個小過失會不以為然。但教師是園丁,是培育下一代責無旁貸的任務。在祖國的明天和希望面前,你能有什麼藉口嗎。

其次,忠誠也是必不可少的,忠誠是人類最重要的美德,那些忠誠於集體、忠誠於國家的高素質人群,都是努力工作、不找任何藉口的群體。這也是組成一個優秀集體的基本元素。忠誠如何體現?我認為只要在有生一天,那么我就要做到無愧於這份工作,無愧於社會,經常反問自己一下,我努力了嗎?我真的對得起這份工作嗎?當然,這不需要自欺欺人的答案。如果答案經常是肯定的話,那么沒有人會懷疑我的忠誠度。同時忠誠不僅是對國家對組織的忠誠,更是對自我的一份忠誠。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把工作作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心去感悟,去呵護,與之同悲同喜,並通過完成一件件工作任務,去享受獨有的樂趣。

教師,歷來被人稱為知識分子。讀書,在教師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僅是知識數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內涵、素養品質的提升。教師讀書的根本目的在於發現自己、充實自己、發展自己,教師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讓自己豐富起來、深刻起來、精神起來。

當前,學生學不好,我們教師也就常常埋怨學生不喜歡讀書,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讀書?根本原因應該從教師自身多找找。試想:現在許多教師不讀書或者唯讀教學參考書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要求學生多讀書呢?學生要通過讀書來獲取精神食糧,積累知識,教師作為教學的領導者、組織者、促進者,就更需要通過廣博、獨立的閱讀來獲得專業的發展、自己的提升、精神家園的營造。

好的讀書態度,是把讀書看成尋常事,如同柴米油鹽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再說現代生活節奏加快,要幹的事很多,僅僅一個“忙”來推卸讀書,似乎說不過去。可見讀書不讀書,儘管有客觀條件的限制,但歸根到底,還是自己願不願意讀書。其實,教師比任何一個行業的人都更有條件讀書。

人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處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教師是否要質疑:一是我們有沒有“一桶水”?經年累月的“一桶水”,經過長時間不斷地倒給學生,還能剩多少?知識的遺忘率和增長率一樣是驚人的;二是科學、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僅有“一桶水”夠不夠?三是即使有了“一桶水”,其水質又如何?是活水還是死水?四是學生的那“一杯水”一定得由教師“倒”嗎?教師是教學生學會“取水”,還是教學生等著“倒水”?我們的學生有“汲水”的本領嗎?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離不開讀書這劑“保鮮劑”,儲備的知識才不變質;離不開讀書這個“加油站”,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可能比其它任何一個行業的人都更需要不斷讀書。

培根的《談讀書》中說:讀歷史可以使自己聰慧,讀詩歌可以使自己靈秀,讀數學可以使自己精細,讀自然可以使自己深沉,讀倫理可以使自己莊重,讀邏輯和修辭可以使自己善辯。作為教師,可以放棄平時休閒的時間去讀讀教育經典,去結識思想的偉人、結交理論的巨人、尋覓行動的大師。

在讀書中,與大師們進行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心靈與心靈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碰撞,發現教育生活是一個個細小的片段、細節組成的,每一個教育細節和片段都意味著一個教育時機。我們教師敏銳地抓住這樣的教育時機,就可以充分體現自己對學生行為的關注,體現教師的教育智慧和機智。把教育的財富蘊藏在自己的教育生活里,體驗自己的成就感、幸福敢,實現自己教育生活的增值,這是教師的美麗,教育的真諦。

在讀書中,我們才能找到教育的美麗,感到前進的道路沒有坦途,只要擁有理想,激情還沒有泯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愛上教育、愛上教學、愛上孩子,那時候,身為人師的幸福將蕩漾在眼眸中,充盈在每時每刻的行動里,會盡享在風浪中揚帆前行的快樂。

讀書會感悟:轉變
暑期幹部讀書會心得範文
2014團委讀書會心得體會
班級讀書會的心得體會
幹部讀書會活動心得體會
黨委成員理論讀書會學習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