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讀後感:讀包法利夫人有感600字

的確,艾瑪墮落了,她從一個美麗可愛的少女變成了一隻令人害怕的貪婪的猛虎,她在對奢華的追求中慢慢喪失了金錢,在對自由的嚮往中慢慢喪失了尊嚴,在對愛情的追逐中慢慢喪失了愛的能力,我們可以批判她,可以鄙視她,可以認為她的死亡是咎由自取,但正如魯迅先生說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艾瑪的悲劇不是她一個人的悲劇,是整個社會乃至整個時代的悲劇。

西方文化宣傳“性惡論”,認為人生來就是要犯錯的,所以每個人都需要自我約束,無論是法律層面,還是道德層面。人性的脆弱、貪婪、乖戾、殘忍和人性的堅強、美好、善良、高貴一樣,自人類誕生之日起就隱藏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當時機發酵成熟,它們就會像古希臘神話的潘多拉之盒一樣,被欲望好奇的心打開,吞噬人的靈魂.我們看了艾瑪墮落的故事,不是要幸災樂禍的看著她死,而是要深入的剖析她為什麼會墮落。從人文關懷的角度看,我們創作文學的目的不是譴責艾瑪的出軌,而是解釋她如何成了出軌的女人,同情她出軌的遭遇,認識她存在的價值。畢竟,文學如果沒了同情和憐憫之心,就不是文學了。

這是一個個人奮鬥與社會約束力的關係問題。一個下層平民女孩嚮往貴族的生活,合不合理;一個女人要求追求真正的愛情的權利,合不合理;一個美貌多才的女子不甘心嫁一個平庸木訥的丈夫,合不合理;一個人堅決拒絕平凡的生活,合不合理;一個心懷人生美好夢想的人最後墮落自殺,合不合理;一個浪漫主義者對殘酷現實的無聲反抗,合不合理。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當然,我們看待文學,應該是學習有利於人生營養的東西,應該盼望獲得振奮人心的東西,而《包法利夫人》無疑是一個令人痛惜的小說,可我們衡量一部小說,不能拒絕它的悲劇性,因為好的小說從來不粉飾生活,美化人生,以此來滿足讀者小小的心理安慰。好的小說應該是提供一種人生的某種片段,留足空間,讓人看見世界有多大,人性有多少可能的發展,就像張承志曾經說過的“不要因為在和平的環境,才說出我愛世界的話語,而要在了解生活的黑暗,骯髒,邪惡,醜陋之後,依然相信生活,相信美好、溫暖、信任、尊嚴這樣的字眼”。

記得小說的結尾,包法利先生給艾瑪的墓志銘寫的是“不要踐踏一位賢妻”,這裡對“賢妻”的定義是什麼?我個人認為,賢妻應該不是單指艾瑪一個人,應該是象徵一種為了自由、為了夢想而不斷追求的人性。而這種人性,我們不詆毀,不嘲諷,不褻瀆,因為我們必須承認,在我們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人性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光明的一塵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