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感言2篇

為期兩個多月的國培結束了,心中竟然有了難捨的情結,這是之前的我不曾料到的。

記得當初校領導安排我們部分教師參加國培時,大家心裡多是不很情願,覺得工作很忙,還要做家務,又趕上春節,要辦的事情挺多的,再弄個培訓,真是要忙得焦頭爛額的。儘管心裡不太情願,但是大家還是按時按要求註冊。

我是元月14日註冊的,註冊之後就進入工作室,打開課程學習,知道了本次培訓有六個學習專題(國中歷史課程概述、國中歷史的課堂教學設計、國中歷史課程教學內容概述、國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國中歷史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共十八個學時,涉及到教學環節的五個方面:課程標準、教科書、課堂教學教學資源、教學評價。這次培訓我們的都是專家,有的是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者、課程標準制定的參與者,有的是一線的歷史教師,有的是資深的教研員。才看了視頻不到二十分鐘,我就開始喜歡上這次培訓,當天晚上我就把第一講的視頻連續看完。在培訓的這兩個月,我晚上看視頻都會看到很晚,有的視頻反覆看,覺得自己經歷這次國培受益匪淺,所以常常在心裡慶幸自己參與了這次培。

這次國培讓我明白了,作為歷史教師,其實自己就是很重要的課程資源,之前我以為課程資源就是教科書、課件之類的。通過培訓知道了課程資源有兩大類,一類是物質資源,包括教科書、文本資料、鄉土資源、博物館、歷史文化遺址等;另一類是人力資源,包括老師、學生、家長、專家等。只要能為我所用、為歷史課堂教學所用的都是歷史課程資源,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歷史教學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效的整合可以為我所用的歷史課程資源。

這次培訓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優秀的教學視頻,我印象最深的是陳挺老師的一節活動課《絲綢之路古今談》,是由七年級上冊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課後的一道活動與探究題(議一議:絲綢之路的開闢對漢代社會有什麼影響?這條中西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什麼價值和作用?)而生髮出的一節活動課。這節活動課,陳挺老師把我國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與絲綢之路結合在一起,給學生提供討論的問題有:絲綢之路有沒有開發的價值?應該開發什麼?開發中應注意什麼?從課堂上我們可以感受到同學們依據這些問題,分為四個小組進行了積極的討論活動,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他們之間也展開了辯論,相互質疑,這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大大增加了,這樣的活動對於深化學生所學的歷史知識、對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觀看陳挺老師的這節課,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討論法在我們歷史課的教學中也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利用好這種教學方法,可謂是益處多多:首先,討論法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討論法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討論法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此外,討論法還能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溝通能力。當然教師在採用討論法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老師提供的討論問題要精心設計,最好教材上沒有現成的答案,問題要有開放性,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二,討論時要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起指導作用,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而要避免搶答和過多的提示,以免影響學生思維的發揮。第三,不該使用討論時就不要使用。對於那些在教材上有現成答案的,學生知識儲備很少的問題,就不要使用討論法。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都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如果我們只是為了片面追求課堂上所謂的“活躍氣氛”、單純的熱鬧,那么只能是適得其反,沖淡了教學的主題,何談學生的學習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