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小英語教研組工作計畫

英語教研組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計畫是為了能夠努力搞好教學研究、教學指導、教學服務等日常研究工作。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20xx年中國小英語教研組工作計畫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20xx年中國小英語教研組工作計畫(一)

一、工作目標

本學期英語教研組將以學校總體工作為依據,以全面打造學校英語特色、提高教研水平、教學質量為目標,增強教師的學習意識、服務意識、教科研意識、質量意識和合作意識,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為先導,深入學習《新英語課程標準》,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落實學科教學常規,策劃多種形式的英語比賽活動,著力培養學生英語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我校英語特色創建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二、工作思路

1、搞好校園英語文化特色,對學生進行多種文化滲透,培養學生全球視野

2、紮實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理論修養、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3、多渠道開發英語課程資源,自編英語校本教材,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英語知識的積累,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4、與教育處聯合,創新作業形式和活動形式,拓寬學生的學用渠道。

三、具體措施與安排

(一)多種方式並用,營造英語氛圍

校園文化所營造的育人氛圍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作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一走進校園,就感受到強烈的外語語言環境,時時、事事、處處看到英語,聽到英語,使用英語,逐步讓英語成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際的手段。

1、早晚的英語問候

利用校園自動廣播系統的播音功能,可設早晚問候的廣播。每天早上,學生們高高興興的上學,當他們走進校園,就可聽見這樣的問候“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Today is Monday、 Did you have a nice weekend? Study hard and have fun!”伴隨著這樣的問候,一天就有了好的開始。學生們經過一天的學習要離開校園了,就可以從廣播裡聽到這樣的叮囑:”Hello, everyone、 Are you happy today? It’s time to go home、 Finish your homework on time、See you tomorrow!”

2、中英對照升旗儀式

英語組可與教育處聯合,對部分學生作專門的培訓,讓學生當儀式主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讓他們通過流利的演說增強自信心。升國旗” Now Flag Raising Ceremony begins、”唱國歌”Sing the National Anthem、”、敬禮”Salute”。並在升旗儀式上設定“每周一句”的活動,由英語老師與全校師生互動學習一句英語,並顯示在學校電子屏上,以加深學生的記憶效果。

3、英語早間和午間廣播

利用校園廣播編排豐富多彩的早間和午間廣播欄目是營造校園英語氛圍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進行聽力訓練的有效手段。早間以英語誦讀為主,午間廣播的內容形式可以多樣,每天可設定不同的欄目。由英語教師或高年級學生組稿,並對播音員把好語音關,在保證播音內容的同時保證播音效果。

4、英語閱覽室

與英語的教材方聯繫,在學校建立專門的英語有聲閱覽室,在這裡學生可以使用點讀筆點讀所學教材,有英語教師選取整編圖文並茂、內容生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優秀網路資源。讓學生在課餘時間瀏覽電腦上的英語學習資源,學唱英文歌曲,學說英語歌謠,看英語故事或電影,做英語聽力和閱讀試題。

建議學校購買了外研社出版的《新標準英語分級有聲讀物》,《典範英語》2(含上下冊,4張光碟)、《幼兒英文經典初讀》、《EARLY SUCCESS黑白閱讀系列1和2》共60本以及《Leveled Readers》系列78本英文小讀物。教師自編的英語誦讀校本教材和自然拼音讀物,保證學生英語課外閱讀量。還可與教育處聯手,建設班級圖書角,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配備一定量的英語繪本,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

5、英語展板

利用英語展板,圖文並茂地展示中西方的傳統節日文化、飲食文化、中外的風景名勝、古今的著名人物,真正讓學生放眼世界。還可展出學生的優秀英語作業或作品,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

6、舉辦校園英語文化節

通過舉辦校園英語文化節,營造濃厚的英語交際氛圍,讓學生感受英語,套用英語。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拓展學生視野,豐富校園文化。

(二)多種文化滲透,培養全球視野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具備文化內涵的語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文化離開了語言也很難存在。語言與文化是孿生姐妹,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學好英語是不可能的(胡文仲,20xx)。本著力足長遠、中西結合的原則,通過英語展板、英語廣播和文化體驗活動,通過平時的英語教學,適時,適度,因材施教地進行文化知識的融入,多種渠道、多種手段讓學生了解中西方價值取向的差異、傳統習俗的差異、宗教信仰的差異、幫助學生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鑑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

具體安排表:

(三)多種形式教研,促進能力提升

1、保持專業優勢

純正地道的語音語調、準確流暢的口語表達是英語教師必備的專業素養,英語教師在業餘時間應自覺收看英語節目,收聽英語廣播,閱讀英語報紙,加強語言的積累,多與外籍教師進行教學方面的探討和溝通,在辦公室營造用英語交流的氛圍,多渠道,多方位提高自己的口語和聽力水平,保持自身的專業優勢。鼓勵並支持英語教師通過業餘進修提升學歷層次。

2、開展讀書交流

認真閱讀英語或教學方面的雜誌和書籍,如《中國小外語教學研究》、《基礎教育外語研究》、《英語沙龍》、《英語文摘》、《新東方英語》、《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等,定期開展讀書交流,與組內成員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讓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教學理念得到及時更新與有效提升。

3、加強教學切磋

以“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尋找機會送英語教師外出觀摩、學習、考察,向其他兄弟學校的學習,取百家之長,為己所用。與KB教材負責人取得聯繫,爭取外研社的培訓師對我校英語教師進行教材研訓,讓老師們能儘快熟悉KB教材教學目標、技能進階和內容循環,各個模組的教學活動設計以及各個模組之間的銜接,了解國際少兒英語教學法的最新理念和流行趨勢。組內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集體備課和教研課的形式,加強教學切磋和資源共享,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4、注重課題研究

研究能讓教師實現從純粹的“教”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學習,從知識的傳授者到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從教材的執行者到教材的開發者,從僅注重學科教學到教學與科研並重的轉變。

上學期英語組已確定以《國小英語誦讀資源的開發與有效利用之研究》為研究課題,從本學期開始,將組織英語教師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編寫英語誦讀的校本教材,通過英語廣播、課堂教學和學生活動等途徑扎紮實實開展英語誦讀方法和技巧的研究,英語誦讀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研究,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

(四)多種資源整合,最佳化教學效果

在國小階段,我們的學生獲悉英語知識的渠道主要來自於教材,然而教材這中單一的課程資源將嚴重製約學生的視野,《國小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國小英語教師應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拓寬學用渠道。因此為彌補教材的局限和學生語言材料缺乏的現狀,我校將通過整合多種教材、蒐集網路、參考其他出版物、師生創編等多種途徑,根據趣味性、多樣性、難度適中、緊扣教材的原則,開發具有我校特色的英語課程資源,並將多種資源與英語教材進行整合,在平時的英語教學加以充分利用,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最佳化教學效果。

1、網路資源與教材的整合

網路英語學習資源題材廣泛鮮活、方便快捷、圖文並茂、形象生動讓學生仿佛置身於一個五彩繽紛的英語世界,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拓寬學生視野,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教材和課堂教學的不足。

而另一方面,網路資源紛繁蕪雜,令人眼花繚亂,為方便日後的查詢、調用和管理,應將其進行合理的歸類,避免因資源雜亂無序帶來的麻煩。

1)、根據體裁將各種不同形式的閱讀資源歸入兒歌、對話、小短文或小故事等不同類別。

2)、根據資源的難易程度、主題(包括辭彙、句型和語法點)以及教材內容,將資源按教材順序進行編排,並整理出分冊目錄。將FLASH形式的閱讀資源中重要圖片進行截取,整理出資源的文本,作為教學的補充和學生課後延伸與拓展。

2、自編資源與教材的整合

一、二、三年級本學期開始學習字母,字母不僅有letter name還有letter sound,傳統教學中我們只關注學生是否學生是否讀準了字母的letter name,卻很少關注字母的letter sound,造成學生學完字母之後只能按照背電話號碼的方法記憶單詞,學生不但記憶效果不佳,還容易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Phonics讓學生在掌握字母的letter name基礎上還學會其letter sound,最終達到讓學生見詞能讀,聽詞能寫的神奇效果。本學期開始,英語組教師將在教學中系統滲透Phonics的學習法,並綜合書中介紹的方法和網站上的相關資源,為孩子準備一套Phonics的圖文並茂的學習資料,讓孩子把握英語學習的金鑰匙,走上英語學習的快車道。

四、五、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除了學好課本的內容,加大課堂容量的同時,還應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推薦英語讀物或自編英語閱讀材料。

針對我校課題的開展,我校將組織組內教師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現學教材的內容開發具有我校特色的英語誦讀校本教材。

通過拼讀、誦讀、閱讀多渠道,全方位、系統性的增加學生英語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多種作業設計,發展多元智慧型

《國小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繫,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英語的作業布置要改變內容囿於教材、形式拘於讀寫的現狀,精心設計內容新穎,調動學生潛在主體能量,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完成作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製作型作業,如製作英語小標籤,製作英語單詞卡,製作迷你小書、製作英語賀卡等,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

2、創意型作業,如布置創意字母、創意單詞、創意圖形的英語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3、自編型作業,如讓學生自編英語體操、自編歌謠、自編謎語等,不光讓學生複習所學的內容,還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4、設計型作業,如讓學生設計自己的房間,設計自己理想中的學校、設計英文標示,並用英語進行描述或說明。

(六)多種活動體驗,拓展語言運用

課外活動可以擴大語言的輸入量,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廣闊空間,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我組將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特點,針對聽、說、讀、寫四項技能,設計並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