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讀後感:讀《牛虻》後的心得

高二年級讀後感:讀牛虻後的心得

今年暑假,我把兩篇大考前沒看完的小說—《牛虻》、《百年孤獨》給看完了,使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但使我看完這本書的是我書架上的一本書—《逸間趣事由來》…… 那天,我覺得沒事就在書架上尋起書來了,我突然發現一本書,書名為《逸間趣事由來》我看了一下,發現目錄中寫了《牛虻》這本書的書名由來,使我再次想深刻的去理解牛虻這本書。 書中寫道: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於公元前399年被法庭處以死刑,罪名是用哲學腐蝕青年。 臨刑時,他說:“只要我活著,我就堅決不放棄哲學研究。真正有意義的行動是不應該考慮生命的危險的,我被神遣到這個城市來,好比是馬身上的一隻牛虻,職責就是刺激馬趕快前進。” 這番話強烈地震撼了後世愛爾蘭女作家伏爾契的心靈,她為蘇格拉底忠於信仰,寧死不屈的崇高精神所感動,當她反映義大利人民小說初稿之後,把自已小說中的主人公取名為牛虻,又用這名字作小說的書名。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到《牛虻》這本書原來是這樣來的。蘇格拉底真的是太偉大了。 書中主人公牛虻,在知道他最敬愛、尊敬的神父欺騙了他,神父本來是牛虻的父親,但卻一直不說是牛虻的父親,這一件事使牛虻的心靈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他再也不相信神父,因為神父欺騙了他。他不願在這塊傷心地。於是他決定離走他鄉,來到了另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個沒有人認識他的地方。 在那,他為了生活,在酒店做過工,在酒店裡他和客人產生衝突,被人打斷了手指,在馬路上要過飯;才20歲的他,身上瘦骨如柴,因此常被人們打,他的腳被人打瘸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靈活了,走起路來常常時不時的一拐一拐的,但他不聞不語,他相信人只要永往直前,一定會勝利的。他的那種自強不息的牛虻精神,迫使他奮筆寫了許多文章,一發表他的文章就紅了起來,總統、將軍、作家、百姓都十分喜歡,在讀者的歡呼中,使他成了文學家,使他成了那城市的明星…… 我要學習這種在許多人看不起你時,而你卻用心去做你自已的事的偉大的牛虻精神。 記得有一次,我去少年宮學二胡,那是我第一次學二胡,沒有一絲二胡基礎的我,卻被一心要使我成才的爺爺,讓我到二胡基礎班學習二胡。剛開始,班裡的人有些也學過一學期,甚至二個學期,他們憑自已已學過的基礎常來欺壓我們這群剛開始接觸二胡的學員們。但我卻一直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千古不變的哲理,當我想起《牛虻》這本書的主人公的牛虻精神,我決定不理他們對我們說的一言一語;我只有用心拉二胡,讓我的實力來證明我能行吧! 不錯!經過我一學期的努力,我也擁有了屬於自已的良好基礎。使那些學員們再也不小瞧我了。相信我吧!同伴們!相信牛虻精神,你如果做牛虻精神,那不就能笨鳥先飛了嗎?每個聰明人都有自已的缺點,但他們也都在別人已經認為自已很好的情況下,改正自已的缺點,這才是聰明人啊!這才是牛虻精神。牛虻的職責就是刺激馬兒快快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