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黨委換屆工作總結

一、主要工作及效果

(一)領導重視,周密部署,夯實鄉鎮黨委換屆選舉工作基礎

一是把好“組織關”。XX年12月25日,衡陽市委鄉鎮黨委換屆選舉工作動員大會後,我市迅速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委副書記及市政協主席任副組長,組織部長、常務副市長、市委辦主任為成員的鄉鎮黨委換屆選舉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關於認真做好鄉鎮黨委換屆選舉工作的通知》。3月23日召開了全市鄉鎮黨委換屆選舉工作會議。3月29日組織鄉鎮黨委書記進行了黨委換屆選舉的業務培訓。4月20日,針對前段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帶傾向性的工作,又組織19個尚未進行換屆選舉工作的鄉鎮黨委書記召開座談會,進行了緊急調度。二是把好“宣傳關”。為了使鄉鎮基層黨員都來關心、支持和了解鄉鎮黨委換屆選舉工作,我市結合第三批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農村黨員學習中加強了對《黨章》、《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基層黨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等內容的學習,並充分利用電視、板報、標語等多種宣傳形式,加大鄉鎮黨委換屆的宣傳力度。同時,大多數鄉鎮黨委還組織了宣傳小分隊,深入黨員代表中,宣傳黨委換屆的有關精神和要求,營造了較為濃厚的政治氛圍。三是把好“代表關”。各鄉鎮黨委按照市委統一分配的名額及代表比例的要求,成立了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對代表候選人的代表資格進行了嚴格審查,共審查出不符合代表資格的代表候選人57人。在市級黨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資格審查過程中,共審查出不符合代表資格人員4人,使當選代表基本都具備了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和參政議政能力,為成功舉辦黨代表大會,奠定了較紮實的基礎。

(二)堅持原則,最佳化結構,做好鄉鎮黨委換屆選舉人事安排

我市始終堅持“黨管幹部”的原則,堅持走民眾路線,按照“四化”方針選配幹部。一方面,堅持原則定方案。一是嚴格組織程式。首先由各鄉鎮黨委嚴格按照《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中國共產黨基層黨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以及《黨章》有關規定,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按照20%的差額比例提出人選,進行考察後,報市委審批。市委通過民主測評、個別談話、徵求紀委等部門意見等形式,對擬進鄉鎮黨委班子人選進行嚴格考察,廣泛聽取民眾的意見和徵求鄉鎮黨委主要領導的意見後,綜合分析考察情況,經市委常委會研究形成一致意見後,及時上報衡陽市委組織部審批。整個方案從醞釀到成熟,再到討論通過,均嚴格按照程式進行,確保了方案的高質量。二是把握規定職數。根據上級規定的鄉鎮黨委班子職數配備的要求,我市在配備鄉鎮黨委幹部中,除太平圩、磨形、上架、沙明等四個三類鄉鎮黨委班子分別配備5人外,對其他27個一、二類鄉鎮黨委班子均按要求分別配備了7人,嚴格控制了職數。全市31個鄉鎮黨委班子職數總額為209個,比上屆減少了114個。同時,按照黨委委員候選人差額比例不少於20%的要求,在提名鄉鎮黨委候選人時多配備了58名差額。三是堅持德才兼備。在班子成員的配備上,努力把多年來工作突出、德才兼備的鄉鎮幹部選進領導班子,保留了一些政治上強、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民眾基礎好、45歲以上的幹部,這次擬進入黨委班子的267名幹部都是經鄉鎮全額定向推薦,民眾公認度較高的幹部。另一方面,最佳化結構強班子。根據這次鄉鎮黨委換屆的具體要求,我市首先對鄉鎮黨委書記進行了調配,力求在班子基本穩定、平穩過渡的情況下,努力改善黨委書記的整體結構,提高整體素質,使班子配備更加科學合理,符合換屆要求。3月27日,市委召開常委會議專題研究了鄉鎮黨委換屆選舉工作,對大和圩鄉、太平圩鄉等五個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進行了調配。同時,市委根據民主推薦結果,充分考慮交流、迴避、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工作經歷的合理搭配,最佳化班子結構。通過選舉,形成了合理的年齡結構,31個鄉鎮黨委班子換屆後平均年齡35.8歲,其中35歲以下幹部112名,30歲以下幹部26名;改善了性別比例,換屆後,鄉鎮黨委班子中女幹部11名,占5.3%;最佳化了知識結構,換屆後,鄉鎮黨委班子成員中,大學學歷19人,占9.1%,大專學歷102人,占49%,高中(中專)學歷87人,占41.8%;加大了幹部交流力度,各鄉鎮之間交流幹部12名,占班子成員數的5.8%;新進班子成員35名,占16.8%,黨政正職100%實現了任職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